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有著“上海之根” 的稱呼。松江歷史悠久,春秋時,地屬吳,歷史上又有別稱雲間、華亭等等。秋風起,鱸魚肥,許多遊客會在節假日到訪松江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在小橋、流水、人家之間,尋找那份早已丟失的靜謐與安然。

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倉城是上海現有44個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從明朝開始這裡一直都是舊時松江府的漕運中心,沿老市河而建的橋樑、宅第、店鋪、廟宇鱗次櫛比,成為當時松江府城西門外繁華的市井中心。在倉城鼎盛時期,築有城牆,有城門四座,清朝時期松江府所徵收的漕糧有一半都儲存在倉城裡。現如今的倉城,就猶如一顆夜明珠,靜靜地鑲嵌在松江畔,獨自散發著屬於自己的魅力。

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一條中山路,是千百年來松江發展的縮影,數代松江人在這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松江人如果“上街”,基本上都會前往中山西路,然後一路前行到中山中路。那時的中山路上沒有大型商場,也沒有名品專賣店,更多的則是鐵鋪,酒鋪,裁縫鋪,殯葬鋪,點心店,理髮室,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基本上都是圍繞生活。而如今倉城文化保護區內的中山路是“十里長街”僅存的舊街區,悠悠市河邊是白牆黛瓦的老房。

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距今近500年的松江倉城,是明清松江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也是松江府文化的“活化石”。而如今整個倉城正在進行修繕改造,走進古城中,基本上看不到太多的遊客,給人一種冷清的感覺。但是歲月變遷,老屋斑駁,卻獨有一番古情韻味可以訴說。其中,位於中山西路的杜氏雕花樓,在經過修繕後淋漓盡致的表現了清末民初中西結合的建築特色,被譽為松江最美古樓。現在,杜氏雕花樓變身成為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習基地,百年老宅裡,江南絲竹、顧繡等近20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輪番上演。

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大倉橋位於松江中山西路玉樹路東,始建於明初或稍後,初為木橋,後改建為石橋。現存的大倉橋是明朝天啟年間重建的,原名“永豐橋”,因橋南有松江府漕運糧倉,所以又被稱為“大倉橋”。大倉橋全長50米,寬5米,高8米,五拱不等跨,中拱最高,依次遞減,青石砌築橋身,青石護欄,花崗石石級。作為橫跨市河的5孔石橋,在裝上景觀燈後。每當夜晚來臨,綻放光彩展新姿,燈光和橋影相依,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爭先打卡之地。

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這是一條鮮為人知的老街,東至西林路,西到玉樹路。現如今整條老街正準備開發中,行人都是來去匆匆,基本上不會停下腳步。如果開發起來,或許會好很多,但是勢必會失去原來的面貌。秀南街一帶是松江明清以來的老宅保存得最為集中的區域,如今已有三十三觀音堂改造完成,對外開放。未來其他老宅若改造完成,相信會吸引更多人來到這裡,感受歷史的印記。

松江倉城正在修繕改造中,很多明清古建築,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一條看似有點破爛不堪的老街,卻又保存著大量需要保護的明清建築,整條老街上聚居了許多外地人,他們平時做些小生意,空餘之間都會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日子過得也算悠閒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