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街泥重,幽恨2心知,1房如何安心事

一年過去了,又一年過去了。

她和丈夫終於在城市慢慢紮下了根,從租房到買房,從小房到大房,從小本生意到把生意做成企業,她和丈夫一步一個腳印,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韌勁,在這個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城市中,竟然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

錢是越賺越多了,兩個人卻也越來越忙碌,忙到一天到晚、甚至幾天幾晚,都彼此見不到對方的身影。

突然有一天,她回想起最開始到這個城市,和丈夫擠在小小的出租屋內,那時他們什麼都沒有,可是他們有一股要闖出一片天地的精神,而且他們每天有那麼多的時間泡在一起。

她突然覺得,她最幸福的時光,不是現在,而是曾經和丈夫一起擠在出租屋內的那段日子。

她不知道的是,她體會到的這種心情,早有人感受到了,同時還提筆寫成了詩詞:

《少年遊》


朝雲漠漠散輕絲。

樓閣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兩日明金屋,

春色在桃枝。

不似當時。小樓衝雨,幽恨兩人知。

9街泥重,幽恨2心知,1房如何安心事

圖:砌出來的美

一、一場雨,一場下在過去的雨

周邦彥寫下的這首《少年遊》,畫面感十足,細細讀來,還會發現他在敘述故事和營造意境方面,真的是匠心獨運。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周邦彥的這首詞作更像是傳統的中國畫,大量留白,卻並不讓人感覺到整幅畫面有所缺失,反而是異常深遠。

如同欣賞中國畫的留白一樣,在“觀賞”周邦彥的這首詞作之時,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讓自己的思緒盪漾開去。

詞作的一開始,純粹是寫景,具體說是早春落雨的景色。

朝雲漠漠散輕絲,春天的雨下得極為綿密,也極為溫柔,既然說朝雲,自然暗示時間是早上,或者說這雨一大早就開始密密如絲,天地間散得漠漠都是。

在這如絲如霧的雨中,樓閣的身影模糊了,消減了它在春天該有的美麗風采。

那麼,樓閣有什麼春姿可淡呢?其實,這春姿之所以變淡,是因為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樓閣上的人身中外望去,發現春天的景色都在雨中變得隱隱約約,於是有了“淡春姿”的主觀心理感受。

如果說“淡春姿”是籠統的說法,下面作者開始工筆細描,將鏡頭拉近再拉近,讓我們看到了微小的局面畫面。

比如柳樹和桃花,在春雨中,它們身上都沾上了小小的水滴,乍一看上去,就像是它們在流淚哭泣一般,楚楚動人。

比如大街上的塵土,在春雨中,它們都因為溼潤而沉重,再無風中飛揚的可能。

比如燕子,它們穿梭在雨中,失去了輕靈的身姿,由於翅膀被打上了雨水,而遲遲無法如往常那般閃電般飛上穿下。

如上所有的景緻,雖然周邦彥寫得很美,但是除此而外,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直到我們繼續讀下去之後,才發現,事情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

9街泥重,幽恨2心知,1房如何安心事

圖:一場雨,一壺茶

二、一套房,一套華麗麗的房子

下片一開始,周邦彥使用了一個詞——而今。

於是瞬間我們驚覺,上片所描述的所有那些美景,春天落雨的美景,並不是眼前景象,而是發生在過去。

主人公是在回憶。

果然,那是一場下在過去的雨。

可是,只有讀了下片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如此!

麗日明金屋,這是一幅非常美麗又非常富貴的景象,麗日是晴好的天氣下,風和日麗,陽光暖暖地照耀著美麗的房子,將房子染成一片輝煌。

不僅如此,既然說是金屋,固然可以說是陽光照耀的結果,更合理的猜測是就算不是黃金做成的房子,但那顯然是一套華麗麗的房子。

春色在柳枝。

陽光正好,春光爛漫,再無雨打無吹,再無心驚膽戰。

如此,回過頭去,將這裡的景色和上片的景色作一對比,便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

  • 一為早春,一為春濃;
  • 一為落雨,一為晴好;
  • 一為小樓,一為金屋;
  • ……

最妙的是最後一句:不似當時。小樓衝雨,幽恨兩人知。

就是這一句,讓我們瞬間領會了整首詞作,原來上片描述的是兩個幽會的年輕男女,他們相約在小樓中,雖然外面雨聲淅淅瀝瀝說不上什麼風狂雨驟,但是兩人心中卻翻江倒海難以名狀。

幽恨兩人知,好在他們心有靈犀,彼此都能讀懂對方的心思,哪怕僅僅通過眼神,他們也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感受到的又是什麼。

只是,這對青年男女,幽恨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幽恨呢?

作者並沒有交待,這中間的空白留給了讀者,我們會自然地想到也許他們因為種種的原因不能長時間呆在一起,甚至連見面的時間都受到種種限制。

就算如此,他們還是尋找一切可以相見的機會,奈何相聚的時間實在太短,他們不得不黯然分開,這正是詞作中會出現“柳泣花啼”之語的背後原因。

奇怪的是,經歷了這一切,當主人公生活安定之後,竟然無比懷念以前冒雨相見和分別的日子,覺得現在不似當時!

9街泥重,幽恨2心知,1房如何安心事

圖:最好的時光,是有你在身邊的時光

結語

當然,周邦彥的這首詞作並不是只有這一種解讀的可能。

比如我們可以說主人公回憶往事,懷念歸懷念,但並不留戀,其實主人公心裡真正的感受是慶幸,是高興。

因為一路走來,走過風,走過雨,他們終於熬出了頭,走到了風和日麗的日子。

所有的苦日子都過去了,未來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春色在桃枝,金屋耀麗日。

只是,若細細品味“不似”,我們總是會感受到失落,若有若無,淅淅瀝瀝,正如詞作開始時那遮天遮地的春雨,讓人躲無可躲。

如果當真如此,幸福的日子已然開啟,主人公卻留戀以前衝破種種阻攔相會的日子,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可以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他和她,都正如早春的景色般,處於人生最美好的年歲——他正年少,她正芳齡。

他和她在一起的時光,是彼此傾心所有的時光,他屬於她,她也屬於他,他們彼此的眼中,只有對方。

所有的心思,所有的愛戀,所有的熱望,都如火般,不燒則已,一燒便海枯石爛地動山搖。

若干年後,當這一對年輕人有了自己安定的生活,回首來時走過的路,驀然發現,曾經他們羨慕現在的這般幸福時光,原來並不是讓人感覺最幸福的——最幸福的時光,竟是他們遙想未來的彼時!

一直渴望擁有的東西,原來,他們早已經擁有過。

九街泥重,幽恨兩心知,一房如何安心事,恨不重返小樓衝雨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