房價跌下去,糧價漲起來,農民:這樣心裡好受點

最近國家給房價上了“緊箍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一聲音擲地有聲,給全國百姓帶來了一絲曙光,這些年房價高不可企,對普通人而言,這一聲音未必能夠真正帶來實惠,至少,房價被遏制,對剛需一族來說算是利好。

有一個群體看似與房價無關,卻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交集,這個群體就是中國農民。

房價跌下去,糧價漲起來,農民:這樣心裡好受點


買房不是城裡人的專利,農民買房定居城裡早已不是新鮮的事,即便年齡大一點的農民留守鄉村繼續耕田種地,商品房也並非與其毫無關係,比如,農二代需要買房結婚,作為父母,大都會傾其所有,助兒女一臂之力,把辛苦攢了半輩子的錢,花在“鋼筋水泥”上,於是乎,一邊痛罵房價高的離譜,一邊又表示心甘情願,畢竟這錢是用在孩子身上。

說完房子,再聊聊糧食,房子與糧食放一起,乍一聽並無關聯,其實,二者密不可分。房子用來住,糧食用來吃,一個住,一個吃,滿足人生兩大需求,而且在兒女的婚房首付款裡,或多或少有著農民父母種糧積攢的血汗錢。

房價跌下去,糧價漲起來,農民:這樣心裡好受點


有人會說,這沒有可比性,一套房子怎麼著上百萬,而一畝糧食收入才多少錢?

與房價連年上漲相比,糧價“穩中有跌”,糧食的商業價值確實比不過房子,甚至顯得“微不足道”。

其實,”“房子”與“糧食”原本親如一家,只因所處環境不同,一個長在農村,一個生在城裡,身份與身價便有了天壤之別。

房子,原本是用來住的,但經過幾輪的炒作過後,被賦予太多的商業成分,與本質上的居住功能漸行漸遠。

房價跌下去,糧價漲起來,農民:這樣心裡好受點


曾經有專家拿房價增長比率與工資、物價相比,得出的結論是增速大致相同,其用意顯然是為高房價開脫,以偷換概念之技倆愚弄普通百姓。

比如,房價的基數與糧食基數本就不一樣,房子一平米一萬塊,玉米八毛一斤,房價漲百分之十,就是11000元一平米,而玉米就算漲幅達到百分之五十,也不過1.2元一斤,到最後,一套房的價值與幾畝田的收入差距愈來愈大,大到讓人望洋興嘆。

遏制房價上漲的同時,在物料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適度提升糧食價格,或者大幅提高種糧補貼,也許不能解決農民的根本問題,至少能夠小小地改善生活,我想,也算是惠民之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