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六點啟示

教育創新與科技創新也在助力形成新的經濟社會增長點,線上力量正在兌換為線下力量,為構建基於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和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提供深度變革的內生力量。

優質在線教育資源顯現集約化發展趨勢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我們看到,由優質師資集中打造和承載的“視頻錄播”資源和形式,為教育端和受教育端所共同偏好。中肯來看,在線教育由於對軟硬件設備、資源聚集、教師素質等方面的高位要求,相對難以形成學校和教師各自為戰的個體化成功實踐。同時,最好的課程卻能以最低成本、最大規模、最高效率進行擴散和傳播,這意味著優質在線教育資源的開發和開放,有著從上到下、一以貫之的集約化趨勢。技術發展給教育領域引發的集約化、中心化、統一化趨勢,將給不同地區間教育公平與均衡的推進以及跨區域(如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內地-港澳/大陸-臺灣等)的教育融合發展,帶來非同一般的時代契機。但這種集約化的線上趨勢如何與“線下教學”所承載的多樣化、個性化、情境化取得平衡——線上集約、兩線分化、各取所長,均有待關注和探索。

年輕師資是推進在線教育的重要支撐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我們看到,任教年限越短的教師,其在線教育相關指標表現越好。也就是說,教齡越短,在線教育所需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在線教育過程中師生互動情況越好、在線教學實際效果的滿意度也越高。年輕師資在此次大規模在線教學實驗中顯現了巨大潛力,並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未來在線教育發展的中流砥柱。

在線教育“特殊學習節律”有待深度探索與把握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我們看到,在線教育中互動的維繫、注意力的維繫至關重要。提煉興趣、內化感官體驗,將知識傳授輕量化、熱點化、娛樂化以有效吸引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是在線教育有效開展的關鍵。此次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對象群體,基本上屬於“互聯網原住民”——生來就置身於互聯網時代的學生群體。信息傳播媒介的改變、知識承載平臺的改變,本身就在形塑和制約著在線教育的特殊節律。從宏觀上看,互聯網經濟本身是一個“注意力引奪經濟”,也啟示我們在線教育有著自身的、獨特的存在邏輯與發展規律,有待深度探索與把握。

東、中、西不同地域間在線教育指標差異不可迴避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我們看到,此次西部地區在線教育在幾乎所有數據指標上都落在後面。西部教師本身的在線教育技能掌握程度較差,而其感到的最大挑戰是“學生家庭環境和條件帶來的干擾與障礙”,最希望獲得的支持也是“學生家庭在線學習條件的支持與保障”,西部學生每天在線學習的時間也顯著短於中、東部地區的學生。經由在線教育而凸顯出的“數字鴻溝”不可迴避,加強對弱勢地區、弱勢群體的政策傾斜與集中保障勢在必行。

中國互聯網的普及性和先進性是在線教育的重要鋪墊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我們看到,此次教育抗疫事實上更凸顯了中國互聯網技術的領先性和普及性,世界範圍內很少有國家能夠在短時間內,以教育和科技的大規模結合來實現全體學生居家學習。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主要方式中,教育系統以外的普通民用互聯網通訊平臺是迅速貫徹和保障“停課不停學”的中堅力量,教師、學生與家長的信息化素養和媒介素養也是在中國互聯網的普及性和先進性大背景下所形塑的。進一步,教育創新與科技創新也在助力形成新的經濟社會增長點,線上力量正在兌換為線下力量,為構建基於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和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及驅動教育-科技雙向賦能、智造未來的大趨勢,提供深度變革的內生力量。

全民共識是迅速深度貫徹在線教育的核心關鍵

中國此次疫情期間在線教育有著成功的動員和輿論鋪墊,並一度成為全民的輿論熱點。據課題組另外收集的教育輿情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網資訊中有關“在線教育”信息的情感屬性中,正面和中性表述共計佔比為96.61%。教育戰線“用屏幕照亮前程,用技術跨越障礙”的適時行動與有效部署,為教育戰線從“戰時向平時”的過渡積累了卓越經驗,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 課題組負責人:王素;執筆人:王曉寧、康建朝、曹培傑、趙章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