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西安城從漢朝起稱長安,總體風水為八水繞長安。東邊二河流滻河灞河,南為滈潏,西為灃澇,北為涇渭。紡織城如一隻萬年烏龜臥在灞滻流域,南望秦嶺,東伴洪慶山,白鹿原。其西邊為長安城主城,從終南山神禾塬到龍首塬為長安城龍脈,今長安大道。東富西貴,為二龍伴龜之象,龜為宰相,主經濟,財富聚集,東方主木,得厚土,萬木向榮之地。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烏龜頭部向秦嶺叩拜,尾為廣運潭(古京杭大運河碼頭隋煬帝開發,到清末在用,世界園藝博覽會地址)龜壽萬年,生髮之象。故長安城為帝王都。城區主貴,城東主富。

與紡織城最相關有兩景,驪山晚照和灞柳風雪。一山一水,相映成趣。一條灞河把白鹿原和驪山(洪慶山是驪山支脈)分成南北對峙的勢態。灞河河谷則是水豐地腴的米糧川。

灞柳風雪

灞河起源於藍田灞源鄉,古稱滋水,秦穆公為表其霸業功勳,而改滋為灞。東出長安,到灞橋,是兩條古道的分岔處,東南沿灞河溯流而上是藍關古道,通荊楚;往東,出潼關,過風陵渡,可往晉豫。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沿灞河多柳,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宜遠行。東出長安城到灞橋,三十里,為東出長安第一驛,灞橋驛。古人講究迎來送往,河濱設宴,逢春日,柳絮紛飛如雪,楊柳依依,折柳相贈無限感懷。柳者"留"字諧音。灞柳外贈,外官文人,騷客雅士。故灞柳風雪勝景便隨他們的足跡,口碑,詩文傳遍時空。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前兩天,張學良將軍在此攔過步行去臨潼向蔣委員長請願的進步學生。由此上溯,周秦漢唐,歷史上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幾乎都與這灞柳風雪有關,在某種意義上講,灞柳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代表了生別離的悲情,也代表了友情。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情懷。

驪山晚照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紡織城在滻河灞河交匯的三洲。滻河在西,灞河在東。在廣運潭合而為一,統稱灞河入渭河。

張錦秋院士主持設計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即在此地,其中有長安塔。站在長安塔上往東南遠朓,紡織城盡收眼底。若晴好,夕陽西下時,可以看見斜陽餘暉灑在紡織城正東的洪慶山~驪山上,如一匹飛奔的金馬向著長安城而來。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驪者,黑馬也,夕陽中披金。視野中,蜿蜒起伏的山巒連著白鹿原,如一道插屏,擁抱著金龜背上的紡織城。這就是著名的"驪山晚照"的最佳觀賞點。古人看景在灞河濱,柳樹下,長亭裡,擺酒設宴,抬頭可見。現代發展,高樓漸多,張錦秋院士"匠心獨運"造了長安塔,卻讓紡織城也盡收眼簾。其實,看紡織城全貌,宜登白鹿原和洪慶山(驪山支脈)。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在上古的黃帝時代,整個區域屬古杜國,杜者,土木司糧,酒祖杜康的方國。概因渭河之南,秦嶺之北廣大區域水豐地腴,宜農業耕作。周宣王時,殺杜伯,奪方國,征戰四方,木鐸採風,彙編詩經。歷稱宣王中興。

和這驪山晚照相關的是這宣王的兒子,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幽王為博冷美人褒姒一笑,最終是引來了西方犬戎遊牧民族的攻擊,絕了西周亡國,周幽王也算煞費苦心。可以想象當年此地的人歡馬乍。

紡織城這個地方可是由周朝首都豐鎬二京前往驪山的咽喉要道。紡織城這塊土地,一定走過美人褒姒的香車。

說到美人,熱播的電視劇巜羋月傳》的羋月也是走藍關古道,沿㶚河而下,走進關中,紡織城這個地方也是必經之地。這麼個地方,如果能穿越時空,靜坐在灞河柳樹下,看驪山晚照,你可以在金色的夕陽裡,看到無數歷史人物的背影,影影綽綽,似隱還顯⋯

灞上

灞上~秦漢唐 灞河上古時稱滋水,滋潤之意。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為炫耀其功業而改為灞,成語"秦晉之好"他是始作俑者。

灞河(北陽)為驪山~洪慶山,(南陰)為白鹿原,出了川道的開闊地即是現在的紡織城。其上游通藍田的藍關古道經商洛過武關可達南陽,即秦楚古道之武關道。

秦末,劉邦從南陽過武關巧取關中,軍灞上,即是駐紮在河南岸的白鹿原。項羽從淆崡,攻潼關而東進關中,駐兵在驪山北麓的新豐。兩軍隔河對峙。紡織城當時是灞河西唯一高地,一定是戰略高地,誰擁有,則勝算。歷史在這一區域,演繹了著名的鴻門宴。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盛唐一朝,大詩人王維從這裡到他的輞川別業,韓愈《諫迎佛骨》被貶潮州,經過這裡過藍關古道時,寫下了著名的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河之陽是洪慶人驪山的北麓,這裡有著名的黃巢堡,傳說是唐末起義軍養馬屯軍的地方。黃巢是誰?他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原創詩人。

灞上泛指白鹿原廣大區域。白鹿原的命名則是秦人的祖先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出潼關,到洛陽建東周,路過此地,見有白鹿奔路在原上,以為祥瑞,這是白鹿原的來歷。陳忠實先生寫《白鹿原》時,靈感即來於此,他自稱"原下人",表述了他對灞上白鹿原的守望和感恩。

一座紡織城,半部東郊史,它的風水美景,都離不開灞河!


滻灞兩河流域,多溼地沙洲,蘆葦狄荷類喜水植物叢生,水鳥魚蟲,品類繁多,也是風景佳地。巜詩經.秦風》的一首詩就描繪了這種景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