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紅軍的土地紅色的足跡

秋收時節,太湖大地金黃繞城,傳承“紅軍精神”太湖人民正用勤勞智慧的雙手迎來豐收的喜悅。“紅軍在太湖留下了太多的紅色記憶,我們有責任將這些記憶留給子孫後代,讓他們知道先輩們的紅色歷史,銘記紅軍精神,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太湖縣黨史研究員賀力根十分感慨。

太湖:紅軍的土地紅色的足跡

五支軍隊相繼轉戰太湖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十五軍、第二十五軍、第二十七軍、第二十八軍等多次轉戰於此,幫助建立黨的地方組織,發展地方武裝。”賀力根介紹說,1930年,中共太湖縣委成立,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太望赤衛隊,開始了武裝奪取政權的積極探索。

1930年11月15日晚,紅十五軍2000餘人從宿松向太湖縣城挺近,於16日拂曉一舉攻克了太湖縣城。攻克太湖城後,紅十五軍得到短時修整,兵源和物資得到了補充,11月18日清晨即離開了太湖。1931年8月,中共北中區總支委員會成立,為駐紮在金寨的紅四軍傳送情報。9月,紅四軍十二師三團到北中,在玉珠畈吳家祠堂召開黨員大會,宣佈成立中共北中區委員會。

1931年10月7日,北中區蘇維埃政府在吳家祠堂成立。1932年10月上、中旬,紅二十七軍兩次轉戰來到太湖縣彌陀寺一帶,幫助建立了鐵林寨蘇維埃政府。1933年1月,鐵林寨地區正式成立中共河口區委員會,同年2月,鐵林寨游擊隊成立。

1934年9月3日,原定攻克湖北英山縣城的紅二十五軍突然奔襲太湖縣城,以僅傷亡4人的代價攻佔太湖縣城,9月7日離開。短短几天,紅二十五軍在太湖不僅恢復了陶家河根據地,還取得了大量物資補給,為日後北上長征奠定了豐厚的物資基礎。

1935年2月1日,紅二十八軍重組,繼續堅持鄂豫皖邊區武裝鬥爭。2月3日,紅二十八軍來到太湖縣涼亭坳(今屬嶽西縣)。軍隊長期轉戰於太湖,建立遊擊根據地,成為3年游擊戰爭的主力紅軍。

太湖:紅軍的土地紅色的足跡

留在赤土的戰事記憶

紅軍經過的地方,給太湖人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記憶,至今流傳不朽。

“當年北中區總支委員會為紅四軍蒐集情報,用五倍子(漆樹)浸水寫信包黃煙,助紅四軍消滅國民革命軍4個團,堪稱一絕;紅二十五軍突襲太湖縣城時在牛鎮鎮唱戲變臉智取龍灣也是歷史上精彩的一筆。”賀力根介紹說,“紅二十五軍在太湖繳獲了大批棉布、布匹、糧食、藥物等,就連軍長徐海東還在太湖留下了平生第一張照片。”

“最艱難的當屬紅二十八軍。”賀力根介紹,三年游擊戰爭,紅二十八軍在太湖留下了四次重大會議和六大重要戰役。

1935年2月4日,紅二十八軍軍政委高敬亭主持涼亭坳軍人大會,統一了鄂豫皖邊區黨的集中統一的領導;1935年4月6日,高敬亭在太湖縣李杜店召開軍事整編會議,會議決定留部分部隊在太、嶽、霍、英4縣交界區域堅持游擊戰爭;

1935年7月2日,紅二十八軍到達太湖縣店前河(今屬嶽西),提出了“四不打”的游擊戰爭作戰指導原則;1936年3月上旬,高敬亭在柴家山主持召開會議,該會議是紅二十八軍堅持鄂豫皖3年游擊戰爭期間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在3年游擊戰爭中,紅二十八軍主力和紅軍便衣隊經常在太湖境內活動,開展了六次主要戰鬥:1935年7月15日,冶溪河遭遇戰;1935年8月8日―10日,寺前河殲滅戰;1935年8月13日,花涼亭奔襲戰;1935年9月上旬,小池阻擊戰;1936年3月15日,陳華衝伏擊戰;1936年3月下旬,徐家橋襲擊戰。

紅二十八軍在太湖的鬥爭,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太湖的統治,推動了太湖地區革命鬥爭的開展。

太湖:紅軍的土地紅色的足跡

永載史冊的紅軍先鋒

不少國家元帥、大將都曾在太湖這片熱土上浴血奮戰過,將“紅軍精神”留給了這裡的後人。

國家元帥徐向前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率部在太湖山區活動,給予了太湖北中蘇維埃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曾任中共紀委副書記的郭述申在太湖時,指揮了趾鳳河戰鬥,擊潰過國民黨地方武裝民團,開闢過根據地;

曾任紅十五軍、二十五軍軍長的蔡申熙曾率軍擊潰國民黨太湖縣游擊隊、自衛團、公安大隊,1930年16月率軍攻佔太湖縣城;

曾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少共書記、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等職的方永樂,曾在太湖建立遊擊根據地,成立四路遊擊師,提出“四打四不打”作戰原則,率部參加陳華衝戰役;大將徐海東率軍贏得趾鳳河大捷,解放太湖縣城,恢復陶家河根據地。

太湖:紅軍的土地紅色的足跡

……除此之外,還有韓先楚、林維先、陳祥、祝向榮等諸多紅軍大將、戰士在此浴血奮戰,鑄就了太湖這片紅色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