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起龍頭,帶動實施“黃河戰略”

□ 山東大學規劃與戰略研究中心課題組

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發表重要講話,並明確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作為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唯一沿黃又沿海的省份,山東在“黃河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有責任、也有能力發揮“龍頭”作用,應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

“南長江、北黃河”的協同推進,是我國通過構建“南北呼應、東西交融”的區域發展大格局,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探索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橫貫東中西三大區域的重要經濟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黃河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是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後的第5個具有空間屬性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形成我國“四大板塊+五大戰略”的多層次、全方位、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大格局提供了戰略支撐。

經過70多年的努力,我國成功構建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四大板塊”發展戰略體系,基本上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結構和經濟社會分佈格局,但也累積形成了兩個急需解決的突出矛盾:一是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為代表的經濟集聚區的發展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二是以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為代表的經濟發展帶的生產力佈局與生態安全格局之間的矛盾。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大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統籌經濟社會區域發展,協調解決發展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黃河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統籌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解決生產力佈局與生態安全格局之間的矛盾。

與長江經濟帶相比較,黃河流域的地理生態環境侷限性更大,生態環境更脆弱,經濟發展水平欠發達,急需統籌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係。將黃河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個重大信號;“南長江、北黃河”的協同推進,也是我國通過構建“南北呼應、東西交融”的區域發展大格局,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均衡發展的新探索。

實施“黃河戰略”,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承擔著防風固沙、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重要職能。黃河流域生態脆弱,西北地區與東北部沙漠廣佈,中部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災害頻發,黃河大部分河道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且存在“地上懸河”的安全威脅。實施“黃河戰略”是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實踐,是關係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實施“黃河戰略”,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創新。黃河流域各省區經濟總量佔到我國經濟總量的1/4,然而其中大部分來自中下游地區。黃河流域內部經濟發展呈“階梯狀”分佈,東中西發展並不協調,區域協調發展的提升空間較大。黃河流域流經的9省區中,除四川省外全部位於北方地區,實施“黃河戰略”有助於緩解南北經濟失衡現象,縮小流域內東西部差距,使區域經濟發展趨於均衡。

實施“黃河戰略”,是拓展經濟增長空間的重要途徑。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及維護國防安全的戰略資源。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和肉類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3左右。實施黃河戰略有利於加快流域內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挖掘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內陸和沿河內陸延伸,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作為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唯一沿黃又沿海的省份,山東有責任、有信心、也有能力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積極在“黃河戰略”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滔滔黃河,潤澤齊魯。

黃河山東段位於黃河下游,自東明縣流入,流經9個市26個縣(市、區),在東營市墾利區注入渤海,境內河道全長628公里。

“黃河戰略”是繼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之後,山東省承擔的第四個國家級戰略。這四大國家級戰略交錯互融、優勢互補,為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實施“黃河戰略”,是以“共抓生態大保護、推進環境大治理、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核心,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紐帶,建設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黃河戰略”是推動區域發展的綜合性戰略,為山東省承擔的其他區域發展戰略的同步實施、形成同頻共振的疊加效應提供了大平臺。

作為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並擁有廣大開放地帶的省份,山東有信心、也有能力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積極在“黃河戰略”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從區位看,山東省作為唯一沿黃又沿海的“河海交匯區”,區位優勢明顯,是實現“黃河戰略”海陸統籌的戰略支點。

從經濟和人口看,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常住人口占比分別為32.05%和23.9%,是沿黃各省區中經濟最發達和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

從城鎮化率看,山東城鎮化率達到61.2%,居於沿黃九省區首位。

從產業看,山東省製造業實力雄厚,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

實施“黃河戰略”,山東應明晰發展定位、把握未來方向、深化制度創新,發揮好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帶動作用,拓展與沿黃各省區在生態保護、產業協作、經貿投資、商旅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引領黃河流域形成“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開放協作新格局。

要成為“黃河戰略”實施中的對外開放先行區。發揮東部沿海和河海交匯的地理區位優勢,利用自貿區、上合示範區的開放載體和制度空間,打造國際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國家海洋經濟對外合作中心和“黃河戰略”便捷的出海通道,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強化青島、煙臺、威海、東營等海上合作戰略支點作用,全面擴大境內外合作,統籌陸海協調發展,打造對外開放先行區。

要成為“黃河戰略”實施中的科技創新引領區。山東要勇於擔當“黃河戰略”創新發展、先試先行的先鋒,以制度創新為基礎,強化科技創新,激發創新活力。突出抓好齊魯科創大走廊、中國量子谷、藍色藥庫等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強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創建黃河流域科技創新引領區。

要成為“黃河戰略”實施中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黃河三角洲是重要的生態寶庫和生物基因庫,是我國“最具有開發潛力的三角洲”。應積極抓住這一區域優勢資源,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效生態經濟,加強以國家重要溼地、國家地質公園、黃河入海口為核心的生態圈建設與保護,打造黃河流域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和特色產業基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為“黃河戰略”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要成為“黃河戰略”實施中的文化交融新高地。黃河文明催生的齊魯文化,是沿黃走廊最具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形象。要藉助“黃河戰略”的實施,積極促進黃河文化與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運河文化、海洋文化的交融,充分發揮齊魯文化綜合優勢,彰顯齊魯文化的品牌效應,描繪新時代、弘揚主旋律,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好黃河文化,打造黃河流域文化交融新高地。

樹立超越地方和局部的“大系統”思維,主動對接國家相關部門,加強與黃河流域其他省區的合作,當前尤其要強化與河南省的聯動,把國家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黃河戰略”為山東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性機遇。作為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沿黃省區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交匯點,山東有責任、也有能力發揮龍頭作用,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加快重大問題研究,編制好戰略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抓緊開展頂層設計,加強重大問題研究,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在推進“黃河戰略”過程中,我們要從“國家高度、歷史眼光、區域發展”的不同維度,明確戰略定位,理清發展脈絡,加快“沿河、跨河、攜河、融河”的戰略推進。組織編制好相關規劃,加強規劃協調銜接。樹立由“取”到“安”的黃河治理新思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新方針,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差異化發展路線圖。抓住“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良好機遇,在準確把握科技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沿黃生態要求,研究和規劃未來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在黃河流域規劃建設若干未來產業和生態產業示範區,推動沿黃地區產業鏈重組和整合,以未來產業的優先發展帶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增強與相關專項規劃之間的協調銜接,健全規劃體系,強化規劃統領。要推動濟南“攜河”發展,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更好發揮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的作用。抓緊對我省沿黃城市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評價分析,引導各市明確本地發展優勢,制定融入“黃河戰略”、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差異化發展舉措,實現良性互動、錯位競爭和協同發展。充分發揮黃河三角洲、黃河生態帶等發展載體的作用,構建沿黃省市的合作平臺,將國家重大戰略落到實處。要處理好保護、治理、發展之間的關係,樹立“經濟是基礎、文化是靈魂、生態是根本”的理念,把握中心城市與節點城市之間的關係,通過科學佈局,實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協調、共同發展。

切實做好黃河流域的大保護與大治理。“黃河戰略”是立足於生態保護視角下的高質量發展戰略,強調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山東省要著力打造完善的保護治理體系,從生態防護、防洪安全、用水約束、灘區遷建四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新時代黃河流域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全力實施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工程,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實施黃河沿岸溼地、植被、動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建設好河口溼地、濟齊溼地等生態片區,整合沿黃溼地保護區,打造沿黃生態走廊,促進生物多樣性發展;積極推進東平湖、黃河故道等生態修復工程;積極開展海岸帶修復,提升海洋資源環境的生態價值,促進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健康發展。防水患與治風沙並舉,打造黃河流域長久安瀾示範帶。山東應全面做好凌情觀測、查險搶險等工作,加快防汛管理體系建設,高標準抓好黃河防洪工程建設。“九曲黃河萬里沙”,山東“懸河”問題尤為嚴重,應主動配合國家水沙調控體系和機制建設,對遊蕩性河段進行全面整治,儘早使全省黃河堤防和險工建設全部達到設計標準,病險涵閘全部得到有效處理。集約利用水資源,建設黃河流域現代化用水網絡。山東水資源嚴重短缺,黃河作為主要客水資源,供水量達到了全省總供水量的30%以上,成為支撐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山東省“依黃而興”,更要珍惜節約黃河水,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要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打通水系,完善水網,將水作為最大公約數,建設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和用水網絡。

樹立“大系統”思維,推進全域統籌發展。“黃河戰略”作為一種跨區域的發展戰略,需要一種超越地方和局部的“大系統”思維,立足山東、跳出山東,實施全流域統籌兼顧、協調治理。應主動對接國家相關部門,加強與黃河流域其他省區的合作,尤其是要強化與河南省的聯動,在黃河戰略實施中做到“濟鄭引領、魯豫先行”,產生聯動效應,搶佔先動優勢,成為推進實施“黃河戰略”的先行者和主力軍。在戰略實施中,要借鑑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功經驗,敢於擔當、先動先行、聚資聚智、引領示範、多方聯動,建立多層次合作機制,創新體制機制,提高戰略實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探索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近年來,黃河流域9省區間的合作機制比較匱乏,與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相比較,更是黯然失色。應以融合共生髮展為目標,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政策聯動一體化,完善區域互動合作機制。積極推進建立黃河流域中下游協商合作機制,籌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專門的常設機構,定期召開會議,共商解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搭建沿黃各省區信息共享平臺,積極推動建立“黃河戰略大數據庫”;設立“黃河戰略”跨區域合作高層次專家論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磋商解決跨區域基礎設施。應合理佈局沿黃地區交通、能源、通信等重點基礎設施,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特別是應加強魯豫兩省的互通互聯,促進濟南、鄭州兩大都市圈的融合發展。合力推進區域間產業協同。黃河流域上中下游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有較大差異,應根據地域特色和區域功能進行產業佈局,避免產業同構和重複建設。積極著手打造沿黃現代產業大走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調整重型產業結構,推動煉油、化工、有色金屬等整合提升,通過優化重組、減量整合、上大壓小、上新壓舊,實現集聚集約高效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引領,突出發展生態環保經濟,著力增強產業生態構建能力。

(執筆:餘東華 王梅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