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當前國際經濟勞務合作商業模式

一、中國外派勞務的發展困局

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中國外派勞務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從國際市場的情況看,經濟不發達國家成為國際低端勞務市場的強勁競爭者,不斷蠶食中國勞務的市場分額;國際中高端勞務較高的語言要求與中國生源的語言短腿,成為外派中高端勞務的嚴重障礙,來自於英語國家等具有語言優勢的生源佔據了大多數中高端勞務市場。

從國內情況看, 中國勞動力價格水平的不斷提升與中國經營公司派遣低端勞務為主的現狀, 導致低端勞務項目對中國務工者日益失去吸引力; 國際中高端勞務需求增長的形勢與我國中高端勞務生源資源瓶頸的矛盾,致使我國中高端勞務長期處於低位徘徊的局面。

從經營公司情況看,總體層次不高,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太少,小型、微型和處於初創期的公司佔了絕大多數;不少經營公司營銷理念停留在原始的“生產觀念”階段,營銷方式同質化,經營結構、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應對勞務合作的發展困局,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面對低端勞務被擠出,中高端勞務難進入的發展困局和種種結構性矛盾的掣肘,中國外派勞務經營公司的出路在哪裡?

二、調整對外勞務合作結構,重構價值支點

(一)調整結構的基本思路。

1、中國外派勞務合作的產業方向定位。

中國勞務外派必須告別小生產作坊式經營模式,摒棄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理念,根據市場需求和中國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對外派勞務合作的產業發展方向進行定位。

國際勞務合作前景廣闊,市場容量巨大。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勞動力缺口就達6000萬人。在世界各國的外籍勞工在8000萬人以上。當前,國際勞務市場的需求結構呈現“兩多一少”,即對中高端勞務需求多,發達國家對髒、苦、累、險工種需求多,其它普通勞務需求量減少。中高端勞務需求的上升,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中國人力資源面臨的巨大市場。

所謂中高端勞務,目前還沒有權威的定義,一般指航空乘務員、機場客服人員、豪華郵輪服務員、海員、酒店服務管理、高檔百貨店售貨員、免稅店、高級專賣店售貨員、護士、教師、廚師、設計諮詢、項目經理、IT 設計、高級技工、技師、農技人員等工作。我國目前在世界各地的中高端勞務份額較低,主要分佈在新加坡、中東、歐洲、日本、澳洲、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有較大的市場空間。2017年,我國派往日本的技能實習生3萬多人,受日本政府政策限制,70%以上是低端勞務。新加坡每年輸入60萬人,近半數為建築類。其中,大酒店服務員、商場銷售員、老年護理、保姆和技工等中高端勞務的需求量佔有很大比重,但多數為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語國家的人。中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中高端勞務市場。142萬人的阿聯酋 ,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僅佔17%,其餘的多數為各類務工者。隨著中國旅遊、投資、貿易等群體的大量湧入,其商場、酒店、免稅店、高檔專賣店的中國員工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由於受歐盟國家輸入勞務首先從歐盟內部解決的限制,我國目前可向歐洲輸出的勞務主要是中餐廚師、護士和護理工、中文教師、中醫等。

分析中高端勞務市場形勢,由於我們在資源上相對於經濟不發達國家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收入上境外工資更能滿足勞務人員的預期;在語言上漢語優勢顯現,會說英語的中國人更受歡迎;在准入門檻上限制較少;在市場空間上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因此,開拓發展中高端勞務將是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發展的長遠趨勢,是今後的戰略發展目標。

2、立足中國實際,揚長避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與市場結構。

調整產品結構的出發點是立足於國際勞務市場的需求和中國勞務資源的實際,引入差異化競爭概念,積極推進經營創新,驅動中國經營企業結構調整,形成核心競爭力。產品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是發展中高端勞務,是實現結構調整的重點突破口。

調整市場結構是根據新形勢下的主攻目標重新佈局市場,為調整產品結構作支撐,為降低市場風險作鋪墊,為培養經營隊伍建平臺。調整市場結構的方向是向高工資、經濟發達、有發展前景,有利於發揮中國勞務優勢的國別市場轉移。

3、從解決中高端勞務的資源瓶頸入手,優化產品結構,重塑產業構架,贏得中國勞務在世界勞務市場的份額和地位。

相對於普通勞動者,大學生具有語言、專業優勢,是最合適的中高端勞務資源。校企合作,共同創立“培養國際化職業人才——開發中高端國際勞務——建立院校海外實訓基地——打造中高端勞務品牌”的商業模式,將為勞務企業打破資源瓶頸,更好地開拓國際中高端勞務市場,為職業院校與國際人力資源市場接軌,為職業生搭建成長髮展的平臺闖出一條新路。

國際勞務經營公司和職業院校具有各自的優勢。在我國經營公司中,已有不少率先涉足中高端國際勞務,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具有多年經營中高端國際勞務項目的經營管理經驗。普通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有雄厚軟硬件教學條件和豐富的生源優勢,具有對海外實習階段的學生進行專業及職業發展跟蹤和指導的經驗。但校企又有各自的不足或劣勢,如學校不具備經營國際勞務的資質,不能直接派遣學生到海外實習或工作。經營公司則不具備教育的優勢,不具備學生資源招收渠道。而校企合作聯盟,有助於克服各自的不足,形成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格局。

(二)調整結構的具體措施。

措施之一:政府推動,整合大學生就業難與中高端勞務資源瓶頸。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政府宣傳、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走出國實習、工作的職業發展之路。大學生出國實習、工作,符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要求,是培養國際化職業人才的重要舉措;有利於緩解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二是政府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解決經營公司招不到人,大學生不知道或找不到出國渠道的矛盾,實現市場與資源的良好對接。三是政府出臺獎勵政策幫助支持經營公司開發中高端勞務市場,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克服各種困難,推進大學生出國工作。四是經營公司要站在長遠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面向院校,積極參與和配合院校的招生、培訓和職業規劃指導等相關工作,把大學畢業生作為中高端勞務的主要資源。

措施之二:建立校企合作戰略聯盟,打造多邊合作平臺。

校企合作中高端國際勞務的要求是,在政府的指導推進下,著眼於世界勞務市場發展大勢,是多職種、高層次、著眼長遠的戰略合作,而不是臨時性、單批次、一校一企之間的合作。根據這樣的要求,設計與打造如下功能:

1、校企統籌規劃。按照社會化大生產的方式和多職種、高層次、長遠戰略合作的要求,總體策劃,逐項計劃,從前期的中高端勞務項目開發,生源招收、教育培訓、選人面試到後期的管理服務指導,全程合作,不斷完善,形成良性運行週期。

2、創新合作模式。建立科學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積極探討定向開發、對口培訓、專業經營、攜手共管的方式。校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校方介入項目的前期開發,參與勞務人員派出後的管理;企業參與項目生源的招生宣傳,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和政府主管部門的要求提出課程設置的意見建議。通過輸送職業素質高、外語好的實習生或畢業生,鞏固發展海外實訓基地,不斷開拓服務類和中、高級技工等勞務市場,打造中高端精品勞務項目,實現互利共贏,形成良性循環。

3、多邊合作構架。建立多邊校企合作戰略聯盟,發揮聯盟平臺的作用,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推動和協調下,搞好經營公司與院校、院校與院校、經營公司與經營公司間的多點對多點的交流、合作互動,實現聯盟內校企資源的互通、互補和共享,成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經驗交流的平臺,項目推介、對接的平臺,市場開拓的後臺。

4、職業發展平臺。校企合作中高端國際勞務,為實訓學生或畢業學生提供職業生涯的良好起點和個人成長髮展的平臺。現有中高端勞務派遣項目的情況也一再證明,大學生到國外實習、工作,是一條通向多彩職業人生的成功之路。青島環太公司經營麗星豪華郵輪服務生項目15年,派出服務生3200多人次,被國家商務部推薦為優秀勞務項目參加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成果展。在麗星郵輪工作四年回國的黃海先生是我公司的職業發展先進個人,被山東省商務廳選為優秀典型在全省大學生海外就業推介說明會上發言,引起熱烈反響,被濟南大學聘為“就業實習導師”。

措施之三:多渠道多方式開發、培育、儲備中高端勞務資源。

1、整合有關部門、各類社會團體和機構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培養和儲備中高端生源服務。

2、對外勞務經營公司發揮自己培訓學校的作用,開展中高端勞務招收、培訓工作。依託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對生源的彙集、整合功能,實現機構優勢互補,人才有效利用的效應。

3、通過電子商務、公司網站、專業媒體等宣傳,發動、募集社會上中高端勞務資源。

通過以上三項措施,逐步實現產品高端、市場多元的結構調整目標。

三、調整經營結構,構建新的發展模式

從我國勞務外派經營公司的現狀看,雖然都叫國際經濟合作公司,但實際上大都只經營外派勞務業務,這種單一的經營模式無法應對我國工資水平不斷上升帶來的生源問題,也很難抵禦來自越南、菲律賓等經濟不發達國家的競爭。

本文前述,調整勞務結構和市場結構,能夠緩解生源瓶頸,提升勞務合作的層次,增強我國勞務經營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卻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夕陽產業的頽勢。

面對我們無法左右的大環境和“夕陽產業”的發展態勢,我們是否無能為力,有沒有解決方案?

筆者的思考是: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在新的立足點上,觀察和思考問題,轉變觀念,摒棄藩籬,調整經營結構,重構競爭路徑。

(一)突破外派勞務的傳統做法,將外派勞務向國際人力資源合作轉變,構建全方位國際人力資源合作業務模式。

有人說,最珍貴的資源不是人才,而是經營人才的人,有的國際機構將人力資源行業列入最好的十大行業。由勞務的單向派出向雙向、多向流動轉變,全方位拓展人力資源的中介領域,將為我們打開新的視野。可從如下四各方面著眼:

一是為國內用人單位引進外國人才。我國“十三五”規劃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轉方式調結構必將帶來新的人才需求,通過整合現有優勢,開發新的渠道,為我國用人單位引進急需的外國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實施全方位國際人才派遣服務。

二是面向對外投資企業和工程承包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輸送、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最近國家商務部下文將在國外依法註冊的中資企業或機構納入“國外僱主”管理,為勞務合作企業向對外投資企業和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外設立的企業開展勞務外派提供了政策依據。

三是跳出立足中國本土的經營模式,定位國際化跨國勞務經營。這一點上,新加坡勞務人才中介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鑑,我發現不少公司做的是第三國勞務生意,比如,通過合作方式,從中國、馬來西亞等國招人到豪華郵輪、澳洲或歐洲工作等等。我們為什麼不能以國際人力資源合作公司的身份,以海外分支機構或海外合作伙伴為依託,開展國際中介服務呢?

四是延伸勞務中介服務鏈,把回國人員介紹到國內適合崗位工作,開展國內人才、勞務的中介業務。

(二)突破國際勞務合作的經營範圍,將國際勞務合作向國際經濟合作業務領域延伸,構建國際大經貿合作的經營結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境外投資、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作了專門闡述,一個“擴大”,一個“確立”,三個“允許”,使我們看到了國際經濟合作的光明前景。國際勞務合作不應該是勞務公司經營範圍的全部。在多年開展國際勞務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向國際經濟合作、國際貿易的延伸發展,將為經營公司打開廣闊的業務合作前景。

在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貿易領域,經營公司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海外合作機構和勞務僱主是拓展投資合作、諮詢、中介的潛在客戶;海外分支機構、業務相關機構以及對海外法律、市場情況的瞭解,是開展國際合作的有利條件和依託。

青島環太公司利用國際勞務合作平臺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自2012 年以來,每年組織中日兩國間的經貿考察、項目對接和洽談活動。其中,2012年11月,公司與日本一家合作技能實習生業務的商工會合作,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兩市的經濟貿易洽談會,達成原料採購、委託加工和投資合作項目6個,其中原料採購和委託加工項目成為我司出口貿易的優質項目。2018年11月,在日本贊岐市舉辦第二屆城市間中日經貿洽談會上,雙方的10家企業簽訂了日方委託鋼結構加工、機械設備進口、人力資源合作和旅遊合作等6個合作意向書。

(三)突破國際經濟合作領域,以服務貿易為基礎,向實體產業發展,構建以國際經貿合作為主導的集團化經營的戰略配稱。

具備一定實力的經營公司,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業務優勢,在教育產業、商業服務業或農業等領域建立中小規模實體產業,開闢勞務經營公司戰略發展的新戰場,是做強做大企業的長遠之策。

發展實體產業,既能拓展經營公司的發展渠道,壯大實力,又可以為勞務外派提供實習、培訓基地,為回國的勞務人員提供發展、創業的機會。以教育產業為例,大多數經營公司有自己的培訓機構,可以此為基礎通過獨資或合作的形式,在國內或海外建立產業化教育培訓機構,定向規模化培訓國際勞務市場急需的中高端生源。形成與主營業務緊密聯接、協調一致、相互加強和投入最優化的戰略配稱。

綜上,在調整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的基礎上,實施三個突破,建立全新商業模式,形成綜合競爭優勢,是中國勞務外派公司實質性轉向國際經濟合作公司的長期而艱鉅的戰略選擇。

作者簡介:金鋼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