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鎮明達村:以“莓”為介 帶動群眾增收


明達大棚草莓基地位於孟津縣小浪底鎮明達村,建於2017年,佔地73畝,累計利用扶貧資金81.6萬元,採用統一流轉土地、統一配套設施、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市場銷售的方式,發展集種植、採摘、銷售為一體共25座草莓大棚,引進了奶油草莓、巧克力草莓、藍莓草莓三種優質品種。明達村以草莓為媒介,實現帶動增收,做到扶貧扶志,打造旅遊觀光,確保脫貧致富。

小浪底鎮明達村:以“莓”為介 帶動群眾增收

以莓帶貧,穩固群眾增收。每棚草莓年產出量為3000-5000斤,扣除人工等成本後每斤草莓淨收益5元,每座大棚淨收益不低於1.5萬元,帶動明達村45戶貧困戶年平均增收不低於1000元;流轉土地73畝,受益普通群眾31戶61畝,獲得流轉資金73200元,貧困戶7戶12畝,獲得流轉資金14400元;吸引8戶貧困戶在草莓種植基地固定務工,年收入不低於2萬元。

小浪底鎮明達村:以“莓”為介 帶動群眾增收

以莓勵志,推動智志雙扶。草莓大棚建成後,村裡請來了外省的技術員來指導授課,66歲的孫抓子從聽課、記筆記到實踐操作一個環節都不落,寒冬時節為了呵護嬌嫩的“小草莓”,他索性捲起鋪蓋捲兒住在了草莓地,夜裡要多次起來給草莓大棚“掖被子”。現在孫抓子已從昔日垂頭喪氣的貧困戶,轉身成為意氣風發的“草莓管家”,到草莓收穫季,像孫抓子一樣每天來地裡打工的貧困戶有40餘人。這樣一來,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實現變“輸血”為“造血”,貧困戶幹工作、學技術、掙工資,一舉摘掉“窮帽子”。
以莓待客,發展採摘旅遊。以草莓採摘旅遊熱點為契機,創新進棚採摘銷售模式,既節約人工成本,又提高銷售量,隨著遊客量增多,也帶動了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明達村因地制宜,利用3家特色小院發展農家樂,作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不低於5萬元,受益群眾達375戶1453人。同時延伸服務業,招募2名貧困戶在農家樂務工,務工年收入不低於2萬元,真正實現以小草莓托起群眾致富夢,開創以小產業促進大發展的良好局面。(郭冬志 侯鳳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