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倍語速聽音頻——這科學嗎?

3倍語速聽音頻——這科學嗎?

1

羅胖在2017年的跨年演講上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焦慮。就像羅胖說的,我們都希望可以歲月靜好,但世界總歸是在大河奔流。

有多焦慮呢?

很多人聽音頻是用倍速播放的,羅胖還現場演示一下3倍音速和5倍音速,基本跟噪音差不多。(大家要是不信可以去得到隨便挑一段,設置倍速播放感受一下)

我想很多人看完之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曹,第二個感覺就是,這種語速能聽清楚東西嗎?這種學習有效果嗎?第三個感覺就是,這是在裝逼吧!

現在我可以很負責人的告訴你,這不是在裝逼。

我從去年開始聽得到音頻就是1.5倍音速,現在用的是2倍音速。除了每次音頻開始之前,那個背景音樂聽著好奇怪之外沒有什麼其他彆扭的地方。

聽一本書,正常語速應該大概需要20~30來分鐘,倍速播放大概10多分鐘就可以聽完一本書。

剛開始聽倍速的時候會不太習慣,得集中注意力才能跟得上語速,但是聽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覺的倍速的語速才是正常,而這個時候返回去聽正常語速的反而會覺的,他說的好慢。

2

我們平時接受信息其實是不需要100%的精確的。

比如下面這一句話:

>今_,天_很好,我_到操_,_了_球。

這句話是不完整的,但我們依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今天,天氣很好,我來到操場,打了會球)

我們在閱讀和學習的時候,其實也是這樣,我們不需要每個字的都聽清楚,只要聽到幾個關鍵詞,我們就能把句子拼湊出來。

而且一篇文章,對於結論和重點的結論,不會只出現一遍,而是會不斷的出現,讓我們充分的理解內容。

也就是說,我們在聽音頻的時候,語速稍微的快一點,其實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因為我們的聽的音頻都是上線連貫,可以預測的,哪怕我們有個別詞沒有聽到我們也可以也能理解。

3

不管是看書,還是聽音頻,其實都是一個接受信息,理解信息的過程。

從理解消化的角度來看,接受信息的程度並不取決於我們的眼球轉動的速度,或者聽到詞語的個數,而在於這條信息對於我們而言,有多少是可以預測的。

比如作者說一個開頭,你就跟猜到他接下去要說什麼,那麼這本書我們就可以讀的特別快,如果一本書,沒個字你都認識,但是連起來你卻不知道什麼意思,那麼這本書讀的就會特別慢。

所以很多人說一年看幾百本書,每天聽幾十本書。這些都是由可能的。

因為他們在這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閱讀量,有了很多的積累,所以他們聽到一段音頻或者看到一本書,他們就可以吸收的特別快。

4

我學習很容易分心。

所以,我在去年忍痛花了1000塊錢買了一副降噪耳機。一旦要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就戴上耳機。

這樣一來,外面有什麼噪音我都聽不見,頗有一種“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的感覺。(但是戴這種耳機也有兩個弊端,一是很多人都認為你在裝,二是有人跟你說話,你根本聽不見)

聽音頻的時候,我們對聲音的要求只會更高。所以如果你是想聽音頻來學習,那建議買個好一點的耳機。

而且你在聽完好的耳機之後,我保證你再也聽不了普通的耳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