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當今世界各地都有諸多時尚服裝展,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在絲綢之路上已經上演著空前的服裝博覽會,本地、印度、波斯薩珊、突厥、回鶻、古希臘、中原等風格的服飾在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一一“展出”,這裡就是比敦煌莫高窟早三百多年的克孜爾石窟。

一、曾經的佛教中心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誰會想到在在渭幹河河谷的斷崖上有這麼一個聚滿神靈的地方,誰會想到這裡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誰會想到這裡曾經有著繁榮興盛的經濟貿易、虔誠無比的宗教信仰。東晉時期後秦高僧鳩摩羅什就從這裡走出去的,這裡是龜茲故地,是一千多年前西域佛教的中心,也是佛教東漸的橋頭堡。

也許很多人知道聞名世界的莫高窟和敦煌學,但是在西域大地上也有著極具研究價值的龜茲學,季羨林先生曾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可是,因為這裡的地域複雜性,這一藝術寶庫收到了宗教清洗、戰亂、自然侵害等破壞,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現在龜茲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在為後世極力保護和搶救著藝術瑰寶。

克孜爾石窟不僅僅只是一個佛教傳播的場所,更是一個兼包東西方音樂、藝術、文化、哲學等的歷史博物館,更是四大文明初會之喜盛況的記錄者。據統計,光是壁畫中的樂器就有十八種之多,包含有印度、波斯、中原及龜茲本地個種類型。而壁畫中的藝術更是影響了佛教東傳之後的莫高窟等眾多石窟、壁畫等。

說起中國的考古發現,就不得不說那些曾經的“強盜”,當然也是他們將中國文化裡的諸多 元素帶到了世人的眼前。王道士在敦煌發現藏經洞,而後有斯坦因、伯希和、華爾納、奧登堡、大谷光瑞考察隊等陸續從敦煌拿走、買走大量文物,至今還散落於世界的十多個國家。國學家陳寅恪感慨道:“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當然除了莫高窟以外,克孜爾石窟也遭到了兩次浩劫。第一次是公元十世紀的宗教清洗,還有一次就是十九世紀開始的各國探險隊的盜劫。幸運的是至今依然保存的有一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內容豐富,有佛像、佛經故事、山水、動植物、供養人像等,為比較研究東西方藝術文化差異和交流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服裝博覽會盛況

龜茲曾經是絲綢之路上一個繁盛的古國,一度生活在中原王朝、北方草原民族、西方政權等的夾縫中,更成為宗教、文化、經濟交融碰撞地,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龜茲樂舞,影響著東西方的文化藝術風格。

在一萬多平米和被盜至國外的壁畫中,我們不光可以看到各種文化的交流交融,從直觀層面還可以看到一場龜茲版的服裝盛宴。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階層、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也就穿著不同的服飾。下面讓我們跟隨著悠揚美麗的龜茲樂舞,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博覽會吧!

1、王家風範,翩翩樂舞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龜茲供養人

在德國人盜走的龜茲文獻上記載著龜茲的六位國王和一位王后,其中有一位叫做託提卡的國王和斯瓦揚普拉巴的王后,在205窟中的壁畫上就看到了他們的作為供養人的形象。而根據他們所在位的時間推斷,此時的克孜爾石窟壁畫也正處於繁盛時期,當屬佳作。

壁畫上面描述的正是小乘佛教,下至黎民、上至王公都受著極大的影響。205窟中的供養人畫像位於主室前壁入口東側和西側的牆壁上,不管是從色彩的鮮豔程度、飽和度,還是在冷暖色 運用、精緻程度、線條運用等方面,都透露著一番王家的氣派。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龜茲供養人

關於國王和王后的壁畫大部分已經脫落,有少量被揭取。正中間的應該就是國王提託卡,他留著齊頸短髮,具有放射狀紋樣,左手握著短劍、右手提著香爐,踮起腳尖,看神情似乎和旁邊的比丘在親密交談。而在左側的女性應該就是王后斯瓦揚普拉巴,她上面穿著翻領半臂上衣,下面穿著白底素花的大裙子,雙手拿著纓絡。另外兩位比丘似乎是來迎接國王和王后的,表現的特別和諧。在原存的壁畫上方還用婆羅米字母寫著

“偉大的龜茲王后,斯瓦揚普拉巴”的字樣,就更加說明這裡就是供養人的供養窟。

2、追溯起源,印度風格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有關佛陀的諸多故事也傳到了龜茲,成為創作壁畫的題材之一,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古印度服飾特點。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供養比丘

76窟是一個方形的洞窟,牆壁上的大部分壁畫已經被德國探險隊剝去,碳14測定顯示這個洞窟建造年代約為公元四世紀,屬於早期洞窟,壁畫中主要描繪的多為伎樂形象。110窟為階梯窟,由前室和主室組成,前室中的大部分壁畫已經塌,只留下了漫漶不清的北壁部分;主室四壁和頂部的壁畫有的被揭取,有的也漫漶不清,壁畫中主要繪製著天相圖、佛傳故事、彌勒說法圖等佛教故事。這兩個窟中壁畫風格都受到了古印度藝術的影響,保留著較多的印度風味。

在175窟中我們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印度服飾風格,這個洞窟的右甬道內側壁上繪製著兩列僧俗供養人,上面為8身供養比丘,下面為8身龜茲服裝的世俗男女。供養比丘露著右肩,身穿古印度僧人們最常見的袈裟,顏色各異,似乎就是在引領著克孜爾石窟中眾多形象的時尚潮流。

3、波斯元素,與佛同行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四人男子天團

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的宗教文化在每時每刻來往流通,自然也少不了波斯文化及襖教,在克孜爾14窟裡就能看到波斯文化的顯著影響。在克孜爾尕哈石窟14窟的壁畫裡有著一個四人組成的男子天團,他們是龜茲的王公貴族,卻穿著有明顯波斯風格的翻領外套。他們服飾上的聯珠紋、聯珠圈紋都是波斯薩珊完成最為流行的,在其青銅器、建築、陶瓷上都能看到。

還有在14窟的左券腹上本生畫上繪著一個身穿條紋鎧甲騎著白馬的武士,他的腳跟身體腿部不成比例,還沒有馬鐙。這樣的武士造型與波斯薩珊文化遺存銀盤上的武士形象幾乎一樣,身上穿的條紋鎧甲也是波斯形式的。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伎樂

不光是波斯薩珊風格的聯珠紋和聯珠圈紋,在17窟、38窟等壁畫中人物形象上還發現了耳畔的兩條飄帶,是薩珊王朝王族的典型裝扮,還有在207窟中的“佛陀降服三迦葉兄弟”故事中,迦葉三兄弟原先是拜火教領袖,後來才詭異了佛門。而拜火教的“七曜崇拜”也被帶到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中,在很多的人物形象上佛像兩肩有火焰狀裝飾,稱為兩肩出火。

4、突厥風格

突厥一度是一個草原強國,作為國際性的服裝博覽展,他怎麼會缺席呢!雖然歷史上突厥沒有真正的統治過西域,但是畏於他們的彪悍,西域諸國曾經依附過,那麼將突厥服飾作為壁畫的素材是必然的。

匈奴聞秉卒,舉國號哭,或至剺面流血。——《後漢書∙耿秉傳》

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曰數千人。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後漢書∙鄧訓傳》

死者,停屍於帳,子孫及諸親屬男女,各殺羊馬,陳於帳前,祭之。繞帳走馬七匝,一詣帳門,以刀剺面,且哭,血淚俱流,如是者七度乃止。——《周書∙突厥傳》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舉哀圖

最形象的突厥身影就是158窟北壁上《各國王子舉哀圖》,描繪的是佛陀涅槃之後,各國王子前來弔唁都非常傷心,有著“剺面截耳”葬俗的突厥王子們拿著刀或劍,通過各式各樣的自殘表達著自己的哀思之情。

5、回鶻重建,供養依舊

回鶻西遷後信奉佛教,也成為西域強國,隨著絲綢之路上的往來,回鶻風格的服飾也在西域諸國流行了起來。而在公元九世紀中期時,回鶻在統治龜茲期間,作為同種信仰,他們改建和重建了一些洞窟,把自己的形象也描繪了進去。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回鶻供養人

在庫木吐喇石窟壁畫中回鶻人的形象最多,但是在克孜爾石窟的47窟、60窟、224窟壁畫上也有一些回鶻人形象。在庫木吐喇石窟的79窟中,前壁窟門左側的壁畫上有二男兒女和一個童子的回鶻供養人畫像,貌似是窟主的男性頭戴尖頂花瓣形冠、辮髮垂後、絡腮鬍子,穿著圓領窄袖長袍,典型的回鶻風格。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回鶻供養人

還有一位在標題中被叫“頡裡思力公主”的女性,頭部帶著紅色的絹綢,穿著茜色弧月翻領對襟套頭窄袖長袍,也是典型的回鶻服飾。

6、希臘形象、影響長遠

說起克孜爾石窟上的古希臘風格,就不得不提起犍陀羅藝術。在佛教傳入西域前,犍陀羅的佛教就非常興盛,形成了獨特的犍陀羅藝術。而犍陀羅藝術又主要來源於希臘藝術,因為在很早以前,佛教是沒有具體的佛像和雕像的,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人進入犍陀羅地區,佛陀才有了以希臘神像為範本的具化形象。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金剛神

犍陀羅藝術的壁畫在克孜爾石窟中是隨處可見,眉目端莊、鼻樑高而長、頭髮呈波浪形並有頂髻、身披希臘式大褂的佛陀、比丘等形象,他們的袈裟也和犍陀羅藝術中一樣,衣褶在左肩垂下,袒露右肩,還有很多帶著鬍鬚的形象。

所以,犍陀羅藝術隨著佛教的傳播,來到西域,給了克孜爾極大的影響,進而影響著東方的佛教藝術。

7、東方風格,必不缺席

最早佛教傳入中國已近兩千年多年曆史,在東漸的過程中,中原漢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西域,在今新疆地區考古發現很多中原文化存在過的文物,而佛教的包容兼蓄也積極吸收漢文化。所以,中原風格的服裝在龜茲的國際時裝博覽會上也必不可少。


世界服裝博覽會:細數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服飾風格

漢風窟

如在220窟的帝王圖中,就有皇帝戴著冕旒,穿著深色的衣服。周圍的大臣們也是深色衣袍,頭上戴著進賢冠,腳上穿著笏頭履,是典型的唐朝時期官吏的朝服。注入遲來的中原風格服飾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在龜茲這個國度,曾經的東西文化交流是繁盛的,而作為個性解放、兼容幷蓄的佛教來說,各地區、各種風格文化的交融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和進步。雖然數千年前的國際服裝博覽會暫時落幕,但是文化的交流交融卻還在時時刻刻進行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