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城鎮居民資產是房子,4成總有兩套房。資產負債的是哪些人群

近日,央行課題組在《中國金融》雜誌發佈《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透露諸多房地產關鍵信息。

21君為你劃重點:

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佈分化明顯。

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財富與房子深度捆綁:家庭資產以實物為主,住房佔比超七成,住房擁有率達96.0%

北京、上海、江蘇家庭資產最高,新疆、吉林、甘肅最低。

超過4成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剛需家庭佔比不到6成。

房貸佔家庭總負債比重高達7成以上。

誰的負債壓力最大?低收入群體,中青年群體,剛需家庭。

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

不難發現,房子對於中國國民有多重要?

具體來看下

家庭總資產平均317.9萬,差異明顯

這個數字超出了大多數人的認知。

實際上,這只是平均數,而平均數往往存在“被平均”的可能。畢竟,姚明和潘長江的平均身高超過1.9米,而大多數國人的身高僅為1.7米。

這背後,一方面存在著資產分佈的失衡。

根據報告,總資產最高20%家庭的總資產佔比為63.0%,其中最高10%家庭的總資產佔比為47.5%,而最低20%家庭僅佔2.6%。

另一方面,相比平均數,中位數更為切近實際。

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的中位數是163萬元,比均值低148萬。

這一數據仍然不算低,但實際上大多數都是房產。而房產的變現能力並不強,居民實際可支配財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此外,調查顯示,商鋪及廠房等經營性資產是家庭資產差距大的重要原因。受調查家庭中,15.9%的家庭擁有商鋪或廠房等經營性資產,這些家庭的經營性資產均值為257.5萬元,佔其家庭總資產的33.1%。擁有經營性資產家庭的戶均總資產為776.8萬元,是沒有經營性資產家庭的3.4倍。

家庭總資產越多,經營性資產的擁有率越高,經營性資產在家庭資產中的比重越大。

按家庭總資產排序,資產最高10%的家庭中,近半數的家庭擁有經營性資產,這些家庭的經營性資產佔家庭總資產的35.6%;

而資產最低20%家庭中僅有3.5%的家庭擁有經營性資產,其經營性資產佔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22.4%。

房產佔家庭實物財富7成以上

值得注意是,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財富與房子深度捆綁:房產佔家庭實物財富的7成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實物資產中,74.2%為住房資產,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從家庭總資產來看,住房+商鋪等房產合計佔比接近7成。

與國際對比,在美國,房產在家庭總財富中的佔比僅為3成多,金融資產接近7成,家庭財富結構大相徑庭。

這些數據再次說明,房產是中國絕大多數家庭主要的財富來源,也足以說明房子在中國國民財富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此前指出,我國居民財富過於集中在房地產,金融資產只佔30%,股票和基金、保險和養老金比例偏低,這幾類資產合計僅佔居民總資產的8%,而韓、日、美這一比例分別為20%、30%和56%。

該課題組在報告中指出,城鎮居民家庭資產配置高度集中於房產,金融資產佔比低,金融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產負債率為44.6%,其中,有負債家庭的金融資產負債率均值為85.3%,中位數為117.3%,半數以上的家庭金融資產負債率超過了100%。可見,居民資產負債率雖整體穩健,但是資產流動性較差,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京滬蘇家庭資產最高

北京、上海、江蘇家庭資產最高,新疆、吉林、甘肅最低。

中國城鎮居民資產,不僅在不同家庭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在不同省份同樣存在較大懸殊。

從區域來看,東部最高,東北最低。東部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為461.0萬元,分別高出中部、西部、東北地區197.5萬元、253.4萬元和296.0萬元,東北地區僅為東部的三分之一。

從省份來看,家庭資產最高的三個省份為北京、上海和江蘇,最低的三個身份為新疆、吉林和甘肅。

其中,最高的北京家庭資產,約為最低的新疆的7倍。

超4成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的住房數量越多,其家庭資產中住房資產的佔比反而越低。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的總資產中住房資產的佔比為64.3%,有兩套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為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為51.0%。

這主要是因為多房產家庭在解決了基本住房需求後,更傾向於多元化資產配置。

住房擁有率96%,戶均擁有住房1.5套,這組數據讓許多人感到訝異。

事實上,住房擁有率是個統計概念。一個家庭,無論在哪裡有房,只要父母有房而無論子女是否有房,都算是“擁有”住房,這就造成統計數據與實際感受的差異。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整體住房並不短缺,存在的是結構性失衡:個別大城市商品住房供應嚴重不足,而部分家庭則又佔據了過多房子。

按照黃奇帆的說法,一套是基本居住,兩套是改善,到了第三套實際上進入炒作系統。

以此來看,至少超過40%的家庭不再屬於剛需範疇,而超過10%的家庭則步入炒作範疇。

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受調查家庭中,有99.7%的家庭擁有金融資產,戶均金融資產64.9萬元,佔家庭總資產的20.4%。

調查顯示,居民投資偏穩健,家庭無風險金融資產持有率高。無風險金融資產的持有率高於風險金融資產的持有率,受調查家庭中無風險金融資產的持有率為99.6%,戶均35.2萬元;風險金融資產的持有率為59.6%,戶均50.1萬元。

高資產、高學歷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願更強,金融資產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從學歷水平看,學歷越高的家庭金融資產表現形式越多元化。隨著戶主學歷水平的提高,家庭持有活期與定期存款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持有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及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的比例有所上升。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在剔除新漲價因素後,發現實際上自2001年開始,居民就更傾向於增加對金融資產的配置。如果將2007年、2014年的兩輪大牛市因素剔除掉,居民在過去20年間始終在不斷的增配金融資產。

另外值得注意是,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

調查顯示,戶主年齡為65歲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產品的均值為23.9萬元,是總體平均水平的1.4倍,佔其家庭金融資產的比重為34.8%,遠高於其他年齡段水平。

調研發現,儘管資管新規出臺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部分銀行代理銷售的第三方投資理財產品風險較高,但仍有不少居民認為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本金不會損失,實際投資風險與居民投資安全性預期存在較大差距。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處於收入來源減少的人生階段,將大量資金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增加了投資及養老的不確定因素。

房貸佔家庭總負債比重超7成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運用槓桿現象較為普遍。

受調查家庭中,有負債的家庭佔比為56.5%。有負債的家庭中,戶均家庭總負債為51.2萬元。

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從負債來源看,城鎮居民家庭的負債以銀行貸款為主。有負債的居民家庭中,戶均銀行貸款49.6萬元,佔家庭總負債的96.8%。銀行體系外的負債佔比低,僅為3.2%,其中民間借貸和互聯網金融產品貸款的戶均負債額分別為1.2萬元和0.1萬元,佔家庭總負債的比重分別為2.4%和0.2%。

從負債用途看,房貸是家庭負債的基本構成。

調查顯示:

75.9%的居民家庭將負債用於購房,

24.8%的居民家庭用於日常消費,

12.8%的居民家庭用於買車或車位,

9.6%的居民家庭用於裝修或購買家電,

9.3%的居民家庭用於實體經營,

9.0%的居民家庭用於教育,

3.9%的居民家庭用於醫療,

2.3%的居民家庭用於金融投資。

這個數據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許多人人生最大的支出就是買房,而買房首付一般只需3成,剩餘7成可按揭貸款,貸款期限多為20年或30年,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還貸支出。

從償債能力看,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償債能力總體較強。城鎮居民家庭償債收入比平均為18.4%,其中房貸償債收入比為9.1%。但工薪階層債務償還壓力明顯。分職業看,戶主為企業一般員工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家庭月償債收入比相對高,分別為22.5%和19.9%,均高於平均償債收入比。

只要現金流不出現問題,收入能夠持續覆蓋債務,那麼這些債務就不存在問題。 不過一旦樓市出現大幅波動,或者收入受到經濟波動影響,那麼房貸就會成為許多家庭難以承受之重。

誰的負債壓力最大?

答案是三類人群。

第一類是缺乏穩定收入的低收入家庭,

第二類是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重重壓力的中青年群體,

第三類則是住房負債佔比過高的剛需群體。

雖然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償債能力總體較強,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1)受調查家庭中,總資產低於10萬元的共有792戶,這些家庭的資產負債率為30.7%,遠高於其他家庭,其中有106戶家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100%。

這106戶家庭多數無房無車,僅有少量存款,戶主主要從事個體經營或其他職業,沒有穩定收入,負債卻相對較高,一旦遇到意外情況,違約風險較高。

(2)同時,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較大,債務風險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戶主年齡在26~35歲的居民家庭債務參與率、戶均債務規模、資產負債率、債務收入比都要高於其他家庭。

中青年家庭由於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壓力,負債現象更為普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償債壓力相對較大。

(3)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尤其突出。

受調查家庭中,43.4%的家庭有住房貸款。有房貸家庭的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比分別為16.5%、101.5%和29.0%,債務風險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其中,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尤其突出,這三項指標分別為24.2%、151.3%和33.0%,均為所有群體中的最高值。相比之下,投資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要小得多,其三項指標僅略高於平均水平。

相反,擁有多套房的投資類家庭,債務風險反而沒那麼高。因為高收入家庭,財富相對多元,收入來源更為穩定,抗風險能力較強,對房價波動的忍受能力更強,因而對房產投資炒作的參與度也較高。

那麼,房價為什麼易漲難跌?除了房地產依賴和土地財政依賴之外,居民家庭財富依賴同樣在其中發揮著不容低估的作用。

要破除房地產依賴,指望去房地產化式的硬著陸並不現實,穩和橫盤,可能是最大公約數。通過橫盤,來逐漸消化金融風險,化解房價過快上漲帶來的問題,可能是未來主要調控方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