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或赴港二次上市 是大勢所趨還是利益使然?

京東或赴港二次上市 是大勢所趨還是利益使然?

馬雲退休兩個月後,完成傳承的阿里登錄港股,成為首箇中美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劉強東隱退後的今天,開啟傳承的京東,或將再次扛起中概股迴歸的大旗。

今日,京東被曝秘密提交文件擬在香港二次上市,擬籌集最少20億美元資金,並可能出售最多約5%的股份,預計最早在6月掛牌。

對於該傳聞,京東方面表示不予置評,但也有參與京東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予以確認。而港交所則稱不評論個股,歡迎所有符合《上市規則》的公司來港上市。

多方回應之間,盡顯曖昧態度。一如去年阿里巴巴迴歸港股消息傳出時一般,阿里也始終保持“不予置評”的態度。

但言歸正傳,在疫情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京東卻多次傳出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若消息屬實,那麼京東此舉有何緣由?是受兩地上市的大勢所趨,還是利益使然?

京東或赴港二次上市 是大勢所趨還是利益使然?

提到赴港上市這一重大決策,便不得不提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作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靈魂人物,自2018年明州事件之後,劉強東便彷彿看破紅塵,並效仿馬雲,逐漸隱退,但其接班人則需要面對留下來的眾多棘手問題,現金流便是其中之一。

據京東最新財報顯示,2019財年京東淨利潤達到121.84億元。但同時,截止2019年底,京東的應付賬款也增加了超百億元,達到904.3億元;應付賬款週轉天數為54.5天。

這意味著,彼時京東尚拖欠著904.3億元的貨款,而平均算下來,貨款要拖將近2個月的時間。那麼在當時,京東所持有的現金有多少?大約是拖欠貨款的四成,369.7億元。在面臨債務是現金2倍多的情況下,京東的經營壓力也不言而喻。

更不要說京東還需要更多資金,去開展電商三巨頭的“百億補貼”軍備競賽。要知道,在噹噹網曾如日中天的那段時期,京東便是通過價格戰打敗噹噹,從而成就瞭如今地位,當下面對拼多多的步步緊逼,京東又怎會避戰?

在此情況下,補充現金流便成為京東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阿里赴港二次上市時,其共融資人民幣4000多億,顯然,當下的京東也欲赴港上市重現阿里的榮光。

京東或赴港二次上市 是大勢所趨還是利益使然?

此外,疫情之下,美股動盪,更是出現了10天內歷經4次熔斷的罕見景象。業內人士也表示,美股十年大牛市或將走到盡頭。在美股暴跌中,京東市值也幾度縮水。

同時,在與電商新貴拼多多的市值比拼中,京東被多次超越,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的頭銜幾經易主。如今,儘管京東市值領先於拼多多,但其也面臨著隨時被趕超的壓力,畢竟二者的市值差距只有幾十億美元。

而恰好,兩地上市便成為京東穩定市值的一大選擇。回想阿里赴港上市之後,股價便一路上漲,在1月14日甚至觸及227.4港元/股,累計漲幅約20%。

京東在赴港上市後,也可降低單一市場融資風險,同時在靠近本土市場的情況下,京東也可獲得更好估值。

事實上,除京東外,百度、攜程也傳出正快速推進香港二次上市進程的消息。隨著中概股回港股上市傳言的不斷流出,京東此次或將掀起中概股迴歸浪潮。

京東或赴港二次上市 是大勢所趨還是利益使然?

只不過,阿里迴歸港股上市之時,馬雲正在非洲見證埃塞俄比亞與阿里巴巴共建eWTP的簽約;京東傳出迴歸港股上市消息之時,劉強東也已隱於幕後。

隨著馬雲和劉強東的隱退,一代企業終得以傳承,而隨著阿里和京東的赴港上市,企業“歸鄉”的心卻未曾變化。

作者:電商報 陳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