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雲說: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馬雲 4 月 11 日在內外直播中將 996 稱為"修來的福報",響應前幾日劉強東說的:“混日子的的人就不是我兄弟”的言論,再一次在輿論中激起千層浪,所有人都在討論要不要996。

支持996的人會說:“馬雲又沒有強制你們996,給了你高於市場的高收入,你因為這個收入自願加入公司,現在又反對,咋啥好處你們都想佔呢?”

反對的人會反駁說:”國家明令禁止996上班是對生而為人的尊重,人不是牲口,不是畜生,賺錢就是為了生活的,生活都被工作佔據了,那賺錢有何用?”

還有的人吐槽:“要是能把阿里巴巴收歸國有,給馬雲每個月1萬塊錢工資,一年13薪,沒有股票期權加班費之類的,難道他還會每天工作12小時?”

為什麼馬雲說: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其實在木林看來,人生總要經歷這麼一個階段的,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吃點苦,以後就可以輕鬆點,總比老了再吃苦好得多。當年我上學時根本沒想那麼多,腦子都是一團漿糊,光顧著享受、偽叛逆和談戀愛了。

工作後的狀態變化,是生活給予的,不是任何工作制度決定的,我體會,這是每個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主觀的選擇:你想要的東西那麼多,不拼怎麼得來呢?

又想在單位有話語權有不低的薪水,又想悠哉悠哉,那只有一種可能:董事長是你爸!

所以看大家討論996工作制,覺得特別好玩,這有啥可討論的呢?

為什麼馬雲說: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這是人針對自身需求做出的主觀選擇,而不該是任何單位的強制要求。

任何單位,都不能強制996,但工作效率和標準應該是既定的,你能完成你可以下班就走,你不能完成那就對不起了,就這麼簡單。

在完成工作之餘,你想有更突出的表現,你會願意比別人付出的更多,而未來你的收穫必然不同。

這就好像,上學的時候,有的學生只在課堂時間努力就能學的很好,但有的學生回家點燈熬油還是不行,更多的學生是課堂學好了回家還學,因為人家有更高的追求。

為什麼馬雲說: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所以我覺得,出來混遲早就還這話是對的,人生的苦,總要吃,不在青春期就在中年,不在中年那就在老年嘍。

當然這裡不適用個別富二代和官二代。

最後借用馬雲說的:“政治正確”的話誰都會說,而且輕易就能說出口。比“政治正確”更難的是,在複雜的現實面前理出一條性價比更高的道路。有時候,強調一下人生選擇的務實性,而非單純進行價值層面的倡導,也許更有助於我們實現追求幸福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