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藝術家以腳步丈量秦嶺 網絡畫展顯家鄉山脈之博大氣魄

巍巍秦嶺,由西向東蜿蜒千里,中華文脈的厚重雅韻、連綿起伏的山川峭壁、繁衍生息的萬物生靈,均是取之不盡畫之不竭的筆墨財富。近日,在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指導下,西安中國畫院發動了數百位省內書畫名家、美術工作者以“秦嶺新暉”為題,創作近400幅作品在線上展覽,藝術家們將秦嶺深處的蒼松翠柏、風物民情、綠水青山以畫卷的方式娓娓道來,各有生趣,各具意味,在網絡上引發了強烈的“秦嶺”效應。


陝西藝術家以腳步丈量秦嶺 網絡畫展顯家鄉山脈之博大氣魄


運丹青之筆訴秦嶺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視察秦嶺後,令生活在秦嶺腳下的藝術家們深受鼓舞,他們最擅描繪秦嶺的巍峨壯美及人文風貌。藉此機緣,西安中國畫院22日向全省美術界發出徵稿函,兩天內便收到美術作品近400幅。首期上線的“秦嶺新暉—西安畫家筆下的大秦嶺美術作品網絡展”不僅在美術界掀起了描繪秦嶺的熱潮,經西安發佈、西安文旅之聲等新媒體發佈之後,更在網絡上掀起了眾多網友追求水墨藝術、愛護秦嶺家園的熱潮。

陝西藝術家以腳步丈量秦嶺 網絡畫展顯家鄉山脈之博大氣魄


經由眾多藝術家的筆觸,秦嶺深處的蒼松翠柏、人情風貌、生靈物產呈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將在3期線上展覽逐一展示。西安中國畫院院長王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這一句。縱覽古今,巍巍大秦嶺歷來都是文化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素材寶庫和永恆的創作主題。王維、范寬筆下曾有《溪山行旅圖》等流傳千古的傑作,影響山水畫的中國氣派至今,“長安畫派”更以秦嶺為主題創作出一批傳世山水力作。我的參展作品《牛背梁之晨》是我長年赴秦嶺寫生的作品之一,我用中西結合的手法,描繪了朝陽染紅挺拔主樑的壯美瞬間,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西安美術人,就是要用最好的筆墨丹青把秦嶺的歷史文化與壯美山川與豐富動植物展現給世界。  

秦嶺的生命靈性滋養了一批畫家

秦嶺巍峨曲折、綿延千里,山中的植被、生物、地貌、語言、習俗、物產、吃食均有顯著差異,各自呈現勃發的生命姿態。這一方水土的靈氣,滋養著一批陝西畫家。他們筆下的每一幅畫卷,都記錄著秦嶺的姿態。

陝西藝術家以腳步丈量秦嶺 網絡畫展顯家鄉山脈之博大氣魄


陝西省美協副主席劉奇偉經常穿越秦嶺,遍訪秦嶺腹地的市縣鄉村,他還時常走進五嶽華山,站在華山之巔,向下俯瞰秦嶺的雄奇險峻,那時心中會生出一種敬畏自然之感。他表示:華山代表著秦嶺山脈最險峻的一部分,長安畫派的畫家們都曾畫過華山。秦嶺海納百川,南北東西的地貌植被包羅萬象,無論是花鳥、山水、人物畫家,都能在秦嶺中尋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秦嶺這座山並不是一座石頭,她擁有著生命的靈性,我們走進秦嶺與之對話、交流,會感受到這座山的胸懷博大,汲取自然的靈感,表現在紙上的筆墨才有情感、有靈魂。”這次他的參展作品《華山雄風》對峭壁險峰最直觀的描繪。

西安中國畫院青年畫家羅春波經常走進秦嶺山中畫畫寫生,體驗四季輪轉中秦嶺的豐富和博大,“這是一座藝術的寶庫,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寶庫。”因為筆下的秦嶺非常生動,羅春波參加了多次以秦嶺為主題的大型寫生和創作項目。其中,他作為主創人員參與的《中國脊樑•大秦嶺》百米畫卷,已經成為西安的一張城市名片,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向海內外賓客展示。這次,羅春波的參展作品《籍雪》材料技法均有創新,畫中的秦嶺雪霧交融、異峰凸起、眾山隱匿,以別具一格的筆觸,為人們展示出秦嶺銀裝素裹時的另一面,肅穆高潔之風姿。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職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