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安西

撰文|路遠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作者吳承恩憑其豐富的想象力創作出了這一神話鉅著,但故事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原型到底是誰卻鮮為人知。

其實,孫悟空是一個膽子很小的胡人。甘肅安西縣境內的東千佛洞、榆林石窟中的六組玄奘取經壁畫要比《西遊記》成稿早360年。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在甘肅河西的茫茫戈壁灘上行進,連綿不絕的祁連山神秘莫測。公元629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就從這裡經過,留下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途經瓜州(今安西縣)得到了一位胡人的陪行。

這位胡人叫石磐陀,長得尖嘴猴腮,很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安西縣博物館文博館員李春元告訴記者:瓜州是玄奘的第二故鄉,石磐陀就是孫行者悟空的前身。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一、歷史上,玄奘確是不畏生死一心取經的唐僧,而石磐陀卻並非神通廣大、頑皮聰明的悟空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玄奘是河南郾師縣人,在隋末即受過“具足戒”,成為名揚關、蜀、荊、楚的“佛門千里駒”,26歲就遠近聞名,被請往全國各地宣講小乘經法。一天,一位高僧對玄奘說,你念的都是《小乘經》,成不了神,印度(天竺)恆河上游犍陀羅佛國釋迦牟尼佛修成了《大乘經》,念這個經就能成神成仙。於是,玄奘發誓去取。

但是,大唐西域邊疆戰局不穩,吐蕃人佔領瓜(安西)、沙(敦煌)二州,統治河西,唐高宗李淵擔心國內漢奸勾結敵人,商人、遊客一律禁行,玄奘幾次外出長安城門都被擋了回去。貞觀三年開廟會,玄奘改裝打扮騎著馬跑了,唐太宗下令西北各州、府緝拿,於是玄奘晝伏夜行,秘密經過秦州(天水)、蘭州,在涼州僧人慧威法師及其弟子慧林、道整的幫助下,逃脫了涼州都督李大亮的緝拿,來到了瓜州,也就是今天的安西縣。

瓜州是走出國境的重要關口,玄奘在打探路途時被瓜州府兵丁捉住去見刺史獨孤達。獨孤達對佛經頗有研究,深為玄奘捨命西行取經的精神所感動,當場撕掉了朝廷捉拿玄奘的傳送牒文,私下放其西行。浩瀚的戈壁大漠,風聲怒吼,黃沙翻滾,西行實在艱險。於是,玄奘在瓜州附近找到一個名叫石磬陀的年輕胡人做嚮導,而這個胡人只願意送他到玉門關(漢代玉門關)。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這個石磐陀長得尖嘴猴腮,長髮披肩,前額頭髮用鐵圈固定著。二人昏夜出行,北行50裡,來到了葫蘆河,水流湍急,深不可測胡人石磐陀伐木搭橋,布草填沙,馳馬而過。這個葫蘆河就是今天的戈壁明珠雙塔水庫,漢玉門關早已淹沒在水下了,但玄奘和石磐陀夜渡葫蘆河的故事卻至今流傳。

過了葫蘆河,天近黎明,石磐陀突然手持短刀躡手躡腳向他走來。玄奘知其有了歹心,目光直視,石磐陀雙膝跪地說,我們肯定不能通過五烽(苜蓿烽、廣田烽、烏山烽、雙泉烽、冷泉烽),要是被捉,我等性命休矣,還是回去為好。玄奘不為所動,叫石磐陀回去。石磐陀就是不走,說要是玄奘被捉,將其供出,王法森嚴,其妻小皆要受到株連。玄奘發誓,即使被捉,亦不連累他人,石磐陀才悻悻離去。

膽小的石磐陀走後,玄奘憑藉頑強的意志,經過九死一生,終於到達西域一百一十國,獲得佛教“大乘天”和“解脫天”之最高榮譽,帶回經卷67部,完成了自己一生宏偉的夙願。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二、東千佛洞和榆林石窟的6幅壁畫顯示唐僧取經來回都路過安西,不過行者悟空手中牽的不是白龍馬而是棗紅馬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玄奘早已圓寂了,鬼鬼祟祟的石磐陀也已與塵世無緣。可是,他們在瓜州的這段行程卻是真實的。對這段歷史有過研究的安西縣文化局的李旭東告訴記者,根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以及安西境內流傳的玄奘夜渡葫蘆河故事,玄奘的確到過安西,並在這裡講經說法,其在安西的故事基本上是真實的。

其實,在祁連山深處,在距安西縣城近百里的洞窟中,就有玄奘西域取經的壁畫,畫面上只有玄奘和胡人石磐陀,沒有沙和尚和豬八戒,而且孫悟空牽的是棗紅馬,不是白龍馬。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採訪當年9月7日,安西縣飄著細雨,縣博物館的李春元陪同記者前往東千佛洞、榆林石窟去追尋這一千古之謎:吳承恩到底是否來過安西?壁畫是不是《西遊記》的原型?

汽車在茫茫戈壁灘上顛行,黃羊從眼前奔跑而過,一座座古代土塔寂寞地矗立著,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經過一道烽燧,我們進入了長山子溝,也就到了東千佛洞。

這裡一片寂靜,溝兩邊的岩石山峻峭、嶙峋,一個個洞窟呈現在眼前。拾級而上,打開一道木門和一道鐵門,我們進入了2號窟,窟內兩邊牆壁上的水月觀音、唐玄奘、孫悟空圖像清晰可辨,輪廓明顯,部分有點脫落。這樣的圖共有兩種,而且在圖內左右對稱分佈。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經李春元介紹,《水月觀音》圖左下角是唐僧取經的畫面。唐僧身披袈裟,雙手合十,向觀音膜拜;行者悟空手牽棗紅馬緊跟在後面;觀音菩薩坐在金剛寶石座上,右手拿著經卷,左手下垂,神態安詳,胸有成竹。東千佛洞2號窟左圖中的孫悟空手拿金箍棒,打著裹腿,穿僧鞋;對面壁畫上的孫悟空著長褲,足穿麻鞋,手中沒有拿金箍棒。這個洞窟中的觀音菩薩金剛寶石座上鍍著金子,在手電光的映照下,金光閃閃。記者順手摸了摸,李春元趕緊阻攔:“別摸,摸掉了可了不得。”

探訪完東千佛洞,我們驅車來到了榆林石窟,由於下著雨,空氣潮溼,怕損傷壁畫,窟門不能打開,所以沒有看到神秘的唐僧取經圖。據李春元介紹,榆林窟的畫面與東千佛洞基本一樣,只是棗紅馬身上放著閃著金光的蓮花寶座,蓮花寶座裡放著包裹。據推測,包裹裡是唐僧從西天取回的經卷,這也說明唐僧回長安時再次路過安西,並說明東千佛洞壁畫的時間比榆林窟要早。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採訪中,有人說吳承恩將石陀演變成了石猴,是由石頭變成的;將胡人演變成了胡猻;將石磐陀頭頂固定頭髮的鐵圈演變成了緊箍。這些,聽起來都不無道理。

《水月觀音》唐僧取經圖成化年代約在公元11世紀中葉到12世紀下半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乃西夏藝術高手所作。那麼,西夏人緣何將唐僧取經的故事以壁畫藝術形式表現了出來?據李春元講,西夏王李元昊信奉佛教,當時瓜州被西夏統治,因而唐僧取經圖就在安西的洞窟中出現了。

李春元還告訴記者:1990年,原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傑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說,全國各大石窟能夠反映玄奘西域取經的故事畫面只有榆林石窟和東千佛洞6幅壁畫,成壁畫時間比明朝吳承恩的神話小說早360年。有關專家也說,這應該就是《西遊記》的原型。

安西東千佛洞和榆林石窟中的6幅唐僧取經圖到底是不是《西遊記》創作原型,也許還需要考古界的全面論證,也許將是一個永遠不解的謎。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背景鏈接

榆林石窟: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東南75公里的祁連山中,它和周圍的水峽口石窟、旱峽石窟、紅口子石窟構成巨大的石窟群,被稱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榆林石窟現存洞窟41個,排列在林木蔥蘢、河水激盪的榆林河谷兩岸的懸崖上。

在此洞窟裡,唐代至清代5000平方米以上的壁畫及500餘件彩塑較為完整,其內容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繫。西夏窟中唐僧取經的故事中,孫悟空以猴像出現,要比《西遊記》早300多年。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東千佛洞:位於安西縣城東南90多公里的祁連山谷口,二十多個洞窟開鑿在高約80米的東西沙石崖上,其中有壁畫塑像的共9窟,現存彩塑46身。從壁畫內容考證最早為西夏時開鑿,但窟式形制和榆林窟的西夏窟大不相同,佛座後設有過道,過道兩壁多繪《涅槃經變》,和新疆石窟形式相同。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孫悟空的出現,要比吳承恩的構思早360年

從繪畫藝術上看,這裡是一座精美罕見的西夏民族藝術寶庫。第二窟主室後道兩壁上所繪的兩幅約4平方米大的《水月觀音圖》嚴整工細、色彩鮮豔,堪稱西夏壁畫的精品。畫面上彩雲環繞的觀音悠然地坐在金剛寶石座上凝神遐思,點點幽竹點綴出仙山勝景。寶石座下,綠水盪漾,對岸唐僧雙手合十朝觀音膜拜,孫悟空牽著馱經卷的紅馬,緊跟在後。

這兩幅壁畫不僅以技藝精湛的水月觀音稱絕於世,還以國內少見的《唐僧取經圖》為研究《西遊記》神話故事提供了最早的圖像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