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1.很多人都只注重回答的作用,卻忽視了提問的力量

在一次頒獎典禮上,楊瀾向坐在臺下的馬伊琍拋出了一個很犀利的問題。
楊瀾:“你覺得在閨蜜、演員、女人三個角色中,袁泉將哪一個角色做的最好?”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啊,不管回答哪個都意味著否定了袁泉的其它兩個身份。

馬伊琍淡定地回答:“演員。”

楊瀾:“你是說她不是一個更好的閨蜜嗎?”看吧,果然楊瀾挖坑了,就等著馬伊琍跳。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

馬伊琍:“我覺得袁泉不管是在舞臺上,還是熒幕上的光彩,都已經掩蓋住了一切。我覺得一個女人,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到這麼好,已經無憾了。”
馬伊琍的高情商回答讓全場拍案叫絕,現場氣氛達到高潮。這段對話中馬伊琍的情商固然值得稱讚,但楊瀾的提問力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楊瀾的這兩個問題既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也給了馬伊琍發揮的空間。

提問就像發球,回答就像接球。能接住一個好球的前提是對方發來了一個好球。如果沒有楊瀾看似刁鑽的提問,馬伊琍也沒有發揮的空間,可見提問力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人提問的能力遠比回答的能力重要。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家往往只注重回答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提問的力量。

2.提問有哪些易被忽視的意義和價值呢?

提問的意義就像發球非常重要,它改善自己的認知與溝通的品質,甚至改變人生的軌跡。今天我們主要從如下三個角度來分析:提高自己認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彰顯與外界互動質量的高低。

1.提高自己的認知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實際上任何領域,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我們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和信息。。小孩子總愛問十萬個為什麼。中學生總是問這道題怎麼解。走上職場後,我們看到同事總是拿銷售冠軍,我們也會忍不住問他銷售的心得。這些提問構建了我們智慧大腦的一磚一瓦。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幾乎都是從提問開始的

這個世界,沒有人會主動告訴你答案。如果不主動提問,我們只是單方面被動地接受社會信息,很難獲得成長。只有通過不斷提問,才能提高認知。

2.提高自己獨立思考能力

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已經提不出好問題了,那意味著他在這條路上已經沒有什麼發展了。

比如當老闆開完會之後,提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意見或問題。如果你每次都回答沒有問題,會讓老闆怎麼想?你真的對所有工作都掌握透徹了麼?老闆可能會覺得你沒有參與感,也根本沒有在思考。

事實上,當你思考越深入,反而會有越多的新問題想發問。越不思考,反而就越不會有問題,因為都不知道要問什麼。

所以當提問被制止、扼殺、貶低,久而久之,人們懶得去問,甚至懶得去想了,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也進入休眠狀態了。因此,只有不斷提問,才會提高自己獨立思考能力。

3.提問力,彰顯出與外界互動質量的高低

同樣的提問,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會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營銷學上有個經典案例:街道兩邊各有一家粥店,生意都很紅火,來吃飯的人都差不多。然而晚上算賬的時候,A店的銷售額總是比B店多出不少。
於是,B店老闆找了一個市場調查員瞭解原因。調查員先來到A店,他發現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問一句:“加不加雞蛋?”有的顧客說加,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會提問,讓顧客多加一個雞蛋

調查員又走進B店。每進來一位顧客,服務員卻問的是:“加一個雞蛋還是加二個雞蛋?”愛吃雞蛋的顧客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加一個。也有的顧客說不加的,但是總體上很少。
一天下來,A店要比B店多賣出很多個雞蛋。道理很簡單,人們在二選一的提問中,很難兩個都拒絕,一般都會選擇其中一個答案。同樣的粥店,同樣的服務,不一樣的提問方式,卻導致他們生意相差甚遠。

可見會提問的人有多賺,提問力直接彰顯出與顧客互動質量的高低。

3.我們該如何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更好的發問呢?

提問是一門手藝,它既是天賦的能力,也是後天習得的本領。做過上千次深度採訪的楊瀾,將提問的秘訣都寫進了《提問》這本書中。可以說《提問》凝聚了楊瀾從業30多年的媒體經驗和發問心得。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楊瀾新書《提問》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如下三種提問方式:共情式提問、婉轉式提問、質疑式提問。

a.共情式提問

共情不是同情,同情是站在對立面,而共情是理解他人並站在他人角度,通過提問引起他人積極的心理與感情回應。

1980年,意大利記者法拉奇採訪鄧小平。這位以強硬風格著稱的女記者,面對鄧小平,卻以更私人化的親和風格開始了訪談:

法拉奇:明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鄧小平:我的生日?明天是我的生日嗎?

法拉奇:是的,鄧先生,我看了你的傳記。

鄧小平: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別祝賀我,我已經76歲了,到了衰退的年齡了。

法拉奇:鄧先生,我父親也76歲了,如果我對我父親說76歲是一個衰退年齡的話,她可能要打我耳光的。

鄧小平:那他可做對了,你可不能那樣說他。

作為西方媒體的作家和記者,面對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從身份到意識形態,雙方顯然有巨大的差異,法拉從父親角度切入對話,法拉近了與鄧小平的距離,產生感情氛圍。這個共情式的開場,讓鄧小平主動答應再給他一次採訪機會,可見共情式提問的效果有多顯著!

b.婉轉式提問

婉轉式提問是採取婉轉、迂迴、間接的提問方式,去觸及難以接近的敏感、禁忌、或隱私話題。

楊瀾在採訪翁帆時就採用的這種方式。翁帆嫁給了比自己大50多歲的丈夫楊振寧。很多人都想知道她是否是因為金錢才嫁的,她是否有後悔嫁給楊振寧。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樣直接問是很不禮貌的。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婉轉式提問讓我們瞭解翁帆的真實想法

楊瀾在採訪他們二人時,卻用另一種方式委婉地問道:“在你加入楊先生的生命之前,他已經有了非常豐富且完整的事業和家庭。他所經歷的最輝煌、最豐富、最精彩的這段生命裡,卻是沒有你的,你是否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是否覺得這是一種遺憾?”

這樣的婉轉式提問既表達出了觀眾的好奇心,又沒有讓翁帆不舒服的感覺,反而給了足夠的空間讓翁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更體現出楊瀾的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體現。

c.質疑式提問的分寸拿捏

質疑式提問是提問者採取溫和或極端的風格,以對抗的方式發掘事實真相。那麼在質疑式提問中,提問者需要在溫和與極端之間掌握平衡度,因為這直接影響訪談的成敗。

有些主持人在採訪嘉賓時為了達到節目效果,就喜歡用質疑式的方式提問。

有一次,奧巴馬接受一位美國網絡節目主持人的採訪。這位主持人突然無來由地挑釁道:“你對成為最後一位非裔總統怎麼看?”奧巴馬立刻反唇相譏:“你對最後一次採訪美國總統怎麼看?”大部分美國公眾都認為奧馬巴回懟得很漂亮。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質疑式提問,要掌握好溫和與極端的平衡

這種在受訪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襲提問,雖然說有一定的戲劇性,但已經偏移理性,與訪談的初心相違背,終究不是高質量提問。

所以在使用質疑式提問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拿捏得當。只有做到滿足好奇心與傳播正能量二者兼具,訪談對話才能真正吸引讀者。

每個人都需要提問,提問是一種底層能力,它不僅是某一個問題的語言表達的品質,也包含著提問背後的視野和格局,包含著事實的準確和思考的深度。

從肉體的生死,事業的成敗,到精神的存滅,提問誘惑我們的認知不斷深入時代的漩渦,繼而再從湍急處跳脫。每一個不敢被吞沒的思考,都會忠誠於自己的好奇心。保持提問的姿態,也許正是這個瞬息萬變時代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