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李嘉誠“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時代已變,現在不適用

文:老高

到底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造就時代?

我認為是前者,李嘉誠先生曾經說過“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放在他那個年代可能是對的,那個時候改革開放沒多久,物質匱乏,各行各業都還在解決“有”和“無”的問題,跑馬圈地,只要你能造出來,基本都是市場空缺!

而如今,是個什麼樣的商業時代?

物質過剩,比完質量,比價格,拼完廣告,拼平臺,最後勝利者是資本、是體量規模、是創新融合!

駁,李嘉誠“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時代已變,現在不適用

舉個現成的例子,李嘉誠本人這些年也少有作為,他的資本大多也是早些年的投資積累,隨著時代的發展,他是順流直下,就算不划一槳,也能日行百里!

所以,真是時代造就英雄,每個階段都會有造就一批時代人物,而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時代發展的受益者,在大趨勢背景下,個人的能力都是渺小的!

好比,我們80後讀高中,貼近911事件的時候,樂壇真是神仙打架,人才輩出,周杰倫、蔡依林、林俊杰、SHE、Twins、梁靜茹、阿杜、蕭亞軒,放在今天,個個都天王天后,而如今,為何就再也找不出一個像樣的時代歌手?核心就在於依靠原創音樂走紅髮家的時代已經過去!

迴歸正題,為何我認為,李嘉誠說的“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這句話放在現在,已經不再適用?核心理由有四個,如下:

1、信息透明,投機的機會少了

過去的幾千年,生意人的盈利核心其實就是兩點,一是倒騰信息差,你不知道好貨在那裡,也不知道低價,我拿貨加價賣給你,中間賺錢,二是倒騰物流,你可以知道貨在那裡,也知道低價,但距離問題,你拿不到貨,那麼我去批量拿貨賣給你,中間賺錢!

細想起來,是不是都是這樣運作?

然而,最近的十幾年,這種模式發生了鉅變,不是說信息差沒了,而是互聯網的出現,讓各類信息傳播更快、更準,幾乎零成本就能同步!

如果是這樣,這意味著各行各業投機的機會就少了很多,對應的就是人們口中常說了,不曉得搞什麼東西賺錢!(缺項目)

舉例,李嘉誠先生是靠生產和銷售塑料花起家,而如今,再靠這個能否起家,很難!

一是比塑料花好的產品多得很,可被替代、二是沒有核心競爭力,很輕易被仿造、三是沒有區域保護,全國各地都能規模生產、四是銷售渠道多元化,走代理遠不及電商有效率!

所以,同樣塑料花的項目,曾經可以造就一位商業巨人,而如今,靠他在市區全款一套房都困難!

駁,李嘉誠“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時代已變,現在不適用

2、全民皆商,人比貨多

現在的商業生態,就是兩多,一是商人多,二貨品多,貨品多的缺點就是物質過剩,造成的問題如上文所說!

為何現在的商人也多呢?核心還是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傳播,喚醒了人們沉睡的思想!

過去山溝裡的娃,你去採訪他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就是放羊,爺爺放羊的,爸爸也是放羊的,如今自己夢想也是放羊,因為,在閉塞的山溝裡,他被隔絕了外面的信息,看得最遠的距離就是遠處的大山,所以,他的認知就是放羊!

現在,道路通了、網絡通了、教育有了,他和山外的孩子已經不存在信息代差,他身邊的夥伴先走出去了,回來告訴他,外面的羊是圈養的,3人可放1000頭、我們的羊在外面一頭可賣1500元、想要媳婦不?外面媳婦可多了!

然後他也跟著出去了,就是這樣的一個邏輯!

我是拿放羊娃為例,為何現在全民皆商?道理和放羊娃走出大山是一個道理,沉睡的思想被喚醒了,傻子都知道,那裡有好處就往那裡走!

駁,李嘉誠“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時代已變,現在不適用

3、野蠻生長的商業時代

馮侖先生寫過一本書,叫做《野蠻生長》,形容的就是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的商業發展的時代特徵,叫野蠻生長!

如何理解這裡說的“野蠻”二字,我認為:

一是法律約束的不完善,會存在很多灰色地帶,打擦邊球的情況,好比,環境汙染,一定要比現在寬鬆得多,導致現在需要花大價錢和時間再去修復過去的汙染!

二是行業規則的不完善,每個行業,一旦你深入腹地,總會有一些潛在的、墨守成規的約束,而作為起始階段,最先進入的那批人就是這個行規的制定者,而他們起初也是違規者!

三是政策扶持拓荒者,猶如美國很早時期的西部牛仔,國家鼓勵他們去西部農耕拓荒,只要你想,馬能跑多遠,那些土地水草資源都是你的,中國商業裡也有過,去生產吧,去創造吧,人民物質缺乏,需要一批人先造出來,能用就行,好不好用那是後面的事!

野蠻時代已過,如今鼓勵的是“創新精神”,“核心科技”,“0的突破”,看看這些關鍵詞,過去如何能比?

駁,李嘉誠“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資”,時代已變,現在不適用

4、風險與回報

過去,手裡有2000,可以支個路邊攤,1萬可以開個小店,有5萬,可以搞點批發,有10萬,可以投資個項目!

如今,手裡有2萬,可以支個路邊攤,有20萬可以開個小店,沒100萬,開不了批發部,沒200萬,有點模樣的項目只能入股!

從風險的角度看:

過去,路邊攤基本沒虧的,開小店,養活一家人問題不大,搞批發的基本都幾套房了,投項目的,好些成了土老闆、企業家!

如今,路邊攤,混自己生活勉強,開小店,賺錢是少數,搞批發的,紛紛在轉行電商,投項目的,三年等一回,一回虧三年!

以上說的不是全部人群,只是大部分的狀態就是這樣!

所以,別再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打工至少不會虧,還能過上平凡簡單的生活,而投資創業,小概率成功,大概率失敗,到那時候,可能追求平凡的生活都不容易!

好了,以上是我駁,李嘉誠“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的觀點,一共4點,分別是信息透明,投機的機會少了、全民皆商,人比貨多、野蠻生長的商業時代、風險與回報,你是否認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