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一定不能錯過的幾本精選好書 | 國慶節精選書單

有人說如果放長假沒有出去旅行,那一定要讀至少一本書,因為那樣才會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於是這裡特地為大家精選了幾本好書,希望老師們在書中也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大學為學生

推薦書:《大學的改革》

作者:錢穎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四任院長(2006-2018)錢穎一所著的《大學的改革》一書分為“第一卷·學校篇”和“第二卷·學院篇”。前者主要談作者的教育理念、改革思路,以及其關於通識教育和學科建設的實踐行動;後者則聚焦清華經管學院。

從學者“華麗轉身”為教育管理者、教育改革者,作者不做科研,不帶學生,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了辦學工作。因為他認為“做一流的院長和做一流的學者一樣,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錢穎一教授的辦學理念可以概括為一個目的,就是“大學為學生”。他說,學生、教師、社會、國家都是大學的“利益相關者”;教書育人、研究探索、服務社會、服務國家都是大學使命的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在兼顧四個方面的同時,在不同時期,總會有不同的優先和側重。中國教育界的現實情況是,教師和研究、服務國家和社會更容易獲得優先考慮,而學生和育人更容易被忽視。所以,他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很有必要強調“大學為學生”的辦學理念,並把它作為《大學的改革》這本書的主題。書的封面照片也只展現了校園中和教室中的學生。

除此之外,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思行合一”。前半部分是“思”,講作者的辦學思路,後半部分是“行”,展示了作者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具體做法。而這些做法又恰好是前面思路的體現。因此本書不只是高屋建瓴。用作者的話說,辦學和改革,僅有想法或僅有辦法都不夠,必須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辦法,尤其要有充分考慮各種制度和文化約束條件下的辦法。作者的種種辦法和做法,使得這本書成為接地氣的管理實戰案例。

全書是作者歷次教育管理方面的演講、論文、訪談的結集。雖然這種結構看上去稍顯鬆散,但是能體現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的想法的發展。“改革是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認識也是逐步提高的。”而且,大量的演講和訪談內容也使這本書的學術味道沒有那麼濃重,輕鬆好讀。廣大高校的校級、院系管理者均能從中找到可借鑑之處。

如何理性看待並開展大學排名

推薦書:《問責與改進:高等教育評估與質量保障》

中國比較教育研究50年系列叢書總編輯:顧明遠

本卷主編:林傑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大學排行榜發佈。大學排行榜在讓社會大眾瞭解學校的同時,也成為令大學又愛又恨的存在。關於大學排行榜,《問責與改進:高等教育評估與質量保障》有一章節收錄了多位高等教育專家對其的研究和分析內容,其中包括對中美排行榜的對比、德國排行榜的分析、大學排行榜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等。關於大學排行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也有文章做了具體闡釋。

《問責與改進:高等教育評估與質量保障》一書中《大學排行——問題與對策》一文提及,大學排行榜是當前影響大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作者闡釋道,當一所大學在某一個排行中排名靠前時,大學或竊竊自喜,甚至在校內外廣泛傳播這一信息,反之,如果排名下降,在校內就可能緊急動員舉校檢討,在校外則會對該排名大加撻伐,痛斥其排名方法不科學。作者也在文中指出了大學排名在一些大學校長和教師眼中可以說是漏洞百出的。比如,大學排行指標的設計以及賦權主觀武斷,缺乏必要的效度、信度和可比度;大學排行的指標偏重過去的成績,預測未來的功能有限……總之,大學排行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重數量輕質量和重大學縱向差別、輕橫向差異等問題。但作者也認同了排行榜的價值,認為(社會大眾)對大學排行有廣泛的需求,正如阿特巴赫所言:“它對消費者、教育政策制定者與學術機構來說仍是相當有價值的,因為可用來與國內外大學進行比較。”因此他認為我們需要研究和改進大學排行,思考開展大學排行的一些基本原則。那麼具體如何做呢?

該文作者認為,首先大學排行要反映“大學使命的主要因素或‘遺傳特徵’,具體說就是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要避免以某種單一的大學模式為標準評價所有的大學;其次排行應該避免成為競爭和推銷的“明星評選”,避免對大學的整體排行,努力使大學排行逐漸演化為提供大學全面、客觀、準確、清晰信息的平臺,改變大學信息不對等的狀況;第三,要有專門的機構研究大學排行相關的問題,特別是大學排行的評價指標體系;第四,與大學排行相關的各方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各自的作用,為完善大學排行做出各自的貢獻。

在文章結尾作者談到,不管大學或政府是喜歡還是討伐大學排行,它都頑強地存在,並且正在引起公眾和媒體的強烈關注。因此,我們要研究大學排行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進大學排行工作,充分利用大學排行不斷提高大學的質量。而這也是大學排行榜最應具備的價值。

與大師同上一堂英文課

推薦書:《西南聯大英文課》

作者:陳福田

譯者:羅選民等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許國璋、Follow me、李雷和韓梅梅、新概念……不同年代的中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英語學習記憶。如果時光退回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錢鍾書、曹禺、穆旦等中國外國語言文學界的大家在大學期間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帶領新生走進大學英語課堂的入門級教材,但是在裡面你找不到作為基礎的語法技巧教學,而更像是由教師帶著學生與經典對話。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學生不僅英語能力得到加強,人格也得以健全,精神世界也得以昇華。

教材共收錄43篇文章,涉及文學、教育學、政治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文章體裁涵蓋小說、散文、傳記等多種形式,集中體現了西南聯大“通識為本”“培養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而且每篇文章均出自大家之手,毛姆、賽珍珠、羅素、艾略特、胡適、林語堂皆在其列。

通過閱讀這些經典著作,當時的學生不僅看到了東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而且得以在相對閉塞的時代背景下有機會與另一種文化溝通,嘗試理解另一種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教材選用的文章很多直接服務於“大學教育”。《通識教育》《教育的目的》《什麼是大學?》《大學生的社會價值》《通識學院的理論》……這些文章引導剛剛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直面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問題——大學教育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可以在這段時間收穫什麼?我應該如何有意義地度過大學生活?

不可複製的一代人

推薦書:《那三屆——77、78、79 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

主編:王輝耀

出版單位: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4 年 1 月

我以為,歷史上鮮有哪個群體,像那三屆一樣,個體經驗與國家時代命運如此高度重合,看其中某些人的個案便能勾勒出一部中國當代史;也鮮有哪個群體,能有機會如此深刻地影響一個國家,集體重塑社會的重要方面。

這批人生髮出強烈的歷史整體意識,歷史使命感油然而生。無論從事何種行業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這個群體普遍熱衷於關注中國社會宏觀的國計民生、人文精神建設,渴望參與社會的整體發展,擁有超出專業範圍以外的終極關懷精神。

——王輝耀博士為本書寫的序言

1977 年 10 月,一個消息,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他們當中,有人在鄉村小學當孩子王,有人在文工團吹拉彈唱,有人在汽車修理廠揮汗如雨,有人帶著老太太們在礦區篩沙子。當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之後,從街邊地頭趕來的他們,來到塵封了超過十年的高考考場。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是正如書中所說,77、78、79 級以平均不足 5%的歷史最低錄取率獲得上大學的機會,精英意識從被錄取的那一刻便被社會和自我設定。與此相隨而來的,是延續至今的滿腔家國情懷。

《那三屆——77、78、79 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由38 位“那三屆”學人的故事組成,如學界的饒毅、陳平原,商界的張亞勤、熊曉鴿,文壇的劉震雲、陳建功,等等。然而,這本書並非單純是一個個勵志故事,也不完全是一種集體的追憶與紀念,還有對自身的審視和反思,以及力圖在當今的社會喚回當年的夢想、激情和社會責任感。

比如,陳春聲(中山大學黨委書記)說,“我們沒有很厲害的競爭對手,所以很快在社會各界有了自己的地位。說實在的,太快了,而且後面我們的接班人似乎企圖心和競爭力還沒有很好地培養起來……但是反過來好好地去想,我們其實有很多天生的弱點。”

儘管如此,書中提到的《清華1977級世紀宣言》依然重現了那三屆學人的堅韌,以及難掩的驕傲:

我們長成的那個年代,

決定了我們的命運與祖國緊密相連,

決定了我們奮鬥不懈而又甘作鋪墊。

成功不是事業的終點,“追求完美”才是崇高的境界。

那就讓我們從現在相約:

每隔十年,就將這“一九七七級一千多名同學”的字樣刻向上一級臺階。

無論誰,只要一息尚存,就讓它不斷伸向主樓的大堂,伸向清華的未來。

使我們與母校朝夕相伴,注視著她一流的丰采。

縱然我們中間已經有人悄然離開,卻將與這不斷延伸的石階光輝同在。

大學老師一定不能錯過的幾本精選好書 | 國慶節精選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