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歷久不衰,還讓“人面桃花”一詞傳誦千古

王老師為你解讀經典唐詩,點擊關注,閱讀系列原創文章。

這首詩的作者崔護(772-846),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於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登進士第官至嶺南節度使(掌管一道或數州的軍民要政)。歷史上關於他的事蹟記載甚少,但他卻因為作了這首七言絕句而留名,“人面桃花”一詞也因此傳誦千古,意指舊地重遊,卻無緣與意中人相見。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歷久不衰,還讓“人面桃花”一詞傳誦千古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註釋:

1,桃花:三月的花神。桃花濃豔妖冶,嬌媚可人,盛開之時是戀愛結婚的季節。《詩經·桃夭》:“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灼,音zhuo)正是形容桃花盛放時忙著辦喜事的情景,祝福出嫁女子婚後開枝散葉,與夫家之人相處融洽。另見陶淵明《桃花源記》,描繪純淨、自然、人人嚮往的理想世界,因此“桃花”等同於“美好的追尋”

2,春風:唐孟郊登科後,寫有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於是稱登進士第後的志得意滿為“春風得意”。也可用來形容滿臉笑容、心情喜悅,如“滿面春風”。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歷久不衰,還讓“人面桃花”一詞傳誦千古

背景:

這首詩充滿故事與情節,可與唐代孟棨(音qi)《本事詩·情感》對照閱讀。“本事”即是詩詞或戲劇中的故事內容或所依據的事實。

話說唐德宗貞元初年,年輕士子崔護到都城長安考進士不幸落第,清明時節獨自一人在城南遊玩,看到一戶人家,高牆院落、花木扶疏,春意融融、十分幽靜。他上前敲門,許久才有一位姑娘從門縫裡向外窺探輕問:“是誰?”崔護報上姓名,並說自己獨自出城春遊,口渴了想討水喝。姑娘聽後進屋倒了杯水,不僅開門讓崔護進去,還讓他坐在椅子上喝水。姑娘則倚靠著桃樹,雙目流盼、含情脈脈地望著崔護。她柔媚的姿態、嬌豔動人的容顏,與盛開的桃花相互輝映崔護開口攀談,姑娘笑而不答,只是注目崔護許久。崔護喝完了水告辭離去,姑娘送他到門口,流露出依依不捨的樣子;崔護亦回頭望,期盼能再回來。

等到第二年清明節,崔護忽然想起去年此時與佳人的偶遇,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於是前往尋找那位讓自己念念不忘的姑娘。到了那裡,門庭院落依舊,只是大門深鎖,靜無人。見不著思念中的佳人,惆悵失望之餘,便在門的左扉上題了這首詩。

過了幾天,崔護偶然經過城南,又往那所莊院去,想再找尋佳人,卻聽到裡頭有悲切的哭聲,於是趕緊叩門詢問。一老翁出來,反問他:“你是崔護嗎?”崔護答:“我是。”

老翁立即大哭說:“是你殺了我女兒。”崔護大吃一驚,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老翁說:“小女知書達禮,還未許配給誰。自從去年春天以來,常常神情恍惚、若有所思,幾天前和她一起出門,回來時她看到門板上的題字,讀了之後就病倒,絕食多天竟死去。我年紀大了,只有這麼個女兒,想找個好女婿,老來有個依靠。現在她不幸香消玉殞,不就是你殺了她嗎?”說著又哭了起來。

崔護亦悲傷至極,請求入內弔唁。只見姑娘尚未入棺,還躺在床上雙眼緊閉,和生前一樣端莊美麗,彷彿熟睡。崔護抱起她的頭,枕靠在自己腿上,哭著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過了一會兒,死去的姑娘居然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日夜思念的那人懷中,不到半天就病癒了。老翁喜出望外,於是將女兒許配給崔護。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歷久不衰,還讓“人面桃花”一詞傳誦千古

賞析:

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為前、後場景,“去年”“今日”,同時同地、場景相同,但“人事”已不同。今、昔相互對比,用“人面”“桃花”貫串全詩。

1,探春偶遇

前兩句追憶去年的尋春偶遇,第一句點出偶遇的時間、地點;

2,人景照映

第二句寫所遇的佳人,不直接描述,卻將人與桃花合而為桃花的紅與佳人的粉紅緋緋相映,暗示佳人對作者的情愫,也讓讀者對此段情感產生許多遐想,更為第三句作者再次尋訪預留伏筆。

3,重尋不遇

時間拉回今日今時,依舊是桃花燦爛的季節,舊地重遊卻遇不著思慕的人,人面杳然。

4,物是人非

而“依舊”盛開的桃花,觸動了作者對美好回憶的無限悵惘,以及好景不常的感慨。

這首詩的文字淺近易懂,迴環往復的結構讓人朗朗上口。詩中的傳奇故事和情感的遇合,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有所經歷,但至少會有類似的人生感觸:可遇而不可求。這樣的情感共鳴令此詩歷久不衰、傳誦千古。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歷久不衰,還讓“人面桃花”一詞傳誦千古

後代傳奇戲曲《人面桃花》劇終時,眾人慶賀崔護和姑娘有情人終成眷屬,齊聲唱道:

今年今日此門中,

萬樹桃花一片紅。

愁思盡隨流水去,

同開笑口對春風。

在這個桃花盛開的時節,就在此時、此刻、此地,先前的愁緒已然遠去,新人展顏歡笑、春風得意。以景物表現主人翁的情感,可說是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歐陽修大概也受到崔護《題都城南莊》一詩的啟發,曾作闋“物是人非”的詞《生查子·元夕》(查,音zha)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此詞一說是朱淑真(生卒年不詳)所作,又誤作秦觀詞,但根據南宋初年曾慥(音zao)所編《樂府雅詞》,作者為歐陽修,應該較為可信。

本詞詞意是說:去年元宵節夜晚,鬧市花燈照耀得如同白晝,月亮高掛在柳樹梢頭,與佳人相約在黃昏時候。今年的元宵節夜晚,花燈和明月一如去年輝煌照耀,可惜不見了佳人,相思之淚沾溼了衣袖。

詞分上、下片,結構相同,情感卻大異。今昔對比,表達了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且舊情難續的傷感。

我是王老師,每天解讀經典唐詩。歡迎右上角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題都城南莊》

《詩經·桃夭》

《本事詩·情感》

《人面桃花》

《生查子·元夕》

《樂府雅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