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裝態勢來臨 戶用光伏靠什麼維持“長期收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搶裝態勢來臨 戶用光伏靠什麼維持“長期收益”?

近年來的光伏行業歷程用“跌宕起伏”一詞形容堪稱貼切。

2017年,光伏行業迎來了裝機規模最輝煌的年代,2018年531政策大浪淘沙一般洗滌了整個光伏行業,2019年行業總算趨於回暖,但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給光伏行業按下了“暫停鍵”。

目前,海外疫情仍然嚴重,以戶用光伏為例,疫情給眾多企業的銷售形式帶來了改變,企業紛紛爭奪線上銷售資源,銷售代表們已經不再用腳步丈量項目現場,而改為線上交易。

此外,除了融資申請數字化外,光伏項目的設計和提案也開始趨於數字化,其利用軟件工具將家裡的太陽能電池板可視化。

值得一提的是,戶用光伏市場一直以來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併成為光伏企業的必爭之地。

戶用光伏不僅僅是光伏項目,也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相關資料顯示,我國4億戶家庭中,有5,000萬個家庭擁有自建房屋,2,000萬個屋頂適合建設戶用光伏系統。

據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實際納入補貼規模的戶用光伏項目總計5.29GW,比原定的3.5GW超出50%以上。2019年戶用光伏新增裝機是一大亮點,實際新增裝機達到4.18GW。戶用裝機佔分布式裝機34.5%,佔全國裝機17.6%。

國內方面,儘管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導致光伏進度停滯,然而,一系列的政策出臺也讓光伏從業者感受到了國家對光伏發電的支持力度。

4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國家出臺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 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正式下發了《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 》。

其中明確:戶用光伏項目,採用度電補貼,補貼標準為0.08元/kWh;“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分佈式光伏項目,採用度電補貼,補貼上限為0.05元/kWh;集中電站、“全額上網”分佈式光伏項目,採用指導電價,Ⅰ、Ⅱ、Ⅲ類資源區的上網電價上限分別為為0.35元/kWh、0.4元/kWh、0.49元/kWh。

對於今年整體行業態勢,業內均持樂觀態度,將今年視為是國內新增光伏能夠獲得補貼的最後一年,且預計帶動一波搶裝潮。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更多企業的角逐,戶用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表示,針對戶用光伏市場,即使2021年沒有補貼,戶用光伏產品的價格會受到很大影響,但用戶不會因為補貼的取消而降低預期,這就要求戶用光伏企業在未來兩年重點做到“降本不降質”。

而戶用光伏發展至今,諸如產品質量差、服務差、運維差等問題一直被業內所詬病。

由此,培養用戶的品牌意識,堅持從質量出發,保證戶用光伏電站發電收益,成為維護和提升品牌價值的關鍵所在。

從各地戶用光伏市場情況來看,業內認為,2020年高效組件將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晶澳科技表示,終端客戶最關心的是戶用光伏電站的發電量、系統穩定性和長期收益。組件是戶用系統重要的部件組成之一,組件的質量直接影響戶用系統的穩定性和長期收益。不同組件,收益會有5%-10%的差異。

因此,晶澳科技認為,高效化將成為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只有朝著高效方向發展,才能讓戶用光伏擺脫低端的困擾。

而在高效化這一發展趨勢下,摻鎵硅片與PERC技術、大尺寸硅片、九主柵PERC半片組件等電池和組件技術,正成為整個行業追逐的熱點。

此外,從運維的角度來看,戶用光伏電站體量小、佈局散、資金少、人員稀的特點是目前急需克服的運維障礙。

不管是大型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還是規模較小的戶用光伏電站,定期有效的運維是其長期穩定運行和提升發電量的根本保障。

業內表示,光伏企業及相關從業者需要堅持從質量出發、創新發展的原則,有計劃地科學推進項目落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在政策指導和推動下,在廣大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戶用光伏市場將有更美好的未來。

好消息是,根據國家能源局3月10日發佈的通知,2020年度新建光伏項目補貼總預算15億元。其中,5億元用於戶用光伏;10億元用於補貼競價項目,包括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工商業分佈式光伏項目。業內預測,按照戶用光伏5億元的補貼總量、每千瓦時0.08元的補貼價格,預估全年安裝量為6 GW。

而從一季度全國戶用裝機情況來看,戶用光伏市場也頗為樂觀。4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佈信息,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累計納入2020年國家財政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裝機容量為25.89萬千瓦,其中1月、2月和3月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12.99、1.07和11.83萬千瓦。

業內認為,政策出臺將推動業內光伏發電的積極性,相信經過一個月的醞釀後,行業將會進入搶裝態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OFweek,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