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人類最可笑的行為,就是總拿自己所看到的表象當做事物的真理,拿隻言片語當做判斷是非的根據,這才是世間最荒唐的事情。

《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任何一個事物都存在兩種狀態:一個是本源,一個是表象

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之木,九層之臺,千里之行”,這些都是事物的“象”,但是在“象”形成之前,則有一個根源和以及形成過程,在人生中,所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事物都只是一種象,而背後則藏著不易察覺的本源。

魯迅有一篇文章叫《兔和貓》。

後院三太太家的一對小兔莫名其妙不見之後,所有人都將罪魁禍首歸咎於大黑貓身上,並不是因為有人看到大黑貓吃掉了小兔,而是因為在小兔買回來的時候,大黑貓在牆頭上面叫了一聲,然後大家都毫不懷疑的將黑貓當成了兇手,並且,沒有人覺得這個定論有什麼不對。

《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人的劣根性,所有存在於人類情感本身的狀態並沒有錯,但是錯誤的是我們總會拿著這種劣根性輕易定論他人的人生,世間的諸多矛盾與痛苦都是起源於此。

當一個群體習慣性的拿事物表象當做真相時,那麼悲劇便會接二連三的上演。

我們都聽過東施效顰的故事,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叫西施,西施有一天因為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街上行走。

鄰居有一個長得醜的女孩,認為西施皺著眉頭很美,於是自己也在鄰里面前模仿著西施,捂著胸口皺著眉頭走路,鄰居之中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的就跑開了。

而那個醜女孩卻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她只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真實原因。

對人生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事物形成的根源,當我們不斷追逐和模仿事物的表象時,最後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成了人生的笑柄。

《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任國的一位公子,用又粗又長的黑鎖鏈製作成一個大釣鉤,用五十頭牛作為釣餌,蹲在會稽山上,將釣鉤拋入東海,在那裡垂釣。

整整一年沒有釣到任何東西,到了一年結束的時候,一條大魚吞噬了魚餌,牽引著大吊鉤時而沉入水中,時而一躍而起,掀起巨大的波浪,如同一座大山,使數千裡外的人都聽到波浪發出如鬼哭神泣般的聲音,讓他們感到震驚。

任國的公子把這條魚釣出來之後,刨開曬乾,從浙江以東到蒼梧山以北,這些人全部吃到此魚。

才疏學淺而且喜歡道聽途說的人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都驚喜的奔走相告,他們都舉著短杆細繩,蹲在小水溝旁,等著小魚上鉤,這就很難釣上來大魚了。

《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任公子用大鐵鏈垂釣,用五十頭牛作為釣餌,蹲在會稽山上,將釣竿拋入東海之中,很多喜歡道聽途說的人聽到他釣上來大魚之後紛紛模仿,但是他們只是用小的短杆細繩,蹲在小水溝之旁。

這樣的可笑行為不僅僅是在書中,其實也充斥了我們的生活,這種以片面的認知定論事物的愚昧行為,在生活之中隨處可見。

就好像世俗之人,總是拿片面的表象去判斷一件事物的全部,依靠自己聽來的隻言片語,就定論一個事情的真相。

這樣的愚昧無知,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反而讓自己成了世人的笑柄,也因為自己的愚昧而給當事人帶來了痛苦。

若要逃離這種人之劣根性的侷限,更需要注意兩點,其一:不要以事物的表象判斷事物的本質。

你所看到的事物呈現,以及你聽到的隻言片語,並非是事物的真相,如果只是輕易的拿表象定論事物,才是人性最愚昧的狀態。

其二:不要因為別人對你的誤解和輕易定論而沮喪和痛苦。

因為人性本身就是這樣,喜歡拿表象去判斷事物,這個世界總有人不理解你,也有人喜歡誤解你,但是你都要學會接受。

《莊子》:群體的劣根性,就是總有人拿表象當本質

因為人生的修行,是在於接受人性;人生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接受了劣根性之後再去化育問題。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