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民國才女張愛玲曾說有“三大恨事”:


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記得第一次認真接觸到《紅樓夢》這本書,是在我高中時期。


那時候語文課上學《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看林妹妹初進賈府時那“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模樣,實在是忍不住有些心疼她。


學了《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後,初步激發起了我對《紅樓夢》的閱讀興趣。


回到家我找來《紅樓夢》讀了讀,由於當時正處於十分青澀的學生時代,年齡小知識窄,閱歷也比較淺,再加上書中還摻雜著一些文言詞彙,所以讀起來很是費勁兒,閱讀起來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只知道作者在這本書裡展現的文學功底很深。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直到我大學上了中文系,大學開了一門叫寫作學的專業課。


寫作課上,我的寫作老師再次向我們推薦了《紅樓夢》,並說這書要是作為學習寫作的教材和範本,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我聽了後心想:這書真寫的有那麼好嗎?這也再次激發起了我對《紅樓夢》的閱讀興趣。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大二下學期的古代文學課,老師講到了明清文學這一階段,而我當時的古代文學老師恰巧又是專門研究紅學的。


老師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課堂上給我們講《紅樓夢》裡的人物、場景、故事情節等,由於時間所限,雖然只是講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內容,但在古代文學老師的影響下,讓我領略到了這本書的無窮魅力。


這正式打開了我對《紅樓夢》的閱讀探索,如今,讀著讀著,卻越發愛不釋手了。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明清時期的章回體長篇小說,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主線,從多個視角描寫出了人生百態。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下面,我想真誠地給大家分享一些閱讀《紅樓夢》這本書的建議(特別是初次閱讀的人)以及我在閱讀中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給讀這本書的人提供一些幫助。


第一,理清主要人物以及人物間的關係


蔣勳先生曾在他的《蔣勳細說紅樓夢》中談到:


在《紅樓夢》的每個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誠然是也。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紅樓夢》描寫的是賈、史、王、薛封建四大家族間的故事,所以書中涉及到的人物非常多,眾多的夫人、小姐、公子、婆子、丫鬟等交織在一起。


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理清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這樣,讀的時候思路會清晰一些,不會讀著讀著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來者何人,又或者搞不清這兩人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般情況下,出版社在書的後面也常常附有人物關係圖,以幫助讀者理清人物關係。


不得不說,作者曹雪芹在描寫人物上是個一等一的高手。不僅是人物的語言、動作、還是人物細微之下的性格,在作者筆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看到寶玉捱打,眼睛哭得像桃兒一般的林妹妹......


第二,注意其中的詩詞描寫


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絢麗瑰寶,私以為如果曹雪芹沒有寫《紅樓夢》這部長篇小說,而專心於詩詞創作的話,那麼他一定是個優秀的詩人。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詩詞描寫,但《紅樓夢》中的詩詞不似《三國演義》、《水滸傳》裡的那般,三國、水滸裡的詩詞描寫和裡面的故事情節、人物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相反,《紅樓夢》裡大大小小的詩作,卻與其間的故事情節、人物充滿了聯繫。


比如黛玉的《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


這些詩詞表面上寫風辰雨夕風花雪月,卻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虛與實、有與無、真與假、繁華與凋零、追求與無奈,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紅樓”。


第三,細讀,多一點耐心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我們很多人都嘗試著走進它、品味它,來理解古典文化的精髓。


我身邊的很多人在閱讀這本書時,多半看著看著就不看了。那些讀到一半的人,基本上是看到後面卻已經忘記前面內容的人。


相信很多人在讀這本書時都遇到了一個問題:讀不懂。明明那些文字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就是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


因為《紅樓夢》不同於一般的小說,一般的小說重在情節,而紅樓夢卻重在細節,往往細節之中暗藏深意。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細讀,去仔細揣摩細節表現。


比如書中的地點、人名都暗含著諧音。寶玉進入太虛幻境後看到得人物判詞、畫面,與人物的身世命運有很大的聯繫。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書中也常常描寫到人物的生活細節,細細品之,有時也別有一番情趣。


比如第四十一回裡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時嚐到一道名叫“茄鯗”的菜餚,王熙鳳有詳細地向劉姥姥介紹到:


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剝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油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罈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好的黃瓜一拌就是。



看完這段描寫後,我的腦海中立馬浮現出食物的畫面,覺得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妙!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我在大學非常喜歡的一位教授說,自己曾讀過三次《紅樓夢》,第一遍在學生時代,第二遍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第三遍是參加工作的二十年後。


每讀一遍,感受都不同。


年少初讀《紅樓夢》,這三點建議想分享給你

這番話,不禁讓我想起了宋代詞人蔣捷在《虞美人·聽雨》中寫道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者:南慈,一個有書香氣的女子。時而小清新文藝範兒,時而腦洞大開奇思妙想。眼眶裡既有星辰,也有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