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平仄,也就是字的聲調,一首詩正是有了和諧與有規律的平仄,才使得詩在吟誦中能產生出節奏和韻律感,達到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音律美。

平仄,即平聲和仄聲,在古音中有“平、上、去、入”四聲,“平”是平聲,仄是“上、去、入”,而到了如今的普通話,由於沒有了入聲字,按照普通話的聲調,“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

對於格律詩也就是近體詩來說,平仄的格律是認定它體裁是否符合要求的一個重要因素。

初識平仄,感覺很有難度,其實只要我們掌握好了它形成的規律,也並沒有那麼難,這裡我們就從頭到尾一步步的來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

首先打個預防針,推導文字有點多,整個過程也看似複雜,其實就是根據“兩兩相間”、“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對、粘”以及避免出現“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等幾項作詩的規則而來,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還是非常簡單的。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規則簡介:

兩兩相間:也叫“相替”或“馬蹄韻”,指一句之內平仄的出現應兩兩間隔,如“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這是指基礎,實際上因為字數原因或在某些要求下(如韻腳需平、白腳需仄),是無法做到絕對的兩個兩個互相間隔的。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指在一句中的第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必須分明,五絕因為字數原因,就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對:即對立,指一聯中出句和對句的平仄互相對立,如出句字為平,則對句相應位置的字為仄。

粘:即粘上,指下聯出句的偶數位置的字和上聯對句的偶數位置的字平仄相同,奇數位置的字有時不同,是因為一三五不論的原因(注:在推導過程中,默認為所有位置的字平仄都完全相同,再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三平尾、三仄尾:即一句中最後三個字都為平聲或仄聲,這個問題其實有一點爭議,因為很多古代詩句中都出現過,只是數量較少,通常情況下,還是應儘量避免,特別是對於有著普適性的基礎格式,就不以特例來定了。

孤平:孤平的定義目前存在兩種說法:1、除了韻腳的平聲字外,全句只有一個平聲字即犯了孤平。2、凡是兩仄夾一平均是犯了孤平。但這個問題同樣存在爭議,也儘量避免。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五絕的平仄格式推導

從一首詩的第一句開始讀起的時候有平仄兩種情況,而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於是就組合形成了五絕的四種基本格式:平起首句押韻、平起首句不押韻、仄起首句押韻、仄起首句不押韻。

其實這四種基本格式的句型也就是詩的第一句已經規定好了,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在這裡我們不管句型,就當沒有見過,一切都從零開始推導,看看能不能推導出這四個句型,同時也可以通過推導的過程明白它們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一、平起首句押韻

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首字多數時候可平可仄,所以判斷是平起還是仄起實際上是以首句的第二個字來定的。

1、第一步:推導出第一句

第一個基本格式“平起首句押韻”,它的要求是:平起、首句押韻。平起——第二個字為平,押韻——尾字為平(格律詩押韻要求為平聲韻),於是第一句的平仄為):

?平??平

(注:問號代表暫時不知道平仄,下同)

根據“兩兩相間”的原則,很顯然第一字為平,第三、四字為仄,即:

平平仄仄平

根據“一三五不論”,如果將第一個字改成仄,即:仄平仄仄平。這樣就犯了孤平,因此這裡並不適用“一三五不論”,第一個字只能用平,於是第一句的格式完成(與我們已知的句型完全相同):

平平仄仄平


2、第二步:推導出第二句

第一句出來後,後面就好辦了,現在只需要按照“對、粘”的原則進行下去就行了。

第一句為“平平仄仄平”,根據“對”,第二句的初步格式為:

仄仄平平仄

因為尾字需要押韻,而韻為平聲,所以將尾字改為平:

仄仄平平平

再因為不能有三平尾,所以要將第三字改為仄:

仄仄仄平平

按照“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將第一個字改為平試一下,即“平仄仄平平”,沒有問題,表示第一個字可平可仄,於是第二句格式完成:

(仄)仄仄平平

(注:括號表示該字可平可仄,也有的以“中”字來表示,但個人覺得按照括號表示會更好,因為可以知道這個字最初也就是最合規的平仄是什麼,即意思為原仄可平)

3、第三步:推導出第三句

第三句為下聯的出句,適用的規則是“粘”,先不論可平可仄的因素,第二句為“仄仄仄平平”,那麼根據“粘”的原則,第三句的初步格式就是:

仄仄仄平平

由於第三句不押韻,尾字要用仄,所以調整為:

仄仄仄平仄

這樣就犯了孤平,將第三個字改為平:

仄仄平平仄

再按照“一三五不論”,將第一個字改為平試一下,即“平仄平平仄”,沒有問題,表示第一個字可平可仄,於是第三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平平仄


4、第四步:推導出第四句

第四句為對句,根據“對”的原則,要和第三句對,不論可不可仄的因素,第三句為“仄仄平平仄”,因此第四句的初步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

尾字要押韻,韻為平聲,正好符合。再根據“一三五不論”,試著將第一個字改為仄,成了“仄平仄仄平”,就會犯孤平,因此第一個字只能為平,於是第四句的格式完成:

平平仄仄平

至此,平起首句押韻的格式已經推導出來了: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二、平起首句不押韻

1、第一步:推導出第一句

“平起首句不押韻”,它的要求是:平起、首句不押韻。平起——第二個字為平,不押韻——尾字為仄,因此第一句的初步格式為:

?平??仄

根據“兩兩相間”的規則,第一字為平,第三、四字為仄:

平平仄仄仄

這樣就出現了三仄尾,需要將第三個字改為平:

平平平仄仄

根據“一三五不論”,試著將第一個字改為仄,就是“仄平平仄仄”,沒有問題,表示第一個字可平可仄,於是第一句的格式完成:

(平)平平仄仄


2、第二步:推導出第二句

第二句是對句,要用到的是“對”,即與第一句的平仄對立,第一句在不考慮可平可仄的情況下,格式為“平平平仄仄”,所以第二句的初步格式為:

仄仄仄平平

尾字為平,正好符合押韻要求,同時沒有孤平、三平尾等情況,不用調整,只需根據“一三五不論”確定首字為可平可仄,於是第二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仄平平


3、第三步:推導出第三句

第三句為出句,要用到的是“粘”,即與第二句的平仄相同,第二句在不考慮可平可仄的情況下,格式為“仄仄仄平平”,所以第二句的初步格式也為:

仄仄仄平平

但第三句不用押韻,尾字需用仄,即要調整為:

仄仄仄平仄

這樣就犯了孤平,因此要將第三字的仄變為平,使兩個平連起來,也是為了符合“兩兩相間”的原則,即再次調整為:

仄仄平平仄

根據“一三五不論”,現在試著將第一個的仄變成平,發現不會出現問題,也就是第一個字可平可仄,於是第三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平平仄


4、第四步:推導出第四句

第四句為對句,要用到的是“對”,即與第三句的平仄對立,第三句在不考慮可不可仄的情況下,格式為“仄仄平平仄”,所以第四句的初步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

尾字為平,符合押韻要求,再看第一個字能否可平可仄,假如為仄,就成了“仄平仄仄平”,這樣除了押韻尾字為平外,全句只有一個平,也就是犯了孤平,因此第一個字不能為仄,只能為平。

至此,平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已經推導出來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三、仄起首句押韻

1、第一步:推導出第一句

看要求:仄起、押韻,也就是第二個字為仄,尾字為平,即:

?仄??平

根據“兩兩相間”的規則,第一個字平仄,第三、四個字為平,即:

仄仄平平平

這樣就出現了三平尾,需要將第三字的平改為仄:

仄仄仄平平

根據“一三五不論”,如果第一個字改為平,就是“平仄仄平平”,格律方面沒有問題,所以第一個字可平可仄,

於是第一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仄平平


2、第二步:推導出第二句

第二句要用的規則是“對”,和第一句的平仄對立,因此初步的格式為:

平平平仄仄

再因為第二句要押韻,尾字需為平,所以調整為:

平平平仄平

這樣全句就只有一個仄聲字了,不符合詩句要抑揚頓挫的變化要求,因此需要將第三個平聲字改為仄,這也同時符合“兩兩相間”的原則:

平平仄仄平

再看首字如果改為仄,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首字並不適合“一三五不論”的實際情況,只能用平,於是第二句的格式完成:

平平仄仄平


3、第三步:推導出第三句

第三句要用的規則是“粘”,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因此初步的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不押韻,尾字應為仄,調整為:

平平仄仄仄

出現了三仄尾,應避免,將連在一起的第三個字改為平聲:

平平平仄仄

根據“一三五不論”,試著將第一個字如果改為仄,就成了“仄平平仄仄”,沒有出現問題,說明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三句的格式完成:

(平)平平仄仄


4、第四步:推導出第四句

第四句要用的規則是“對”,和第三句的平仄對立,因此初步的格式為:

仄仄仄平平

尾字為平,符合押韻的要求,根據“一三五不論”,試著將第一個字如果改為平,就成了“平仄仄平平”,沒有格律問題,說明第一字可平可仄,第四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仄平平


至此,仄起首句押韻的格式已經推導出來了: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四、仄起首句不押韻

1、第一步:推導出第一句

看要求:仄起、不押韻,也就是第二個字為仄,尾字為仄:

?仄??仄

根據“兩兩相間”的原則,第一字為仄,第三、四字為平:

仄仄平平仄

根據“一三五不論”,如果將第一個字改為平,成為了“平仄平平仄”,沒有格律問題,表示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一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平平仄


2、第二步:推導出第二句

第二句要用的規則是“對”,和第一句的平仄對立,因此初步的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

尾字為平,符合押韻要求,再根據“一三五不論”,如果將第一個字改為仄,成為“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所以第一個字只能為平,第二句的格式完成:

平平仄仄平


3、第三步:推導出第三句

第三句要用的規則是“粘”,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因此初步的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

由於第三句不押韻,尾字應為仄,所以調整為:

平平仄仄仄

出現了三仄尾,要將連續第三個字的仄改為平,再次調整為:

平平平仄仄

根據“一三五不論”,如果將第一個字改為仄,成為了“仄平平仄仄”,沒有格律問題,即可平可仄,第三句的格式完成:

(平)平平仄仄


4、第四步:推導出第四句

第四句要用的規則是“對”,和第三句的平仄對立,因此初步的格式為:

仄仄仄平平

尾字為平,符合押韻的要求,再根據“一三五不論”,如果將第一個字改為平,就成了“平仄仄平平”,沒有格律問題,表示第一字,第四句的格式完成:

(仄)仄仄平平

至此,仄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已經推導出來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五:總結

五絕的四種基本格式已全部推導完成,對比格律書,完全一致,這裡綜合一下。

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有些字可平可仄,由此就能產生出多種組合變化,以適應廣泛的應用空間。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七絕的平仄格式推導

五絕的格式有了,七絕就很簡單了,根據“兩兩相間”的原則,七絕是在五絕的基礎上,在最前面加上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如五絕首兩個字為“平平”,七絕就加上兩個仄,即為“仄仄+平平”(加號在格式中是沒有的,這裡只用於表示如何變化而來,下同)。

正因為加了兩個相反的音,所以五絕的平起加上仄後,實際上就變成了七絕的仄起,而五絕的仄起加上平後,就變成了七絕的平起,即:

  • 七絕平起押韻——由五絕仄起押韻轉換而來
  • 七絕平起不押韻——由五絕仄起不押韻轉換而來
  • 七絕仄起押韻——由五絕平起押韻轉換而來
  • 七絕仄起不押韻——由五絕平起不押韻轉換而來


一、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1、先將五絕仄起首句押韻的格式找出來: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在各句開頭加上與首兩字平仄相反的字,即:

平平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平。

仄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仄平平。

3、再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首字可平可仄,於是七絕平起首句押韻的格式就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1、先將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找出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在各句開頭加上與首兩字平仄相反的字,即:

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仄 + 平平仄仄平。

仄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仄平平。

3、再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首字可平可仄,於是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就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1、先將五絕平起首句押韻的格式找出來: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在各句開頭加上與首兩字平仄相反的字,即:

仄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 + (仄)仄仄平平。

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仄 + 平平仄仄平。

3、再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首字可平可仄,於是七絕仄起首句押韻的格式就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1、先將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找出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在各句開頭加上與首兩字平仄相反的字,即:

仄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仄平平。

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仄 + 平平仄仄平。

3、再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首字可平可仄,於是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的格式就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五:總結

七絕的四種基本格式已全部推導完成,對比格律書,完全一致,這裡綜合一下。

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何一步步推導出五絕、七絕的平仄格律?明白了原理並不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