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抗戰14年,中國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總體上是落於下風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是嫡系的一箇中國師,也不敢保證有與日軍一個聯隊打成平手的把握;雜牌軍二三個師打不過日軍一個聯隊的例子,更是尋常可見。這裡面既有我們的硬件—武器不如人的原因,也有“我們的高級將領,平日普遍不注意研究戰略戰術,戰時畏敵如虎且心存保存實力之卑劣心理,是打不過敵人的主要原因。”對士兵的素質而言,這裡面差距也很大,初期的日本兵,多是有經驗的老兵,而國軍的士兵,良莠不齊,啥樣的都有,許多還是抓壯丁而來。在整個戰爭史中,見得太多的是潰敗與望風披靡。而在這其中,也有一些令人振奮的“亮點”,史恩華營長與部下500壯士同日軍血戰草鞋嶺一役,就是一曲氣壯山河的慷慨悲歌!
許多資料誤傳為史思華,實為史恩華,字紹聲.湖北沔陽,黃埔8期,是52軍關麟徵麾下第195師第1131團第3營營長。史營長素來剛正嚴肅,不苟言笑,凜凜有超凡之壯志
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日軍約5萬人配有飛機支援,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國第52軍前沿陣地發起攻擊,一場激戰由此展開。新塘河全長只有80裡,
第52軍是關麟徵手下最能打的一個軍,曾參加過臺兒莊戰役。軍長是關一手提拔起來的張耀明。18日、19日兩天,雙方在下燕安、大橋嶺等陣地反覆爭奪,張耀明本著逐次抵抗、消耗敵人的方針,頑強作戰,失去陣地後,常常“幾經肉搏衝擊,又完全奪回”。其中,守衛草鞋嶺陣地的史恩華營全營官兵英勇犧牲的事蹟尤為悲壯,堪稱驚天地,泣鬼神。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湘北會戰打響。日軍第11
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陸軍、特種兵、海軍陸戰隊計10萬餘人分數路向防守在新牆河以北的中國守軍發起猛烈攻擊。筆架山位於新牆河下游北岸,因3座山頭連綿成筆架狀而得名。登上山頭,視線豁然開朗。東、西、北三面環山,僅南面山腳橫亙一條新牆河。過河以後則一片平原,地勢開闊,無險可守。當時防守新牆河的軍隊,是關麟徵第15集團軍所轄第52軍的3個師,195師的史恩華率加強營
500餘人防守草鞋嶺陣地。9月20日開始,史恩華部堅守陣三天,根據作戰計劃,他的任務是:遲滯日軍三天,為後續戰鬥部署調整爭取時間。接到命令的一刻,外表清秀似一介書生的史營長內心心潮起伏,有些激動,抗戰以來,看到了大好河山在驕橫的日軍的鐵蹄下不斷淪陷,自己的軍隊不堪一擊的鮮明對比,深深地刺激了自己,從內心裡,他更瞧不上那些保存實力的軟骨頭,報效國家,馬革裹屍,不正是一個真正的軍人應該有的歸宿嗎?想到這裡,他暗暗地下了決心,這次戰鬥,要讓小日本瞧瞧一個真正中國軍人的氣節。
從20日開始,奈良支隊的兩個聯隊即向草鞋嶺猛攻,史思華利用險要地形頑強抗擊,激戰到22日黃昏,全營已傷亡過半,但打了兩天居然沒有丟掉陣地。
驕傲的日本軍人驚愕了。從踏上中國土地的那天,他們一直以裝備精良、軍事素質優秀的優勢同人數多於自己的中國軍作戰,屢戰屢勝已經使這些侵略者覺得:他們進攻的箭頭拐向哪裡,哪裡就會被佔領。而現在,從火力判斷,固守陣地的守軍絕不會超過一個營,可是卻硬是把他們兩個聯隊5000餘人阻在了地圖上都找不到具體位置的草鞋嶺面前。
他們不敢再輕視眼前的中國軍人,在又一個攻勢失敗之後,支隊長奈良親自跑來進行新的調整、部署。
難得的戰鬥間隙,史思華營長也在整理自己的部隊。按照師長覃異之給該營下達的任務,他率領所部在師的警戒陣地,主要是遲滯日軍,為全師調整部署爭取時間。現在,已經在此阻擋敵人近3天了,任務已經完成。
到9月
22日全營官兵已傷亡過半,195師師長覃異之在電話中親自指令:“史營長,你部任務已達成,如無法堅持,不得已時可向東撤......”但史思華此刻卻不想撤。我們人不如人,槍不如人,才讓兇殘的日寇欺凌到如此程度,這憋在心中的積鬱,現在終於有了迸發的機會。他深知前哨戰鬥對後續戰鬥的影響。既然全營一多半弟兄都長眠在了這裡,他也不想生還了,他想以全體壯烈殉國的精神,讓日本人看看中國軍隊不可侮。覃異之話還沒說完,就被一個堅定的、截釘截鐵的聲音打斷了:“ 師座,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既然你把陣地交給了我,只要還剩下一兵一卒,都要與陣地共存亡!”
瞬間的靜默!譚師長也被激動地熱淚盈眶,對這位手下的愛將的稟性他是瞭解的,恩華的家庭比較富裕,父親讀過書,深明大義.在他的教育影響下,恩華看似文弱,但是意志如鐵,報國心切!.最後他顫著聲音說:“史營長,向全營官兵表達我的敬意!”
放下電話,史思華目光凜然,掃視著疲憊的、傷痕滿身、破衣爛衫的倖存的弟兄們,堅定地慨然大聲說:“弟兄們,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師座說我們可以撤退了。但是,我們有一大半的弟兄已經永遠撤不了啦,我身為一營之長,不想生還
了,決心與陣地共存亡。你們中有願意撤的,現在可以走了,我不阻攔。”草鞋嶺上死一般沉寂,這些在血與火廝殺了兩天的戰士,都堅定地注視著自己的營長,誰也不挪步。
9月22日黃昏,史恩華和全營將士與日軍拼殺到最後一彈,500餘人全部壯烈殉國。覃異之回憶,打完仗以後,日本兵讓老百姓去山上收屍,附近村子老老少少去了上千人,都想看一眼這些打了四天的中國兵。到了山上,滿山遍野,碎屍橫陳,沒有一具完整的遺體,百姓們跪在地上,無不放聲大哭。
為褒獎史恩華營的悲壯事蹟,國民政府在當時激戰的地點修建了一座紀念碑,只是如今早已無跡可循。
史公恩華,以超凡之壯志,率全營五百壯士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歷史會記住他們的,因為,“歷史是人民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