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和淮陰侯韓信的“同一首歌”

小時候,品德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胯下之辱的故事,這個事收錄於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講得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兵仙韓信被一個惡少侮辱,被迫從其胯下鑽過去的故事,故事的寓意是說人應該懷著遠大的志向和目標,不要因為眼前的一點小是小非、小恩小怨而魯莽行動,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北宋大學士蘇東坡非常推崇這樣的觀點,他在《留侯論》中這樣寫道: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蘇東坡說那些普通的小人物,受到一點侮辱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拔刀子或者動拳頭,這不是自尊心強,這叫魯莽、盲動,不是勇敢。處變不驚,加罪不怒,這才是君子之勇、是真正的大智慧。

楚霸王項羽和淮陰侯韓信的“同一首歌”

在街道上侮辱韓信的屠夫叫什麼名字,史書上並沒有說,我們姑且稱其為屠人甲同志吧,這個故事很勵志,激勵了我的整個童年,成年後,在經歷了職場和生意場等其他場合後,心中總隱隱覺得有些不對,直到我看了另一本書—《西漢會要》,才找到其中癥結所在,得出了跟幼時不不一樣的體會。

《西漢會要》中記載了另一個故事,韓信在“胯下之辱”後,被劉邦拜為大將,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縣的一部分人以為劉邦喜好此舉,紛紛找到屠人甲,請求從他的胯下鑽過去,弄得屠人甲火冒三丈,見人就躲,這個故事雖然好笑卻讓人品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屠人甲發火是因為他並沒有喜歡被別人鑽褲襠的怪癖,那麼很顯然,他那次堵著韓信肯定不是隨機事件,而是早有預謀,那麼問題來了,淮陰人口那麼多,他為什麼偏偏找到韓信了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看了《漢書》和《史記》中韓信的傳記,看過以後,讓我深思的不是韓信的雄武與榮耀,用兵如神與死不瞑目,而是一代“兵仙”的性格因素透露出來的必然悲涼結局。

從傳記來看,韓信從來都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他自命清高,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招人嫌,不合群,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情商比較低。

楚霸王項羽和淮陰侯韓信的“同一首歌”

韓信與自己同事之間的關係十分糟糕,手下的小人物就不說了,就拿和他並稱的漢初三傑蕭何、張良來說吧,蕭何本來與韓信的關係不錯,但是在建朝之後,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差;張良和韓信則屬於相互看不起的狀態,兩個人都感覺自己的能力超過了對方,以至於韓信落難時,張良也不上前說話,只說了兩句不鹹不淡的來和稀泥;至於樊噲倒是十分敬佩韓信,可是韓信卻恥於和他為伍。在劉邦第一次對韓信下手時,所有的人都保持了沉默。等到呂雉這個老孃們再次拿起屠刀時,更是沒有人說話了。

為什麼韓信在廟堂上如此沒有人緣呢?這就是他的個性決定的,韓信雖出身寒微,但他智商很高,這種人的性格特點就是恃才傲物,及其清高,韓信在軍隊中喜歡一個人琢磨問題,不喜歡和那些粗人將領攪和在一起喝酒聊天談女人、講葷段子,他的話題永遠是用兵之道和戰爭局勢。簡單的說,他是一個出身卑賤,內心高貴的一個人。

楚霸王項羽和淮陰侯韓信的“同一首歌”

這樣的性格讓他和漢末兩大梟雄劉邦和項羽都不太對付,項羽不喜歡他的卑賤出身;劉邦又不喜歡他身上的貴族氣質,覺得他挺能裝逼,這兩人都和他格格不入。

書中所記他投軍前曾多次前往當地的一個亭長家裡蹭吃閒飯,接連數月,吃完飯就口出狂言,大放厥詞,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飯,端到內室吃。於是開飯的時候,韓信撲了個空。一怒之下,他摔門而出,白吃了人家幾個月的飯,連句謝謝都沒有,這不太合適。他要是個王孫公子、世家子弟也就罷了,偏偏是個窮光蛋到處討飯吃,一面要吃人家的軟飯,一面還要自命清高,還看不起同類的人。

這就好比今天的某些人,明明都吃不上飯,到處借貸、靠刷信用卡為生還天天吹牛有個200億的項目正在談,既看不起你,不願意和你為伍,又要跟你借錢,這樣的人你從心眼裡煩不煩?所以,屠人甲同志當年看韓信的感覺就和我們今天看這些人一樣,我早就看你不順眼了,就是要找你麻煩,要不然淮陰縣這麼多人,我為什麼單單讓你鑽褲襠呢?

從這一點上,我們似乎又看到了同時代英雄的影子——項羽。他倆的性格真的有幾分相似,他們都雄武剛烈卻不會籠絡人心;都善於排兵佈陣卻無政治謀略,都盲目自信而不善保身。同樣性格特點註定了他們的同樣的悲慘結局,他們都輸給了劉邦!

正如歌詞所唱道的那樣:“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性格決定命運 ,看來一點不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