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鎮雄縣鹽源的一個懸崖上的村莊

仲春時節,春風浩蕩,關山蒼茫。幹河,這個深藏在鎮雄縣鹽源鎮大山深處的地方,幾乎夜夜春雨。早上起來,從村委會的樓上看河溝對面那座大山,雲霧繚繞,如詩似畫,彷彿世外仙山,讓人沉醉。

3月10日,又一個夜雨放晴的早晨。為了落實危舊房改造、戶間道修建,我們決定去對面山上的杉樹坡、杉林和麻園3個村民小組遍訪。由於山高路陡,擔心雨後路滑,我們最終選擇以車代步,乘坐掛包這一片的村監委主任劉永申的麵包車上山。

從村委會看出去,感覺從山左面硬化了的公路穿到對面山的背後,應該用不到10分鐘車程。殊不知我們從埂子、作房等村民小組進入相鄰的碗廠鎮,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達碗廠鎮筍子村與鹽源鎮幹河村接壤的地方。碗廠鎮境內的公路已硬化到戶,而緊鄰的公路還是坑坑窪窪、又溼又滑的土路,感覺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當然,幸好有這條土路,否則我們只能從村委會過河溝、走小路、爬山岩,據說異常險陡。這條公路雖泥濘,畢竟寬闊些、安全些。

翻過猴子巖埡口,就看見河溝對面的村委會,好像在我們的腳下。大山大水的磅礴烏蒙山,正是這樣神奇而無奈。“掛”在懸崖上的公路在林間蜿蜒下行,有些地方純粹是從陡直的崖壁上鑿出來的。左邊往往是筆直的高邊坡,而右邊則是萬丈懸崖,站在巖口邊上往下望,讓人頭暈目眩、兩腿打戰,我真不知道當年修路時經歷了何等的艱辛。山窪處,從巖上滾下來的幾大塊巨石橫臥在公路上,使這條本就大坑小窪的懸崖路徹底失去了車輛通行能力。

終於,看到了村落。這是杉樹坡村民小組,稀稀落落的10多戶人家,散居在上下都是大山中山窪稍平的地方。村民的房子多是亂石砌牆的瓦房,到處都是大石頭,難怪這裡的小地名叫石矻鬧。黃文全正為剛修建好的蓄水池填埋水管,這個30多歲略顯瘦弱的小夥子,從2015年當選村民小組長以來,就把解決村民出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2016年,他組織村民集資修路,人均3800多元,這可不是小數目,但祖祖輩輩住在這大山岩上的村民,實在是受夠了,他們靠借貸,短短几天就硬是湊了11.6萬元,然後租用機械、請師傅,轟轟烈烈地修起了夢想中的公路。2010年前後,政府投入了13萬元,村民們集資了12.2萬元,大家投工投勞,修了整整3個冬天,才修出一條可供人行的便道。在黃文全等人的精心組織下,這次又用了半年多,杉樹坡村民小組終於結束了沒有公路的歷史,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當年通車時村民歡欣鼓舞的場景。黃文全說:“我們的公路雖然簡陋,而且晴通雨阻,但還是發揮了大作用的。你看我們那幾戶享受了農危改政策、建起了安全房的村民,如果沒有這條公路,想都不要想。”接著他又說道:“不說硬化,要是能夠幫我們把公路填補一下,那該有多好!”是啊,不維修好這條公路,要談加固維修住房、修建戶間道,無疑都很艱難。可是,我們又能從哪裡弄到幾萬元的資金呢?

杉林村民小組在杉樹灣和麻園兩個村民小組之間。在黃文全家吃過午飯,我們沿著一條林間小路翻了山埂,10多分鐘就到了杉林村民小組。這是幹河村23個村民小組中唯一沒有通公路的村民小組。其實,沿著我們走的小路修一條連接兩個村民小組的公路,並不是難事。但當年杉樹坡修公路的時候,由於外出人員多、在家人口少,無法集資參與共同修路,使這個組的10多戶人家還處在“與世隔絕”的孤島。如今,我們去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後復工復產的號召下,回家過春節的務工人員都外出了,再加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多數都搬遷到鎮雄縣城的呢嚕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使這個人口不多的孤懸在兩座大山岩間的村落人煙更加稀少。在杉林村民小組,我們只見到兩個人,一個是餘老漢,大兒子一家已易地扶貧搬遷進縣城,小兒子一家在昆明打工,只有他守著這座房子,那是孩子們的“歸巢”;一個是冷正榮,一個年輕帥氣、有想法、有孝心的小夥子,也將和他母親搬遷進縣城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杉林村民小組曾經有所小學,接收周邊幾個村民小組的學生上學。從杉樹坡村民小組到杉林村民小組,見到的第一棟建築物就是荒草中刷了白灰的石砌土瓦房,那是曾經的教室。如今,它們跟一些空置的民房一起,在風中成了一段歷史的見證。

今天遍訪的最後一站是麻園村民小組。我們從杉林村民小組的右邊上山岩。很早以前的村民們在這筆陡的大巖縫隙中硬是鑿出一條“之”字型小路,路的內側是石壁,外側是高崖,有一段甚至連草都不長,讓人走得心驚膽戰,我們給它取名叫手扒巖。

在手扒巖往前的一個平臺,有一壁彷彿被水沖刷成凹槽的巨石,非常漂亮,不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讓人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樣的奇石,若放在大城市,那必定是遊人如織的景點。而生在這荒山野嶺,它們就毫無價值,甚至成了人們出行的障礙。我們往上穿過一叢竹林,眼前豁然開朗,原來已經到了麻園村民小組。麻園村民小組與杉樹坡、杉林村民小組以剛才我們翻過的大山岩為界,處在相鄰的兩級岩層,這裡要稍平緩一些。從上邊碗廠鎮修下來的一條“S”型公路貫通整個村民小組,並且一路盤旋向下,連通了壩上村民小組,接通了鹽溪公路,雖然還沒有硬化,但畢竟已經有了公路的雛形,為下步修水泥路面打下了基礎。

在麻園村民小組結束遍訪,天色已經暗了下來。當踏上碗廠鎮的地界,我們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公路已經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民房也煥然一新,儼然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典範!

路通百通。希望今天我們走過的地方,也能有麻園這樣優越的交通條件,這其實也是當地村民們最急、最盼望的事。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