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原貴生是山西省河津市龍門村黨委書記、龍門集團董事長。連續三屆當選全國黨代表,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新農村建設功勳人物等榮譽。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龍門村黨委書記、龍門集團董事長原貴生

生於1953年的原貴生, 因為很“摳”,有人稱他為“摳門書記”。然而,這位頗為“摳門”的村官從1996年8月擔任龍門村黨委書記至今,堅持黨建引領,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斷改善民生,讓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原貴生曾應邀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講壇,以他的親身經歷和龍門村的發展變化,給研究生們講述了一個現代“鯉魚跳龍門”的真實故事。演講持續了兩個小時,最後贏得了學子們的熱烈掌聲。

不用銀行貸款讓村民入股 村集體經濟滾雪球式發展壯大

龍門村位於河津市西北角,與陝西省韓城市相鄰,以黃河大峽谷出口為界,亦是山西與陝西交界的“口子村”。大禹治水“禹鑿龍門”、“鯉魚跳龍門”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該村地理位置獨特,背靠貧瘠的呂梁山,前面是黃河灘。12.8平方公里的版圖面積中大部分為山地,1179畝耕地為黃河灘塗,全村900戶村民、3672人,人均不到半畝耕地。

原貴生的經歷有些特殊,十四歲時年僅35歲的父親因患肺結核不幸早世,為了生計母親帶著年幼的弟弟改嫁他鄉,他跟奶奶、二叔、二嬸長大,吃過百家飯,穿過百家衣,從小就與村民結下深厚情誼,萌發了長大後要用心報答相親們恩的情懷。原貴生當過民辦老師、生產隊長,1984年擔任村支部副書記。1988年山西鋁廠徵用龍門村800畝土地,支付了110多萬元的土地補償款,村裡利用這筆錢辦集體企業,建成一座年產2.5萬噸“紅旗”3#機焦爐焦化廠,原貴生兼任副廠長,負責生產經營。他吃住在工廠一個多月,衣服都沒脫過,盯住每道生產環節,防止出現安全事故,使年產2.5萬噸的焦化廠成功按期建成並投入生產運營,成為當時晉南地區第一座機焦爐,後來回家後,老伴洗他換下來的衣服時,發現上面長滿了蝨子。

1996年8月,龍門村在經歷了一場特大泥石流災害後,原貴生臨危受命高票當選村黨委書記。不久,他帶領部分黨員和村民代表到河南南街村、江蘇華西村等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行政村考察學習,想尋找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之路。經過反覆討論,最後達成了“必須走工業興村、以工養農,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

原貴生對焦化行情比較瞭解,認識到龍門村焦化廠的產能2.5萬噸過低,經村“兩委”討論後決定擴大產能,年產提高到5萬噸。可當時村裡沒有資金積累,銀行貸款又行不通,怎麼辦了呢?他考慮了幾天,想了一個辦法,動員村民入股。消息一出,村民積極支持,在一週內竟然籌集到200多萬元股金,紅旗焦爐改造順利完成。投產一年後,不僅收回了成本,還有盈利,事前給村民承諾的入股分紅全部兌現。

龍門村焦化廠取得了不錯的收益,1997年全村產值達到一億元,利潤2000多萬元。河津市的焦化廠迅速擴張,高峰時曾達到60多家,經過優勝劣汰,最終活下來的只有8家。1998年,原貴生果斷決定,再次擴大焦化廠產能15萬噸,焦化年產量達到20萬噸,集體經濟發展繼續上升。

隨著市場行情變化,龍門村焦化廠出現了瓶頸問題;產能過小,環保不過關,面臨著停產的危險。

2000年,原貴生經過苦苦思考,經村“兩委”班子討論同意,並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審議表決通過,決定投資1億元,採取“拆舊建新”的辦法,上了一個年產20萬噸的“小五八”新焦化項目,使龍門村焦化產能達到40萬噸。這一年,對原貴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坎”。40萬噸“小五八”焦爐建設是件大事,不能有任何閃失,原貴生在大半年時間內吃住在工地,對各道工序嚴格把關,正在他忙得焦頭爛額時。有一天突然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他年僅18歲的兒子被一夥歹徒綁架,生死未卜(5年後被當地公安機關偵破,歹徒當時為圖財害命,已經撕票)。這猶如晴天霹靂,一下子把這個意志堅強的中年漢子給打懵了。此時正值建設項目的高峰期,原貴生白天忍著內心巨痛忙於工作,半夜裡他找了塊空地,將兒子的照片放在一塊磚上,靜靜地陪著他,眼中的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流。越想越傷心,竟號啕痛哭。

“那時候,大夥都感到心裡很疼,非常擔心原書記,怕他挺不過這道‘坎’。他當時身體極度疲憊,有幾次見他坐在地上說著說著話就睡著了。他內心的創傷是一般人難以理解和承受的。”龍門村黨委副書記、龍門集團總經理原新力說。

2001年3月,龍門村投資1億多元,利用焦化矸石和煤氣建成了發電廠。緊接著又在2003年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電解鋁廠。連續3年建設3個項目,總投資達到3.2億元,其中向村民非定額入股1億元,向銀行貸款5000萬元,這是唯一的一次向銀行貸款,沒過多久就一次性還清。高投入實現高回報,2001年底,龍門村的集體收入超過了一個億,成為河津市首個“億元村”。

2004年5月,龍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村集體佔總股份的86%,剩餘14%的股份由村民入股。

2004年初,原貴生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環保條件的要求,決定再次將龍門村的焦化廠提檔升級,繼續採取“拆舊建新”的辦法,新建了一座4.3米搗鼓焦化爐。焦化產能由年產40萬噸提高到60萬噸。這次焦化爐技改、提檔升級,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資金籌集採取了兩種辦法,一種是村民定額入股分紅。原貴生從新絳農行貸款200萬元資金全部投了進去,帶動了其他1780人入股,共籌集資金4700萬元。另一種辦法是讓村民非定額入股1個多億元。

龍門村的集體收入發生了巨大變化,2005年經濟總量達到11億元,利潤2億元。到2008年焦化產品價格達到最高峰時,龍門村當年向國家上交稅款1.5億元,人均交稅4萬多元。

原貴生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腳步,沒有為此停止。

河津市水泥廠最高峰時達到50多家,由於種種原因,在2008年左右相繼停產,包括原運城地區禹門口水泥廠本是家國有企業,1970年建廠,700多名職工,由於生產設備機立窯是國家明令淘汰的設備,產能每年只有10至15萬噸,企業處於半停產狀態。

2009年1月,水泥廠負責人主動找上門,要求把廠交給村集團經營。

經過評估和測算,收購併重組這家水泥廠需要投資3.2億元。這不是個小數目,原貴生組織村“兩委”會反覆討論,大部分人贊成,個別幹部提出不同意見,擔心投入太大,得不償失。

緊接著,原貴生又主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議,他把收購這家水泥廠的優勢和劣勢及市場行情進行了認真分析,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支持,最後投票表決時,高票通過。

經過與運城水泥廠磋商,龍門村以1350萬元收購該廠。其中,支付450萬元職工安置費,另900萬元讓該廠入股,佔總股份的6%。130名具有勞動能力的職工由龍門村負責接受安置。

經過村黨委動員,龍門村有1000多名村民定額入股4500萬元,非定額入股2億元。2010年3月份,龍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成日產2500噸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由此消化了焦化矸石和電廠爐渣,實現了廢物再利用。同時,為了對熟料餘熱進行回收利用,又配套建設了4.5兆瓦餘熱發電廠,所發電力全部用於園區生產。

2012年3月,龍門科技集團公司依託自己所生產的水泥熟料,建成了一條水泥生產線,年產425、525、625號標號水泥150萬噸。水泥廠投入生產後有段時間,有些生產指標不正常,原貴生吃住在生產車間,每天查看生產情況。有時凌晨2至3點到生產線取樣抽檢,每天只睡3個多小時,陪同化驗的年輕工作人員都感到受不了。“有天晚上,凌晨3點多鐘,我陪原書記到水泥生產線去檢查企業,他一不小心掉進一個溝裡,渾身都是泥,回家怕老伴說他,只好到辦公室換件衣服後再去查班。”村副主任原娟珍說。

3個半月後,各項生產指標終於正常,原貴生才回家。

到2019年底,收購、投產水泥廠的3.2億元資金將全部收回

在原貴生的倡議下,2013年5月,龍門科技集團公司又引進資金和技術,以消化焦化副產品煤焦油為目標,建成年產3萬噸溼法造粒炭黑生產線及配套的炭尾氣發電項目。

2014年5月,龍門集團利用自己生產水泥的優勢,建成年產100萬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攪拌站。2015年3月份,又以水泥建材為依託,進行禹泉麗園房地產開發,進入房地產行業。

原貴生的大腦裡在不斷思考著怎樣讓龍門村生產的焦化、發電、水泥循環利用,使村集體有更多收入。

2015年6月,龍門科技集團公司與大捷貿易公司合作,建成鐵路專用線,解決了龍門集團原煤、精煤、焦炭、熟料、水泥及其他貨物運輸問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2016年2月,龍門集團與黑鈺集團合作,以炭黑為原料,以焦爐煤氣為燃料,新建了一條高端色素炭黑生產線。“該項目生產的顏料黑,廣泛應用於汽車面漆等領域,發展前景非常好。”原新力介紹道。

經過多年的精心建設,如今龍門集團的生產廠區,已形成煤焦化—炭黑—黑鈺顏料,焦化—煤氣—燃氣發電,水泥熟料、水泥—餘熱發電—商砼—房地產開發的循環產業園。

2018年,龍門集團投入巨資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先後完成了焦化脫硫、洗煤改造、焦化廢水深度處理、焦化揮發性有機物VOC治理、電力溼電除塵和脫硝等環保工程項目。同時,還完成了焦化堆焦大棚、建材原料大棚、熟料大棚建設,發電和熟料、水泥生產實現了在線檢測,企業技術水平和環保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也是在這一年,原貴生又作出了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根據國家出臺的關於治理大氣汙染,焦化產業提檔升級的政策規定,年產60萬噸炭化室在4.3米以下的焦化廠在2020年底將逐步予以關停。原貴生十分糾結,如不採取措施,龍門集團的焦化生產將走到盡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將大幅度下滑。當他得知太原產權交易中心,將在11月24日公開拍賣中呂焦化112萬噸產能指標的信息後,便派集團公司相關人員前去競標。臨行前給總經理原新力交待:“不管花多少錢,也要買回這個產能指標,否則我們的焦化廠到時就得停擺。”

“競拍從150萬元起步價開始,經過30多輪報價,最後10輪5角錢、5角錢往上加。因為原書記事先給我交了底,心中有了底氣,所以最後被我們以3億元價格競標成功。”原新力說。

2019年起,龍門集團將投資29億元建設一座年產172萬噸,6.80米複式搗鼓焦爐,生產設備從大連、太原重型機械廠採購,核心部分設備從德國進口,建成後將成為環保、節能、自動化程度高的先進焦化廠。配套建設幹法熄焦裝置和餘熱發電、焦油加工炭黑及尾氣發電系統等化產回收裝置及環保設施;焦化煤氣用於製造甲醇、天然氣及合成氨等項目,化產精深加工,焦化生產廢水零排放。建成後每年生產焦炭172萬噸、甲醇20萬噸、液氨5萬噸。年銷售收入可達56億元,年納稅6億元。

原貴生還在旅遊和文化產業上不斷髮力。從1997年起,龍門村先後投資1億元,建設了佔地1000畝的禹門口黃河溼地公園、龍門大街街心公園、益壽園、魚躍龍門文化園四個主題文化公園。2002年舉辦了首屆大禹文化節,至今已舉辦了18屆,並上升為河津市重要的文化盛典。2016年投資2000餘萬元,在黃河禹門口復建了一條明清文化街及上山棧道、觀景臺等文化景觀,開發黃河大峽谷水上旅遊線,成為秦晉交界的文化名片。 2017年還成功舉辦楹聯大獎賽,承辦中國楹聯協會年會,打造了中國小康楹聯文化村。龍門古鎮等旅遊項目已高規格規劃,正在開發建設中。

原貴生全面倡導綠色發展,帶領全體村民數十年來不停地種樹植綠,實施了數十項綠化工程,在村外構築了遮馬峪澗河大壩3000米綠色長廊、村北玉帶山兩千米綠色屏障、村西南千畝溼地公園,形成了閉合的綠色生態圈。“生態保護是個長期工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要讓龍門村的子孫後代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原貴生說。

經過原貴生20多年鍥而不捨地艱苦努力,如今的龍門村,儼然成為一個大工廠,全村在忍痛淘汰那些汙染企業的同時,不停地關小上大,已發展形成煤焦化、精細炭黑、發電、建材、鐵路發運、房地產、旅遊七個支柱產業。實現了由“黑色經濟”向循環經濟的嬗變。經濟所有制成分除集體經濟、股份制經濟、聯合經濟和個體經濟外,還增加了混合經濟模式,從原來的“四輪驅動”變為“多輪驅動”。龍門村的固定資產達到18億元,2018年實現產值32億,上交稅收6000餘萬元,利潤3.2億多元。

對自己摳對百姓不摳 民生逐步改善村民具有獲得感

山西人很“摳門”,在全國頗為出名。在原貴生的身上,簡直就是“摳”的代表。龍門村每年有大大小小的基建工程,每個基建工程經過招投標手續後,都還要經過他的手再“摳”一遍,大到鋼筋水泥,小到沙子及磚塊,如數量報多了,都要減下來,但必須保證質量。他一貫堅持的原則是:保證施工方有錢賺,但絕不是暴利。龍門村2010年蓋的一棟集辦公、賓館、村史室為一體的綜合大樓新龍門客棧,總面積1.3萬平米,按市場造價應在一億元以上,可原貴生東摳西摳,硬是“摳”到村集體支付資金不到5000萬元就蓋起來了,包括樓內的所有配套設施,工程質量堪稱一流。有人給他取了一個名字:“摳門書記”。

“蓋大樓時,由於每個項目、每個環節都是公開的,沒有人從中吃回扣。水泥等建築材料都是本村生產的,省了很大一筆錢,施工方精打細算,把大樓蓋成了優質工程,還有一定的利潤。”龍門村村主任原天運說。

原貴生摳是摳,可信譽度特別好,從不拖欠工程款,按時支付施工方的相關費用,絕不拖欠。有家施工單位沒有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結賬,他派財務人員多次催促對方結算費用。

“辦企業,就要嚴格管理,對每筆開支都應精打細算。而不能大手大腳。否則,你的企業就走不長遠”。原貴生說。

原貴生當書記20多年來,一直不停地搞綠化,村裡相繼栽了500多萬棵各種常青樹木,為節省開支,沒有聘用園林工人,而由村民義務管理剪枝修整。原貴生自費購買了一套鋸樹枝的鋸子、剪子等傢伙什,放在汽車後備箱裡,一有空就對村前村後的樹木和綠化帶進行修剪。

當村支部書記當初,原貴生上下班,包括到企業去檢查生產,他都是騎自行車。集體經濟持續發展並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後,村裡給他配置了一臺售價不到20萬元的“紅旗”牌國產轎車。原貴生坐了一段時間,嫌買汽油費錢,又改為騎自行車,只有出遠門才坐車。

原貴生吃飯也非常簡單,一個餅子就可當一頓飯。經常與村幹部研究工作時,早已過了飯點,就讓村集體賓館食堂給每個人準備一個大餅、一根蔥,吃完後繼續幹活。招待客人也很簡單,保證吃飽,絕不浪費。吃不完的飯菜一定要打包,送給村裡幹體力活的民工吃。

有次上班路上,原貴生看到一輛拉焦炭的貨車上掉下一塊焦炭,他騎著自行車追了很遠,讓司機停下來,將焦炭撿起來裝到車上,並進行了車廂圍擋加固。

在原貴生的影響下,龍門村上上下下的人都學會了“摳”,逐漸形成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摳門”風氣。全村的垃圾箱都是用焦化廠廢棄的油桶、鐵皮、三角鐵做成。“原書記經常對我們說‘光景要細過’(當地方言: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勤儉節約)、‘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河津市當時曾經有那麼多焦化廠、水泥廠倒閉了,而我們為什麼能生存下來,除了我們注重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原書記善於‘摳’,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他所制定的‘安全、環保、保質、降本、促銷、增效’十二字方針。”原娟珍說。

原貴生對自己很“摳門”,可對全體村民的生活改善從來不摳,一直很大方。

原貴生說:“集體富,村民就富,帶動大家共同富。讓全村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就是我當村黨委書記的初衷和使命。”

原貴生當龍門村黨委書記之前,全村10個組的700多戶村民住宅分佈在10個組所在地西溝、大隊溝、東溝等地,零零星星,非常分散,東西長7華里,西北長3.5華里的山溝裡,全是平房或窯洞,破破亂亂。不僅村民們住的條件差,還不便管理。原貴生擔任村黨委書記後暗下決心,一定要徹底解決全體村民的住房問題,不僅讓每戶村民“住者有其屋”,還要讓大夥的住的條件大大改善,住得好,住得方便,冬暖夏涼。

1999年10月18日開始,龍門村的新農村建設拉開序幕,原貴生既沒有強拆村民的舊房子,也沒有強制村民住樓房,而是先在村裡一塊空地上蓋了兩棟3、4號樓100套單元房,由村民自由選擇購買。由於房屋設計合理,房內電話、寬帶、有線電視、煤氣、暖氣一應俱全,生活方便,到12月31日房屋竣工時,現房全部搶購一空。

接著村裡又開始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房屋結構分為120平米、102平米、86平米三種戶型,一樓價格最高,每套8.3萬元,頂層5樓每套3.9萬元,村集體給每戶發放住房補貼1.5萬元,最便宜的花上三、四萬多元就能住上一套單元房。2016年至2018年,龍門村又根據村民要求,新建了7 棟戶型100至130平米的歐式建築風格住宅小區,很快搶購一空。生活區共拆遷了600多戶村民的舊房屋,平整了山坡邊零零星星的荒地,沒佔用一分農田。經過原貴生19年的艱苦努力,龍門村全體村民終於告別了住低矮土房和窯洞的歷史,跟城裡人一樣住進了“上茅廁在自家屋裡解決”的單元房。龍門村的生活區長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00米,佔地450畝。

記者漫步在龍門村生活區東西走向整潔優雅、75米寬闊的龍門大道上,賞心悅目,處處青翠,鳥語花香。鱗次櫛比的樓房,龍門文化廣場、醫院、學校、街心公園、長廊亭榭、龍燈噴泉等景點綴其間,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和諧、文明、溫馨的氛圍。你很難想象到這是在昔日破亂不堪的村民住宅和荒地上建起來的新農村。更讓人稱奇的是,建於2005年5月的龍門村東大門,高21米、跨度81.6米,上面鑲嵌著“鯉魚跳龍門”5個大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像一道飛架雲天的彩虹,是進入迎賓大道必經之路,這個大門號稱“世界之最”,寫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原貴生說:“建這個大門,這不是龍門村人擺闊,而是喻意我們已經跳出龍門,進入社會主義新農村。”

讓龍門村的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一直是原貴生努力追求的目標。1999年至2001年,龍門村先後投資3300萬元,建起了幼兒園、小學、初中,本村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400多人就地就近免費上學,幼兒全部免費入學。村裡每年還拿出60萬元資金給學校老師發獎金、給本村學生髮獎學金。村裡規定:考上一本的學生每人獎勵5000元,考上二本的學生每人獎勵3000元,高中達線的學生每人獎勵1000元。18年來累計獎勵896萬多元。

在原貴生的倡議下,龍門村於2006年5月投資200多萬元,興建了一個佔地1500平米,建築面積850平米的標準化衛生院,配有X光、彩超等醫療設備,村民看病可以就地就近解決,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醫保。村民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費用是村集體統一繳納的,個人不出一分錢。村民如因大病入縣、市、省級醫院治療,醫保自費部分由村集體全額報銷,等於自己不出一分錢。村民呂佔傑患了肝硬化病,6年時間內村集體為他報銷住院時自費部分的20多萬元醫療費。

1972年出生的原建英初中畢業後回龍門村就業,在焦化廠當欄焦工。1989年9月在工作中不慎受傷,造成上、下肢骨折,三度燒傷,被評定為工傷。1995年醫療期終結後,他開始自主創業。先是在水泵房旁搭了一個草棚,賣礦泉水、香菸,做點小生意。後又在村裡搭了2間油氈房、改建平房,開始賣小吃、開副食品批發商店。在原貴生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5月,原建英將村集體的2間空房租下來進行改造,並加蓋了8間房屋,開辦了興隆酒家和龍泉招待所。2006年他又到河津市和萬榮縣分別開了兩家粥屋,佔地3000多平方米,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安排了150多人就業。2016年,原建英光榮加入了黨組織,還在自己經營的企業成立了黨支部,被任命為支部書記。

原建英說:“我之所以創業成功,原書記的支持和勉勵起了很關鍵的作用,他經常提醒我:‘掙錢不容易,投資需謹慎’、‘寧讓一人吃千回,不讓千人吃一次’。他不僅是我的師長、兄弟,還是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共產黨員榜樣。今後要像他一樣,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龍門村,像原建英一樣自己創業的就有300多人。全村2000多名具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中,除50多人外出經商務工外,還有1600多人在龍門村所屬企業就業,實現了就地就近充分就業。並吸納了來自四川、陝西、甘肅的2000多名農村勞動力到村裡務工。

讓村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一直是原貴生努力的方向。龍門村老人的養老實行居家養老和集中供養相結合。村集體出資為全體村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60以上的569名老人,每月除享受國家發放的城鄉居民養老金外,村裡還另外給每人發放數額不等的養老補貼。60歲至69歲的老人每月發放380元;70至79歲的老人每月發放410元;80至89歲老人發放450元,9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500元,百歲老人每年發放20000元。“僅此項開支,村裡每年要支出272萬元。”原天運說。

2008年,龍門村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了一棟建築面積4200多平米的老年公寓。現有57戶、59名60歲以上的老人在老年公寓內養老。在公寓內記者見到82歲的老人原嬌娥,老伴去世多年,她現住在老年公寓一樓的一間房內,裡面有獨立的廚房、衛生間。水、電、暖、煤氣都是村裡負責提供,衛生都是公寓的工作人員打掃,村集體每月8日給他發450元生活費。提起現在的生活,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原貴生對土地特別眷戀,他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只能保護,不能破壞。龍門村的發展雖然以工業為主,但全村1179畝耕地仍分給村民耕地,修水渠澆地、播種,到收割,全是村集體補助,各家各戶只負責田間管理。

龍門村要不斷髮展壯大,老百姓要過上好日子,就必須把蛋糕做大做強。多年來,村裡每上一個項目,原貴生不是向銀行伸手,而是從村民利益著想,號召大家集資入股。每次消息傳出後,沒錢的村民到處借錢,有錢的村民想多入股。這個時候,原貴生考慮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琢磨如何讓更多拿不起錢的村民也能入股。在他的倡議下,經過村兩委研究決定,並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決定每人限10股。那些拿不起錢的村民怎麼辦?2004年,村裡在60萬噸焦化廠上馬時,集體拿出2100萬元,為每位村民贈送了兩股,後來被群眾形象地稱之為“刮金板”。如今,龍門村村民不僅是村民,還是股東,年年都能從中分紅利。這些年來,全村村民共投入股金2.7億元,分紅2 億多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現如今的3萬元。

記者來到龍門村老年協會會長、第二支部書記侯青葉的家採訪,這是一套120平米的單元式住宅,三室兩廳的房間收拾得乾淨利落。老伴去世好幾年了,就他一人居住,到了節假日,兩個兒子就帶著兒媳、孫子回來看她。說起現在的變化,這位1984年任村婦聯主任,後任村黨委委員,2012年3月退休,經歷過龍門村變革的老人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

“‘北靠荒山南靠灘,西臨黃河沒有川’、‘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東’。這些順口溜是對俺們村從前的真實寫照。以前可窮著喱,大夥住窯洞、平房,周圍都是荒溝和石頭灘。而現在的變化,與過去相比,簡直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侯青葉說。

侯青葉對現在的生活特別滿意。她說:村民都像城裡人一樣,住進了環境整潔、乾淨漂亮的樓房,冬天有暖氣,不用生爐子,不僅溫暖舒適,還很衛生。每年春節前的1月10日村裡要按人口分一次紅,而且逐年增高。每年的6月26日和9月26日,分別對焦化廠和水泥廠入股股金分紅。算上退休金,他每年的綜合收入有近5萬多元。兩個兒子、兒媳都在村辦企業上班,各家每年都有近10萬元收入,在村裡的住宅區各買了一套116平方米的單元房。到節假日都回到她的住處團聚,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

侯青葉退休後被原貴生任命為龍門村老年協會會長,596名60歲以上的老人全部參加了老年協會,村集體每年給老年協會劃撥一筆專項經費,集體組織老人們分別到北京、上海、西安、青島、廣州、深圳等城市及泰國、新加坡等地旅遊,每年還進行一次健康體檢。並將村文化活動中心一樓作為老年人的活動場所,讓老年人無憂無慮地在此打撲克、下象棋,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如果不是貴生帶著大夥這麼多年來一直堅持拼命地幹,創造了那麼多財富,我們怎麼會享受到這麼好的待遇?過上這麼幸福的生活?他今年已是60多歲的老人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裡還放著一個支架,一直瞞著大夥哩。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幹,一想起來我的心裡就特別的難受”。說著說著,侯青葉已是淚流滿面。

不僅是侯青葉,整個龍門村村民都在享受原貴生擔任黨委書記以來咬定青山不放鬆,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所帶來的紅利。村民的生活保障,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原貴生於1996年當村黨委書記後的當年,每位村民就獲得村集體人口分紅300元,隨著企業利潤的不斷增加,也在逐年上漲,2019年達到4100元。

據介紹,龍門村通過實施“七個所有”(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工程,並逐年不斷完善,如今,全體村民不僅都搬進了高標準生活小區居住,還享受住宅樓物業管理維修費、生活用水、養老、醫療保險,意外傷害險等費用全免,電費、暖氣費、煤氣以及購買住房享受價格補貼。

在龍門村還有160名從外來務工人員中評選出的榮譽村民,他們同本村村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村裡規定:凡在龍門村務工連續工齡超過10年,取得一定的榮譽的人,經本人申請、村委會批准,即可轉為榮譽村民。

發揮榜樣力量引導人 村級黨組織具有較強凝聚力

1967年出生的原新力是龍門村最年輕的黨委副書記,還具體負責龍門科技集團的生產經營,他從心底裡對原貴生十分佩服。他說:“一個行政村發展和建設得好壞,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身教勝於言教,有什麼樣人品的村支部書記就會帶出什麼樣的隊伍。思路決定出路,村支部書記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就會建設什麼樣的村莊。龍門村如果不是原貴生擔任黨委書記,帶領大夥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發展,全體村民絕對不可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原貴生當書記之前,村裡當時亂成一窩粥。1995年8月1日因天降暴雨,山洪暴發,西溝發生泥石流,73戶村民房屋被沖毀,無家可歸,還導致5位村民死亡。雖然村裡及時組織了搶險救災。但當時的村黨委書記在救災款的分配上處置不當,造成災民集體到河津市、運城市、省政府,乃至進京上訪。10名上訪的村民代表在當地鎮政府被抓,關進了河津市看守所。在社會上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受災村民與村黨委之間形成了嚴重的對立情緒。

原貴生被任命為龍門村黨委書記後的一年多時間,主要精力就是用來處理泥石流造成的後遺症。

“處處為老百姓著想,時刻牽掛著老百姓,並時刻站在老百姓根本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處理村裡具體事務的立足點和基本方法。只要清楚這個樸素的道理,事情處理起來也就簡單多了。”原貴生說。

原貴生當書記後,先走訪受災村民,認真瞭解他們的願望和想法。心中有了底,便召開村“兩委”會進行反覆研究,很快理順了思路,統一了認識,然後又組織黨委擴大會議,進行討論,原貴生給會議討論的主題定下了12個字:一切為了災民,一切為了群眾。

之後,原貴生又馬不停蹄地到當地公安部門協商、溝通,耐心做工作,很快將10名上訪的村民代表從看守所放了出來。由西溝災民選出兩位代表,與村“兩委”一起協商開展工作。

經過廣泛徵求災民意見,與代表多方協商後,制定了一個新的救災款具體分配方案,由受災村民討論通過,黨委、村委同意,很快就分配下去了,受災戶都高高興興地在表格上籤了字。

接下來,原貴生又開始考慮將受災村民的危房進行搬遷,受到大夥的積極擁護。

這件事使原貴生感慨萬千,也算受到了教育。他說:“農村基層幹部,只要你處處牽掛著群眾,想著群眾的利益,辦群眾想辦的事,群眾怎麼會不擁護你呢?反之,你不處處維護群眾利益,甚至損害群眾利益,怎麼會得到群眾擁護和支持呢?”

一場暴雨引起的大麻煩還未處理完,另一場天災又悄悄降臨。

1996年9月17日黎明時分,一場大暴雨再次襲擊了龍門村,原貴生擔任黨委書記還不到一個月時間,這也是對他以及村黨委凝聚力和威信的一次重大考驗。

原貴生首先想到的是新建的遮馬峪防洪大壩,那可是全村千餘畝耕地的“保命”壩,也是他擔任村黨委書記後乾的第一項重大工程,如果潰堤,一千多畝就要秋收的糧食就會淹在水裡,失去收成。

原貴生不容多想,迎著傾盆大雨直奔遮馬峪。

他邊跑邊喊,在村頭陸續出現了被他喊出來的一些人。他以黨委書記的身份下達命令:“快,你們趕快分頭去吆喝人,帶上鐵鍬、編織袋等工具,還有剷車,快去遮馬峪!”

他快速衝到遮馬峪大壩,只見已被衝開一道豁口,洪水竄進了近處的玉米地。

一道閃電從半空中劃過,一聲驚雷讓人感到十分恐懼。眼看雨越下越大,洪水越來越兇猛,豁口處被撕得越來越大。原貴生意識到,如不及時堵住大壩豁口,大水氾濫,不僅秋莊稼毀了,小麥也無法播種,老百姓明年吃什麼?豈不要餓肚子?

突然間,他感覺到有些異樣。一轉身,發現暴雨中、泥濘裡,到處都是人,除了老人和孩子,龍門村所有的村民都來了,包括幹部、黨員、男人和婦女。剷車、卡車轟隆隆地開來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齊刷刷地看著原貴生,等待他的命令。有人提醒他:“堵啊,快堵大壩決口!”

原貴生一愣,馬上醒悟過來,用手抹了一下臉上的雨水,轉身跳入豁口的洪水中。

幾位黨員緊隨其後,紛紛跟著跳了下去。轉眼間,100多名村民跳下水。原貴生站在大壩決口的中央,伸開兩隻胳膊,與隨後跳下去的人緊緊拉住手,形成一道人牆,擋住了滔滔洪水。壩上的人們,迅速用編織袋裝土,砍來幾棵柏楊樹,在豁口的中央打樁,用樹枝圍擋,剷車、卡車輪子飛濺,運土填土。

經過2個多小時的奮戰,大壩保住了,豁口被堵住,千餘畝莊稼免遭沖毀。

大雨過後,原貴生果斷決定,加固大壩。最終形成高6米、根基14米、頂部寬7米、長度達4公里的石混結構大壩。此後,經過了數次洪水的考驗,但大壩堅如磐石,擋住了洪水的肆虐,夏秋糧食年年大豐收。

這件事,讓原貴生又一次感受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村民的覺悟和集體的力量,又一次感受到:只有落後的領導,沒有落後的群眾。

事過20多年後的一天上午,記者在原貴生的辦公室採訪,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已是66歲老人的他堅定地說:我是村黨委書記,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能那麼做。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應該帶頭跳下去。

“原貴生書記當時面對滔滔洪水,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向決口中間一跳,雖然不能稱為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他這一跳,跳出了共產黨人面對艱難困苦甚至生命危險時的勇氣、擔當和榜樣,跳出了他在全村黨員和群眾的威信。”龍門村黨委副書記原淑英說。

原貴生說:一個行政村的工作,黨建引領是核心,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不斷改善民生是關鍵,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綜合治理是基礎。龍門村的整個發展歷程與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息息相關。

龍門村現有146名黨員,黨委下設7個黨支部,每年對各黨支部進行設崗定責,設立安全指標、經濟指標等進行考核。對黨員個人,則通過開展組織活動、定期學習、年終評比等方式來增強凝聚力、戰鬥力。

龍門村不僅設有“黨員林、黨員渠”,將全體黨員分成小組植樹造林,並負責保護;維護水渠,定期保養。還將文化廣場到中學校園一條長200米的路,確定為黨員義務勞動的“黨員路”,村幹部、146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分成30個勞動小組,一年四季堅持義務清掃。原貴生排在每月1日義務勞動,只要他不出差,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每月1日早晨5至6點,他準時上路清掃,從未間斷。在原貴生的帶領下,很多退休的老幹部、老黨員也主動加入義務勞動行列,積極為村裡的道路、廣場、文化中心等公共場所進行清掃保潔。

“原書記經常給我們說,幹部是幹出來的,村裡的幹部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不要過年時就呆在家裡休息,越是在這種時候,村幹部的事越多,幹村民過節時沒人乾的工作。今年正月初一上午,11號樓前的垃圾桶旁堆了一大堆垃圾,原書記看到後用手把垃圾全部裝進了垃圾桶內。5月10日,因下大雨,10號樓前的水管被樹葉堵住了,原書記用手掏,把雜物一點點全部清理乾淨。這本是我分管的工作,當時有事出去了,是我媽事後告訴我的,我感到很慚愧。”原娟珍說。

龍門村的人都知道,原貴生有個習慣,不管走到哪裡,發現地上有垃圾或菸頭,便隨時用手撿起來,扔到垃圾箱裡。村民不管大小事找他,他都力所能及地幫忙解決。得知一位村民家的水龍頭壞了,他立馬安排人前去維修。

“群眾之事無小事,不要光喊在嘴上,更重要的落實到行動上”。原貴生說。

1999年10月,龍門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第一次蓋單元式住宅樓時,村民不願意買,原貴生卻帶頭買了一套。到年底村民們發現新蓋的房子住得很舒適,竟把100套房子搶購一空,有位村民沒買到,心裡很不痛快。原貴生得知後,主動把自己買的一套房子轉讓給他,搬回原來的老房子居住。直到2001年第三批蓋新房時,他才又買了一套搬進去住至如今。記者去過原貴生的家,你很難想象到一個年收入數億元的村黨委書記,竟住在龍門村1號樓4單元一套普普通通的單元房內,建築面積只有102平米。原貴生說:“村民不願乾的時候,當幹部的就要帶頭去做。村民覺得有利益的,當村幹部就要帶頭退出來,把利益讓給群眾,絕不能與老百姓爭利益。”

原貴生說自己在擔任龍門村黨委書記期間,在決策上也曾有過一次失誤。他當時為了讓集體增收,決定讓龍門集團公司做期貨生意,結果虧了900萬元。他心裡難過了好長時間,不能原諒自己的過失,然後用自己在村裡的入股紅利進行賠償,目前還有200多萬元逐年還清。從這件事上也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熟悉的業務,不要冒險去做,否則失敗的可能性極大。

這次教訓,使原貴生終身難忘。從此,他的每項決定慎又慎,並注重走程序,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

原淑英說:“龍門村一直堅持執行‘四議兩公開’,清楚、明白、直觀,不僅杜絕了‘一言堂’現象,更減少了重大決策的失誤。”

原貴生有一種說法:“村民是龍門村的主人,重大問題是村民說了算,群眾滿意才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到家了,即使是辦好事也得群眾拿意見。”村裡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向村民代表報告村裡的大小事情。村“兩委”每辦一件事,每出臺一項制度,每項重大工程的招投標,都要經過四項議事程序:首先統一思想,拿出預案。然後,提交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審議並形成共識。最後由村黨委、村委研究,形成決議,予以實施。並及時通過龍門村電視臺予以發佈,讓全體村民都知道。重大決策還要填寫《民主評議表》,廣泛徵求村民的意見,有什麼問題隨時反映出來,及時發現和糾正。

村裡的財務收支情況,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定期公佈張榜公佈,並在村電視臺發佈。哪位村民如對哪筆開支有什麼疑問,可隨時到村財務處查看原始票據和數據。“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多年來,龍門村開工建設的所有項目,沒有一次失誤過,也沒有一項因不符合規定而引起群眾不滿。”原天運說。

龍門村村民中要求加入黨組織的人越來越多,現在44名入黨積極分子。

“每逢吸收新黨員,我們都告訴他要真心實意為村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處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而不能認為自己是黨員就有特權。”原貴生說:“我們不搞兩張皮,黨員要切實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越是困難越是要帶頭上。”

龍門村每月召開一次主題黨課,每季度召開組織生活會,堅持“三會一設”制度。同時,還加強廉政建設,建立警示教育基地,開展爭先創優活動。開展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民主型、團結型、廉潔型、奉獻型“六型”黨組織。此外,從1996年8月份原貴生擔任村黨委書記起,村黨委每年都要明確目標為村民辦五件實事。村黨委已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20多項榮譽。

“現在的龍門村黨委真正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黨員和群眾團結一體,黨委一號召,群眾就響應。我們村今後的目標是打造兩個‘一百年’,即:讓龍門集團成為‘百年企業’,年產值達到一百億元。準備在3至5年內再建一個新村,讓現在的老區成為旅遊景區。”原貴生說。

記者點評

原貴生給人的印象:樸實、憨厚、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穿著樸素,標準的農民形象。但他內心強大,胸懷寬廣,光明磊落,意志堅強,清正廉潔,勤奮努力,銳意進取。

原貴生之所以很“摳門”,是因為他出生貧寒,從小吃過苦,懂得珍惜一切和感恩,熟知百姓疾苦,生活簡單、低調,勤儉節約,精打細算。

原貴生上完小學和初中一年級就輟學回家,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熱愛學習,逐步積累知識,不斷開闊視野,努力鑽研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在短短20多年時間,就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村建設成一個年產值30多億元、集體收入3億多元、固定資產近20億元,且村民生活保障化、福利化的幸福村,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龍門村村民對原貴生的一致評價,說他是個實幹家,是個老實人。此人話語不多,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高談闊論,講的都是大實話。他平時不喜歡聽空話、假話,而是喜歡聽村民講心裡話,將實話。

原貴生很謙虛,雖有功但不自傲。他說農村黨建的核心就是:村支部書記處處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

每到行政村換屆選舉時,有些地方時常傳出有些居心叵測的人請吃送禮,賄賂拉票,當上村幹部後“吃吃喝喝撈好處”,甚至拉幫結派,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原貴生當了12年村黨委副書記,被上級確定為村黨委書記候選人後,他卻跑到西安躲避了20多天,最後被鎮裡的一位領導“騙”回村裡,迫不得已才任職。之後,村裡連續九次換屆選舉時,他都是全票當選連任。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這樣一心為集體、一心為百姓的村書記,村民豈能會拋棄?村裡富了,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原貴生對自己卻處處“摳門”,在他的心裡始終裝著黨、裝著百姓的冷暖,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色!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2) 原貴生在認真學習黨章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3) 原貴生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講黨課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4) 原貴生與村主任原天運(右)商談工作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5) 原貴生同村黨委班子成員,認真討論龍門古鎮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6) 農民書記原貴生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7) 原貴生在龍門集團控制室,認真查看各單位生產運行情況。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8) 原貴生在熟料廠檢查企業安全生產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9) 原貴生在農戶承包的責任田,認真查看小麥長勢情況。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0) 原貴生在龍門口黃河灘,認真瞭解旅遊景點經營情況。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1) 原貴生與村辦中學教職員工座談,認真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2) 原貴生深入到村民家,瞭解她們的生活,傾聽她們的呼聲。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3) 原貴生到村辦老年公寓,同居住在此的老年人交談。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4) 原貴生利用休息時間,修整村裡綠化的樹木。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5) 老伴賀鬥耀(左)、女兒原麗霞(右)是原貴生幹事業的堅強後盾。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6) 龍門村的生活區和工業區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17) 龍門村在黃河灘的農田,一直得到很好的保護。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龍門村獲得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龍門村獲得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全國著名村支書8》原貴生:“摳門”書記帶領村民“跳龍門”

龍門村獲得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