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我的家鄉息縣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有著三千多年的建縣歷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國,公元前682年在華夏大地上首次設縣,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被譽為

“中華第一縣”。 西漢時置新息縣,屬汝南郡。東漢為新息侯國,這裡也就是“新息侯”馬援的封地。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征討交趾的伏波將軍馬援斬殺徵側、徵貳,傳首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息國故里圖片


馬援戎馬一生,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出兵邊塞,平亂武陵,為華夏版圖的統一和東漢政權的鞏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至今還留下不少關於他的傳奇故事,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備受到後人的崇敬。但就這樣一位為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功臣,其結局卻令人唏噓。

馬援為之效命的東漢光武帝劉秀,曾被人稱讚為“完美皇帝”,說他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開創了得天下後不殺功臣、坐穩天下後不荒淫、一生節儉不奢華,而且終生只愛一人,對劉秀的評價極高。就是如此優秀而富有人情味的完美皇帝,在馬援死後卻聽信讒言,以不公的待遇對待馬援,讓人看到了帝王無情的一面。

一、早年的馬援“義”字當頭

馬援,字文淵,陝西扶風茂陵人。他為非常講義氣,富有同情心。我們從兩件小事讓可以看出來,馬援絕對算的上是個俠義之人。在馬援當郡督郵的時候,有一次他押送犯人,在途中,馬援見這些犯人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歹徒,而只不過是一幫窮苦百姓而已,富有同情心的馬援竟然將這幫犯人私自給放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馬援由一個押送犯人的人,因私放犯人而犯了法。馬援只得逃到了北地郡躲藏起來,直到朝廷大赦才敢出來。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馬援劇照


獲得大赦的馬援,因為丟掉了工作,就在北地開始放牧牲畜。勤勞又有經濟頭腦的馬援,很快就積攢了豐厚的家財,牲畜也增加到了幾千頭。家中的糧食也有了幾萬石之多,成了名副其實的土財主。但馬援和別的土財主不同,他不是個“守財奴”,他經常賙濟一些窮人,甚至將自己的財產直接分給一些親戚和朋友們。時間一久,馬援的俠義之名遠揚在外,前來投靠、依附他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也可以看出來,馬援是不甘心做一個“土財主”,而是一個胸有大志之人。

二、跟隨劉秀,建功立業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在王莽的一系列改制失敗後,又遇到連年的災荒,各地紛紛爆發義軍起義。見此情況,馬援也不甘寂寞,他帶領自己手下聚集的力量,先是投奔了王莽,被王莽任命為新城大尹。但很快,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馬援又投靠了隴右割據勢力隗囂,並受到隗囂的器重,被任命為綏德將軍。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光武帝劉秀畫像


“良禽擇木而棲, 良臣擇主而事”,建武四年(28年),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到洛陽,在宣德殿面見劉秀,立即就被劉秀的氣質和風度所傾倒。二人第一次見面,劉秀對馬援就像老朋友一樣親切,絲毫沒有架子,令馬援很是感動,當時就有了投靠劉秀的打算。在馬援的勸說下,隗囂也同意歸順劉秀。

馬援的第一次為劉秀效力,竟然是對付自己的老東家隗囂。隗囂在歸順劉秀後不久,又有了反叛之心,並付諸行動,公開對抗東漢政權。建武八年(公元32年),劉秀率大軍親征隗囂。他接受馬援的建議,分化瓦解了隗囂的手下將領,極大的削弱了隗囂的實力。馬援為劉秀分析了隗囂一方的情況,並通過“堆米為山”的方式,用大米制作沙盤,為劉秀直觀的展示了隗囂所處的地形地貌,這應該是歷史上最早使用作戰沙盤的記載。正是有了馬援的幫助,劉秀很快就平定了隗囂的叛亂。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馬援雕像


在平定隗囂叛亂後,馬援又奉命征討叛亂的羌人,並被任命為隴西太守。馬援派騎兵繞到羌人的後方,到了晚上放起大火,發動突然襲擊,並讓士兵虛張聲勢的拼命擂鼓,製造大軍來襲的假象,羌人不辨真假,紛紛逃竄,這一仗,馬援斬殺了近千人,令叛亂的羌人驚恐不已。在打擊的同時,馬援還對羌人進行安撫,就這樣,馬援採取恩威並施的方法,很快就平定了羌人的叛亂。

在南方交趾出現叛亂後,劉秀又封馬援為伏波將軍,派其前去征討,在經過兩年多的征戰後,馬援率軍斬殺數千交趾叛軍,並於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斬殺叛亂首領徵側、徵貳,傳首洛陽,基本平定了交趾的叛亂。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馬援在征戰結束後犒賞三軍,三軍將士齊呼“萬歲”,以示對馬援英明神武的崇拜。可這個“萬歲”在古代可不是隨便喊的,這是不是與後來光武帝劉秀對馬援的怨恨有關,我們不得而知。

已是功成名就的馬援,卻不願安享晚年,仍然為國家尚被匈奴和烏桓侵擾而擔心。他說:“男子漢應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怎麼能夠貪圖安逸,老死在家裡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五溪蠻夷造反,當時已62歲的馬援向光武帝劉秀請求再次出征,劉秀見馬援年事已高,沒有同意。馬援竟身穿鎧甲,飛身上馬,為光武帝表演了一番,以示自己不老。在馬援的再三請求下光武帝只得同意。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息縣馬援廣場雕像


馬援到五溪後,接連打了幾次勝仗。但不久,軍中爆發了瘟疫,馬援也感染上了瘟疫。這也成為伏波將軍馬援最後一次出征,不久馬援病死在軍中。

三、馬援死後,遭小人構陷,結局淒涼

在馬援率軍征討五溪時,他手下有光武帝劉秀的嫡系馬武和耿舒等人。因為馬援和他們並非故舊,所以關係不是很親密。馬武和耿舒等人仗勢是光武帝的親信,對馬援也不是很尊重。在選擇行軍路線時,馬援就和他們發生了分歧。

當馬援軍隊來到下雋(今湖南沅陵縣東北)時,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由壺頭(今沅陵縣北)進軍,路途較近但是水勢頗為險惡;另一條則為由充(今湖南常德市境)進軍,這條路線道路較平,但路線較長。馬援主張由第一條路線進軍,而耿舒則主張第二條。在報知光武帝劉秀後,劉秀支持了馬援選擇。但這條行軍路線因為水勢的險要,漢軍進攻受阻,再加上當時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傳染病而死。馬援自己也身患重病,部隊陷入了困境。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馬援雕像


與馬援有分歧的耿舒趁機寫信給其兄好畤侯耿弇,告了馬援一狀。劉秀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前去責問馬援,並命他代監馬援的部隊,等梁松到時,馬援已經病死軍中。

這個梁松是光武帝劉秀的女婿,他早就對馬援懷有恨意了。在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馬援在征戰交趾之時,曾寫下了《戒兄子嚴敦書》,以教育自己的兩個侄兒馬嚴、馬敦。教導他們謹言慎行,不要效仿豪俠杜季良的行為。誰知道,這封信被杜季良的仇人利用,上書光武帝指責杜季良的不當行為,同時提出與杜季良相結交的竇固與梁松二人與其一起“敗亂諸夏”。光武帝隨之指責竇梁二人,並將訟書和馬援的家書出示給二人,最終的結果則是“松、固叩頭流血,而得不罪,詔免保官”。馬援由此間接得罪了竇固與梁松二人,也就此與梁松接下了“樑子”。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馬援雕像


這一次,梁松正好藉機報復,乘機誣陷馬援,和耿舒一起將漢軍失利的責任全部推到馬援的頭上。劉秀大怒,追收了馬援的新息侯印綬。“牆倒眾人推”又有人舉報馬援在征戰交趾時,曾搜刮不少金銀珠寶,這令劉秀更為生氣。其實當時馬援不過是帶回一車能夠抵禦瘴氣薏苡而已。

馬援的家人對光武帝劉秀的震怒非常害怕,他們將馬援的屍體運回老家匆匆埋葬。馬援的生前好友為了避嫌,都不敢前去弔喪。這也看出來,光武帝劉秀作為帝王無情的一面。為了東漢政權“死而後已”的馬援,在死後,遭到不公平的對待,這也可能是光武帝劉秀對馬援的猜忌早就存在,而梁松、耿舒的誣陷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而馬援最終的悲劇命運,光武帝幾乎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直到後來,馬援的侄兒馬嚴與馬援的妻子兒女們以草索相連前去朝廷請罪,並先後六次上書鳴冤,朝廷才得以讓馬援正式下葬。一代忠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

從“新息侯”馬援之死,看“完美皇帝”劉秀帝王無情的另一面

馬援廣場


如今,在馬援的封地息縣的城北,新修建了一座“馬援廣場”,新息侯伏波將軍馬援躍馬騰空的雕像,雕像全高8米,象徵其享用伏波將軍稱號共8年;一層廣場共分為四級平臺,分別代表他的四次遠征 ,馬援雕像標高為21米,取義為馬援輔佐漢光武帝21個春秋;二層主廣場平臺進深63米,象徵其享年63歲。這也是其封地息縣的人們對馬援這位“新息侯”的推崇和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