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學霸紅人張敬:51篇SCI背後的祕密

所有參加了川大2017年“唐立新”獎學金評選面試的人都不會忘記,當一個戴著眼鏡的男生輕聲說出“我曾發表SCI論文51篇”時,在場所有人感到的震驚。

他們也記住了這位最終成功獲得“唐立新”獎學金,並當選四川大學2017年“年度奮進人物”的男生的名字——張敬,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0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

川大學霸紅人張敬:51篇SCI背後的秘密

在張敬將近八年的大學時光中,他7年綜合排名專業第一,發表SCI論文51篇,其中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30篇,影響因子高達91.5;多次主持省級科研項目,曾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習,受邀赴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轉化醫學會議並做口頭報告;多次榮獲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四川省優秀畢業生”。

張敬的學習故事被報道後,大家紛紛為他點贊,讓他一度成為校園學霸紅人。2017年底,張敬因為優秀的學習成果,被評為“感動川大”榜樣力量季十大學生新聞人物之“年度奮進人物”。

“省三好學生”到“省優秀畢業生”:

把每一步做到最好

“大一剛進校的時候就想,畢業排名能在八年制專業名列前茅就好了。八年下來,覺得自己算是達到了這個目標,這應該也就是我八年來最驕傲的事了。”回想將滿八年的大學生活,張敬感慨。

2010年高考之後,張敬花了很長時間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我比較注重精神上的感受,精神上的富足應當是我們在理想追求上予以優先考慮的一個問題,”張敬說,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選擇了臨床醫學這個專業,“當時就覺得,學醫的話,將來可以治病救人,職業成就感應該會很高吧。”

川大華西臨床醫學院,向來是學霸匯聚之地。要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背後需要付出的辛勤與汗水可想而知。

初到川大的張敬,就感受到了壓力,“周圍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學霸,素質都很高,並且每個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面對他們,我一度有些找不到方向。”張敬覺得,自己剛入學的那一兩個月,都被這種壓力與對未來的迷茫包裹著。

經過向老師、學長學姐們不斷請教學習經驗和方法,張敬終於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臨床學習要紮實,科研和英語也不能落下。

憑著不想最終與其他優秀的同學差太多的“爭先心理”,張敬在大學的第一學期,就取得了考試成績專業第一的好成績。同時,他更是憑藉以優秀成績獲得的獎學金和社會獎助學金等,實現了他很早以來就給自己定下的一個願望:十八歲之後不花家裡的錢。

其實,早在高中時代,張敬就曾獲得過全校唯一的一個河南省“省三好學生”的榮譽。而今大學畢業在即,張敬成為了臨床醫學八年制全專業唯一一個獲得“四川省優秀畢業生”稱號的學生。

如果這兩個“唯一”是河的兩岸,張敬便憑著持之以恆的毅力將它們連接了起來。

在考慮未來工作的學科時,張敬選擇了神經外科這樣一個具有較高難度的臨床外科,“我想做最頂尖的手術!”張敬說,而高難度的手術對醫生的操作精準度也有超高要求,這決定了該行業的醫生需要具有極高的素質、較長的培養週期,同時還要求醫生具有很強的耐心和毅力。

這種種的壓力都促使了張敬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趕超行業前沿。

川大學霸紅人張敬:51篇SCI背後的秘密

“不做科研,醫學就很難進步”:

談談科研路

張敬至今記得在大一課堂上受到的啟發。“在臨床醫學導論課上,當時輔導員請來一位華西醫院的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的兩個學生,他們當時已經產出了9篇SCI。那時候我就覺得,大學期間,要是能多發幾篇好文章也挺不錯的。”

張敬的第一篇SCI,誕生於他大二那年的暑假。“當時是我參加了學院的一個協會,又參與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見習,師兄開始教我寫論文。”在師兄的幫助下,張敬從入門開始,經過了不斷的學習、研究和實踐,無數次的修改和審閱。最終,在張敬大四那年,這篇論文被髮表在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上,這也成為了他科研之路的起點。

自那以後,直至今年,張敬共作為第一作者或聯合署名作者,發表SCI論文達51篇。在他看來,個人的學識固然重要,而如果沒有強大的意志力,這一切同樣只能是空想。“科研的路上沒有捷徑,只能靠著自律與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張敬說,他至今感謝初中的一位老師,是這位老師幫助他認識到自律的意義,“人不能老在督促下做事情,要學會管住你自己。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放棄一些其他的誘惑是很必要的。”

從那之後,張敬養成了製作時間表的習慣。“拿一張紙,把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分解很多很細的步驟,為每一個步驟制定一個完成時間。一定要分解到很細很細的程度,然後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一步一步地把每一點做好。”

競爭和壓力對他同樣具有促進作用。“其實臨床和科研兩方面相比之下,我更想做一個好醫生。但不做科研,醫學就很難進步,所以必須要有人去做科研。”

而在張敬自己看來,能在短短几年間作為第一作者或聯合作者發表SCI論文51篇,加入一個高效而靠譜的團隊也至關重要。張敬很早就加入了一個由師兄帶著做學術科研的團隊,並作為共同作者出現在發表的SCI論文當中。“後來自己慢慢學會了科研方法和相關論文的寫作之後,才逐漸成為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也開始帶一些師弟師妹們一起發論文。”

但很多時候,科研、成績和臨床又是不能完全兼顧的。“平時就按照學校制定好的教學計劃來,該進行臨床學習的時候就進行臨床學習,有空餘的時間就用來做科研和學英語。經常制定日程規劃,經常進行反思總結。”

川大學霸紅人張敬:51篇SCI背後的秘密

球場上的高個子籃球少年:

放鬆解壓有妙招

“打球的時候,專注在籃球上,全身心的投入,什麼都忘了。”自從高中時愛上打籃球,張敬便以此作為自己的解壓方式。

學習、科研和臨床之餘,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時候,張敬可以暫時拋下壓力和競爭, 不需要考慮外界其他的煩惱。“我每週至少打球一次,不打球不但心裡癢癢的,身上的活動也不夠。”

張敬是學院籃球隊的主力隊員,曾作為“外科聯隊”的主力奪得華西醫院“天使杯”籃球賽冠軍。

籃球幫助張敬從科研的壓力中釋放,而美國籃球明星科比·布萊恩特通過不懈的練習精進球技,並最終成為一代傳奇球星的經歷,則總能在張敬遭遇挫折或者情緒懈怠的時候,給他動力,支撐著他在科研路上不斷攻堅克難。

除了熱愛運動外,張敬的生活作息也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狀態。“大三大四時意識到了熬夜會讓身體變差,讓精神變得不好,所以我現在不熬夜。”12點前按時睡覺,每天儘量保證八小時睡眠,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讓他在各方面的發揮更加出色。

作為一名學生,張敬無疑是優秀的。而在他自己看來,這都得益於入學之初就是自己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併為了這個目標不懈堅持。張敬覺得,自己最值得跟學弟學妹們分享的經驗就是,“進入大學後要儘早與老師、學長學姐們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儘早瞭解自己的專業,制定自己的規劃。珍惜時間,努力奮鬥,讓自己畢業的時候不要有悔恨。”

川大學霸紅人張敬:51篇SCI背後的秘密川大學霸紅人張敬:51篇SCI背後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