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昨天晚上,我到後半夜才睡,主要原因,是我在睡前看到了一條新聞: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這是發生在一個睡眠訓練群裡的悲劇。

我一個幾十歲的現代獨立女性,還會怕黑、怕一個人獨睡。剛幾個月的孩子,連抬頭都不利索,睡著了都可能窒息而死,卻被要求“自己睡”“不是大哭不要管”,哭了整整一小時都可以憋著不進去看一眼?

可是,這件事確確實實發生了。

這個睡眠訓練群,目的是引導孩子從小就跟父母分房,訓練其獨立入睡的能力。父母在訓練期間就依靠監控來判斷孩子的睡眠狀態。

這天下午1點左右,一位媽媽在群裡求助:3個月大的寶寶睡覺時突然翻身,變成了“趴睡”姿勢,一直在哭,需要去幫忙翻身嗎?還附上了寶寶睡覺的監控視頻。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在超過1分鐘的視頻裡,3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一刻停止過哭泣,從大哭到扯著嗓子嚎。

但在這個“睡眠訓練”群裡,訓練過程中,孩子哭是被認為很正常的事兒。

“我老師說不是大哭不干預。”

“喉嚨啞了嗎?”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這樣過了一小時後,這位媽媽又發了一段視頻,跟群裡求助。視頻中,孩子的哭聲漸漸微弱,直至消失。但這個再明顯不過的求救信號,卻被當做“解鎖趴睡”,即使感覺到孩子“臉正朝下”,這位媽媽也沒有進房間看一眼。

直到下午3點,她打算叫醒孩子吃奶,才發現孩子沒有了呼吸,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這個新聞看得我太難受了。

儘管該睡眠訓練機構對外稱“嬰兒死亡具體原因不便透露”,但是已曝光的群聊天紀錄,卻是明顯存在問題的。

看著一個孩子獨自哭一個多小時而能夠忍住不做任何干預,這是在怎樣離譜的理念指導下,才會做出來的冷酷行為?!

悲劇發生後,有其他參與過該課程的家長這樣反饋: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這位家長的表達是很有代表性的。

這世上什麼職業都有崗前培訓,唯獨父職母職沒有。新手媽媽一個人帶著小嬰兒,太累了,也太容易焦慮了!於是有機構就看準了這個市場。

我們承認,新手父母是需要學習一些育兒技巧。好的育兒方法,也的確能夠幫助減輕育兒負擔。但是,不是什麼理念都可以盡信的。

從已經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到,這家機構所謂的“睡眠訓練”,跟早些年被唾棄的“哭聲免疫法”根本沒什麼兩樣!

“寶寶生病了,讓她自己休息,不要去打擾她!”

“無論什麼媽媽求助,最終的結果都是讓她不要進去抱寶寶”

“寶寶在房裡哭一個小時,媽媽就躲門外哭一個小時”

就算機構可以否認,這是學員自己的言論。可是,這可不是隨隨便便的群,是課程群呀!作為課程的負責人和微信群主,每天看著群成員有這樣錯誤的理念,真的就能擺脫干係嗎?

但凡看過任何一本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科普書,也不至於這般對待一個幾個月的小嬰兒!

孩子哭了不能搭理。不理他就好了。不理他,他就不哭了,就能自己乖乖入睡了。這是多麼混賬的理論!

一個小小孩哭,是他在說話,在表達需要。

假如我們任憑孩子哭,不理不睬,就等於是在磨滅孩子的慾望。

所有的孩子都會哭。

只有一種情況,孩子再也不哭了,那就是他徹底放棄了希望!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其實我以前講過“哭聲免疫法”的可怕。如今看來,我們做的科普還是太少了!

早在2012年,知名心理學者李雪就曾發微博呼籲:阻止害人育兒經的傳播。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如李雪所說:“哭聲免疫法”確實能讓你收穫一個乖嬰兒,但背後的代價是巨大的——嬰兒的真自我嚴重受損,同時喪失對世界的信任。

在這裡我們要再次提到一個人:約翰·華生。

上世紀三十四年代,華生提出:

“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他對食物的需求,滿足了他對食物的需求,就滿足了他對愛的需求,所以母親只需要給寶寶提供足夠食物就可以了。母親不能和孩子過度親密,過度親密會阻礙孩子的成長,使孩子在成人後非常依賴母親,從而難以獨立、難以成才。”

以此為根據,華生髮明瞭著名的哭聲免疫法。

這個理論一經推出,就風靡了當時的美國,戕害了美國數代兒童。直到40年後,心理學家哈洛才用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徹底推翻了華生的理論。

哈洛的實驗採用華生的方式去養育小猴:讓剛出生的猴子離開母猴獨自生活在一個籠子裡,只給食物,避免和母猴接觸,以此培養其獨立性。

但結果出人意外。那些獨自生活的小猴子,和正常的猴子行為出現了巨大的差異。被迫與母猴分離的小猴子,即使在籠子被撤掉後,它們看起來都呆呆地,也完全不知道如何與其它同類相處。

與此同時,它們都對鋪在籠子裡毛巾產生了強烈的依戀——它們喜歡抱著毛巾,或者用毛巾裹著自己。當哈洛想把毛巾拿掉時,小猴子都產生了激烈的抵抗反應——它們撕心裂肺地叫著,並害怕地縮成一團。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後來,哈洛又做了進一步的實驗。

他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單獨隔離開,然後讓“兩個不同的媽媽”陪伴它,一個媽媽是絨布的,身上沒有奶瓶;一個是鐵絲做的,身上掛有奶瓶。

本以為,提供奶水的鐵絲媽媽會得到小猴子的依賴和喜愛,但結果卻剛好相反。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小猴子一天都跟絨布媽媽在一起,只有餓了,才跑到鐵絲媽媽身邊吃幾口奶,吃完又跑到絨布媽媽的懷裡。時而趴在絨布媽媽胸前,用細瘦的手撫摸它的臉,輕咬它的身體;時而在絨布媽媽腹部、背部磨蹭好幾個小時。

甚至有時候,小猴子餓了也不願意去鐵絲媽媽那邊,它們只是把頭湊過去吃奶,而身體依舊掛在絨布媽媽身上。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接下來,哈洛為了瞭解小猴子面對恐懼時的反應,丟了一些會發出奇怪聲響的小道具在籠子裡,小猴子被嚇到之後,馬上緊緊抱住絨布媽媽不撒手。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即便把絨布媽媽拿走,小猴子被道具嚇得再害怕,也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邊去。

後來,哈洛得出結論:“母愛的本質,絕對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的飢餓和乾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接觸性關懷:擁抱、撫摸、親暱。”尤其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肢體上的觸摸,是最柔軟又最有力量的方式。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每每回顧哈洛的這個實驗,我都忍不住想流淚。

這是個很虐心的實驗。

在哈洛的人為干預下,上述那批實驗室裡長大的猴子中,有20只母猴生下了後代:其中7只母猴對自己的孩子毫無感情,生產完後便不再理會幼猴;有8只母猴會經常性地虐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有4只母猴殘忍地將幼猴殺死。

只有1只母猴例外,她曾笨拙地嘗試給自己的孩子餵奶。

此後,哈洛還得出一個結論,即除了觸摸以外,運動和陪伴玩耍,是母愛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哈洛通過這個“獨特”甚至近乎“嚴酷”的實驗,證明了“母愛的本質”——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肢體接觸、陪伴和玩耍——對兒童的意義、對母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

而反觀華生,他一直堅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並依此來養育自己的3個孩子——不允許他們跟母親有任何“過度親密”的接觸,結果3個孩子成年後都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問題:

大兒子多次自殺,並在三十歲多時成功自殺身亡;

女兒同樣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多次自殺未遂;

小兒子呢,一直居無定所,常年流浪。

甚至到了第三代,華生的外孫女也沒有逃脫這個“魔咒”:她心理狀態極度異常,酗酒度日,曾多次自殺。

這都是血的經驗和教訓啊!然而,沒想到,在這麼多年後,依然有無良機構將殘酷的“哭聲免疫法”用在活生生的孩子身上。

寶媽親眼看著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新生兒養育別踩這個坑

說到底,一個孩子是否獨立,並不是“孤立”和“狠心”可以刻意訓練出來的。

恰恰相反,得到細心呵護、溫柔擁抱、及時回應的孩子,才更容易離開媽媽懷抱去獨立探索,成為更加獨立、更能適應社會的大人。

正如心理學家李雪所說:“愛向內灌注滿了,自然會流向外界,也才會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尤其是一個小小孩,哭泣是他們表達需求的語言。當他哭泣時,就是他需要你的時候。此時,我們應該看到他的情緒,並採取行動去保護他,去愛他,如此這般,就是我們能給予的安全感。

這樣長大的孩子,就像手握一罐蜜糖,即使未來他遇到失敗和挫折,也會從中獲得勇氣和愛,重新出發。

我想,這也是為人父母所能給予的,最好的禮物。

希望父母多相信自己愛的直覺!希望害人的理論不再為禍人間!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長在安全、灑滿陽光的天地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