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漢失其鹿,天下逐之。自董卓之亂以來,群雄並起,在眾多諸侯,曹操脫穎而出,在相繼消滅了呂布、馬騰、袁紹後,一統北方,成為當時中國實力最強的軍閥。從曹操的創業史來看,曹魏政權能夠三分天下有其二,靠的是曹魏為首的曹氏集團在戰場上不斷拼殺得來的。但歷史遠遠比這個要複雜得多。曹氏集團在前線拼殺擴展勢力的同時,

在內部還在不斷地蠶食大漢王朝的法統,經過曹氏兩代人的時間,才最終完成的取代大漢的王朝的任務。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想挾天子令諸侯,你要先承擔這些風險

曹操帝業,始於手下毛玠的一句建議。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謀士毛玠的畫像,毛玠給曹操的建議,被譽為曹魏版的《隆中對》

在李傕、郭汜之亂後,逃到洛陽的東漢王朝中央政府既沒錢,也沒兵,已經無法正常運轉下去。而原先大漢王朝任命的地方官,此時已經變成了軍閥,只想著擴張自己的勢力,根本不管大漢王朝的死活。

這個時候曹操的謀士毛玠給了了一個建議,即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

這句的核心是奉天子,就是要迎奉此時在流離失所的漢獻帝。因為,迎奉漢獻帝,就意味著可以東漢王朝的名義進行發號施令。

但迎奉漢獻帝,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和代價。

代價就是要承擔起整個東漢王朝中央政府運行的全部經費。沒有哪個軍閥的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平白增加一整套中央政府的開支,對於一個割據一方的軍閥而言,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除了付出代價,還要承擔風險。

而這個風險就來自於拿著自己經費供養的這個傀儡中央政府。

漢獻帝及忠於漢獻帝的大臣並不甘心當傀儡,他們會尋找各種方法擺脫自己成為軍閥傀儡的處境。曹操迎立漢獻帝后,就發生過漢獻帝的用衣帶詔,密令董承、劉備等人刺殺曹操的事情。

掌握了漢朝中央政府,還會讓自己成為全國所有軍閥注視的對象。畢竟漢朝中央政府在你的手裡,其他任何一個軍閥都可以用清君側的理由或者用類似於衣帶詔這樣的方式發動對你的戰爭。曾經掌握漢朝中央政府的董卓,就受到了關東十幾路諸侯的聯合討伐。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三國演義》當中的漢獻帝

因此袁紹等軍閥才會放棄迎奉漢獻帝的行動。

雖然風險和代價這麼大,但是它帶來的收益卻相當可觀。

迎奉漢獻帝除了可以讓曹氏家族在政治上居於高位,還可以此不斷蠶食大漢王朝的法統,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完成曹氏取代劉氏壯舉。

剷除異己,把持朝政

曹操剛剛將漢獻帝接到許都之時,漢獻帝身邊還跟著一幫大臣。隨後一些地方士族也因為漢獻帝的原因,來到曹操控制下的許昌。這批人以董承、孔融為首,可以說是真正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曹操想要完成曹氏取代漢朝的行動,必須要將這些人清除出去。

但還沒等曹操動手,這些擁護漢獻帝的大臣就自己撞到曹操的刀口上了。

公元200年漢獻帝的愛妃董氏的父親董承妄圖行刺曹操,但行刺失敗。曹操藉此誅殺了董氏一門以及與此有牽連的世家大族。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以誹謗朝廷等多項罪名,誅殺了長期與曹操作對的孔融。

公元214年,密謀誅殺曹操的事情洩密後,漢獻帝皇后伏壽被曹操廢掉。在廢除伏皇后的同時,曹操誅殺伏氏一族。

至此支撐漢朝皇室的外戚集團徹底被剷除。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電視劇《三國機密》中的伏皇后

曹操最後一次大規模誅殺漢臣是在公元218年。這一年擁護漢獻帝的大臣韋晃、金禕、吉本等人在許昌發動叛亂。這場叛亂很快被曹操平定,韋晃、金禕、吉本等人被殺。至此之後,漢獻帝身邊再也沒有可用的大臣,曹操完全控制住了漢朝中央朝廷。

在剷除異己的同時,曹操也在不停地給自己及其手下封官。

在剛剛將漢獻帝接到許昌的時候,曹操就讓漢獻帝任命自己的謀士荀彧為尚書令。通過這種方式,曹操間接地掌握了東漢王朝的中樞機構。隨後曹操陣營內部的謀臣武將都陸陸續續被任命為漢朝中央政府的高官,比如鍾繇被任命為司隸校尉、曹仁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華歆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可以說在曹操稱魏公之前,整個東漢朝廷基本是曹氏的黨羽。

大漢的皮,大魏的心

把控朝政之後,就是要自己登基稱帝建國,成為真正的天子。稱帝建國意味著要重建一箇中央政府,但曹氏集團並沒有走這一步,而是通過三步走的方式,逐漸掏空大漢,將大漢王朝的中央政府換成大魏自己的政府。

第一步:進爵位,成為大漢內部僅次於皇帝的的人物

雖然在曹氏統治的地區,曹操已經是實際上的統治者,但在名義上還是低於劉氏皇族。因此稱帝的第一步,是要取得與劉氏皇族同等或者更高的地位。建安十八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封自己為魏公,並允許自己自建宗廟、社稷,還在鄴城建立了自己的國都。由此可見,

曹操雖為公爵,但其真正的地位遠在劉氏諸藩王之上,成為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第二步:奪走大漢王朝人事權

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局面當中,人事權基本掌握在割據一方的軍閥當中。但在名義上,高級官員的任免,以及爵位的封賞還是要經過東漢政府。建安二十年,曹操又以漢獻帝的名義下詔令,讓已經成為魏公的自己擁有冊封爵位、任免大小官員的權力,至此東漢王朝的人事權完全被曹操所掌控。一年之後,曹操由魏公又升格為魏王,並任命鍾繇為魏王國相國。

奪取大漢王朝的人事權可以說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在之前曹氏集團無論文臣武將,明面上都還屬於漢朝的臣子,可以說是人是人在漢庭心在朝。奪走人事權後,曹氏的文臣武將便成為名副其實的魏臣,在支持曹氏取代大漢的過程中,將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曹氏集團奪走大漢人事權,也是在向還沒擔任官職的讀書人宣示:今後只有效忠曹氏,才能有一官半職。

第三步:獲得天子儀仗

在東漢時期,天子、大臣所使用的禮儀是有嚴格的區分。漢獻帝雖然是個傀儡皇帝,但他還是名義上的天子,天下的共主,其象徵天下共主的儀仗整套的儀仗用品,比如皇帝的冠冕、車馬等還只能是皇帝專用。

沒有天子的儀仗用品,曹操就算權力再大,也依舊是漢臣。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讓自己擁有天子專用的旌旗、車馬以及冠冕。也就是我們在古書中常看到的“加九錫,冕十旒”。

曹操從漢獻帝那獲得等同天子的特權有:

(一)“ 天子命王設天子族旗, 出人稱警譁”,就是用天子規格的儀仗隊,在出入經過的地方實行戒嚴。

(二)“天子命王冕十有二硫,乘金根車, 駕六馬, 設五時副車”,就是說曹操戴天子才能戴的帽子,乘坐天子才能坐的車。

這一做法使得曹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皇帝,只差一個皇帝的名號。後來歷史學家翦伯贊對曹操“加九錫”的行為就有這樣一句評價:“把皇袍當襯衣穿在裡面的人”。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軍師聯盟》裡的場景,曹操權力再大,名義上也是漢獻帝的臣子

至此,整個大漢王朝徹底被掏空,最後就等著將皇位徹底讓給曹氏家族了

登臺受禪,改朝換代

在上述一切都完成以後,只剩下最後履行完政權交接手續,將大漢江山徹底變成大魏江山。而履行手續的方式就是禪讓。

禪讓是傳說中三皇五帝時代部落聯盟首領傳承的方式。這種傳承方式主要考慮的是品德和能力,因此備受後世儒家學說的推崇。在東漢時期,儒家學說已經成為官方的正統學說,因此通過禪讓的形式,完成從東漢到曹魏的政權傳遞,在那個時代完全符合主流價值觀。

何況此時的東漢王朝,也僅僅剩下一個空殼。

但最終走完禪讓這一步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連環畫中禪讓的場景

公元221年,漢獻帝按照曹丕的意思,正式將皇位禪讓給曹丕,至此東漢王朝正式壽終正寢,曹氏集團正式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大魏朝的大漢天子

改朝換代後,就要面臨如何處理禪位之後的漢獻帝家族的問題。

如果讓漢獻帝出任自己的臣子,那麼他在曹魏政權中會顯得非常尷尬,而且還可能會與部分懷念大漢的老臣形成一派政治勢力,威脅曹魏的統治。

但如果把漢獻帝一家給殺了,會給南方的孫權和劉備集團找到藉口討伐曹魏,讓曹魏落到政治上不利的地位,還會被天下人指責。

思來想去,曹丕處理漢獻帝的方式是給位不給權。即給予漢獻帝極高的地位,但不給權力,將其移出國家的政治中心。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禪位後的漢獻帝。沒了朝政的牽絆,活的比曹丕還長

在漢獻帝禪位之後,曹丕宣佈將漢獻帝封為山陽公,封底在山陽邑。而且曹丕規定,漢獻帝在自己的封地內依舊保持原先漢朝的禮法制度,還可以繼續使用天子使用的禮儀用具。漢獻帝上書給曹魏的皇帝,可以不稱臣。

也就是說,漢獻帝劉協在自己的封地山陽郡,依舊是大漢天子。

千年之後清朝宣統皇帝退位後,民國政府在《清室優待條例》中,便仿效曹丕的做法,保持宣統帝溥儀的尊號不變。民國政府以對待君主的禮儀對待宣統皇帝。

由此來看,雖然漢獻帝只是一個公爵,但其享有的地位卻高於諸侯王,僅次於皇帝。漢獻帝去世後,時任魏國皇帝曹叡甚至親自給漢獻帝發喪 ,並按照原來漢朝皇帝的禮儀安葬漢獻帝。

可見漢獻帝這位亡國之君在新生的魏朝裡,依舊享有極高的地位。

為何要“借殼上市”

既然地盤都是曹氏集團打下來的,為何不能直接了事,還要這麼煞費苦心地掏空大漢王朝,完成改朝換代的活動呢?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在曹魏之前,帝制時代還沒有直接一蹴而就的改朝換代。王莽曾經試圖完成取代漢朝的行動,但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之後袁術也試圖自行稱帝建國,但也是落得個悲慘的下場。所以對於當時的人而言,天命還在大漢這邊,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心裡還是裝著大漢王朝。就算皇帝大權旁落,在這些心裡有大漢的人眼裡,大漢王朝一定還會復興,不會那麼容易被別人取代

曹氏家族低下的出身,讓曹氏集團不得不給自己的稱帝找一塊墊腳石。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騰。雖說東漢時期的宦官位高權重,但仍然被當時士大夫階層所唾棄。因此出身寒門的曹氏集團必須得靠漢獻帝的這塊招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才能讓天下的士大夫臣服。

更為重要的,是要符合當時的主流價值觀。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歷代的儒學家在漢朝政府的支持下,不斷地強化漢王朝的天命觀。東漢大儒班彪在他的著作《王命論》中就有這麼一句話:“漢德承堯,有靈命之符,王者興祚,終非人力所致”。儒家學說所強調的天命觀和忠君觀,一直到東漢末年亂世,仍然還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既然是主流價值觀,那麼社會大型的活動都要遵循儒家學說來進行,何況是改朝換代這樣舉國的大事。

之後曹氏集團的這種“借殼上市”改朝換代的方式,也成了後世王朝效法的對象。後面的西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北朝的北齊北周一直到北宋,這些王朝都是採取曹氏的方式,利用前朝的影響給自己的新朝代鋪平道路。

大漢王朝它存在了四百多年,所有的體制都已僵化,就好比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舊事物。而新生的曹魏政權充滿朝氣,就好像是一個新事物,但新事物不會憑空產生,而是在舊事物中不斷地孕育。新事物取代舊事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緩慢地進行。

曹魏是如何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取代漢朝的

參考文獻:

【晉】陳壽:《三國志》

童強:《論曹魏權力合法性與思想演變的關係》

朱子彥:《曹魏代漢前的政治運作》

朱子彥、王光乾:《曹魏代漢後的正統化運作》

張作耀:《曹操集權而未篡漢自立辨析》

楊寧:《略論漢末獻帝政權》

秦永洲:《三國時期正統觀念簡論》

衛廣來:《漢魏晉皇權嬗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