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體育圈跨界到演藝圈,北體研究生詮釋最佳途徑,他做到1點

說起從體育到娛樂的跨界,人們首先會想到陶虹。

曾經花樣游泳運動員的她,將翩翩起舞的戰場從水中挪到熒幕上,陶虹和“小龍女”這個角色互相成就,將俏皮可愛的模樣深入人心。

都說體娛不分家,但這兩個領域的跨界卻並不容易。

如果不是《喜歡你 我也是》這個真人秀節目,北體研究生董浩然並不會被眾人熟知。從2019年到今年5月下旬,董浩然因為這個節目多次上了熱搜。從那一刻起,董浩然就已經破圈成功了。


如何從體育圈跨界到演藝圈,北體研究生詮釋最佳途徑,他做到1點


節目形象討喜 一哭驚人

在《喜歡你 我也是》第一季節目中,董浩然作為1號男嘉賓,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憨笨”真性情,深受網友喜愛。與其他幾位嘉賓身份不同的是,他是唯一的非工作族。

運動員或體育生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毅力與頑強的代名詞,在第一印象方面往往能賺足分數。董浩然是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羽毛球是他的專長。

他在大學的老師是周志輝與兩屆奧運會混雙冠軍高崚。在他們的推介下,他也曾去國羽陪混雙現世界排名第一的鄭思維/黃雅瓊訓練。幾次接觸下來,他們成為了好友。

黃雅瓊的偶像是王俊凱,她第一次見到董浩然時就被驚了一下,“我覺得他的眼睛很像王俊凱。和他接觸之後,我發現他的性格很陽光,給我比較深的印象就是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工作,他都很有上進心。”

的確,董浩然在節目中的一貫表現,與黃雅瓊的概述是相符的。在吃飯和聚會時,他是最能帶動氣氛的那一個,與每一位嘉賓相處融洽,這一點是他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或許也是體育生這個身份賦予他的本領之一。

董浩然第一次在節目中受到熱議,是因為一次情感挫敗後的放聲哭泣。節目中,他對一位女嘉賓一見鍾情,兩個人相處之後也互生好感。節目有一個環節,每一位嘉賓每天都會給中意的異性寫一封信,與其他嘉賓處於觀望與選擇的狀態不同,董浩然每天都會將信放在同一位女嘉賓的信封中。但當新的男嘉賓出現後,董浩然在競爭中“落敗”,被女嘉賓放棄選擇。在一次晚飯後,喝酒喝到微醺的他悄悄在門外撥通了好友的電話,情緒夾帶著淚水一湧而出,讓網友看到他對待感情真摯的一面,贏得了很多好感。

在參加完那個節目到如今,董浩然保持了較高的人氣。他的微博並沒有認證,但粉絲數已經達到50多萬。在今年5月27日那一天,董浩然在微博上就分手做出回應,那條微博當天被推送上微博熱搜榜。寥寥數語,一如既往的真誠,沒有過多的修飾,只表達了作為男生應有的擔當。這也讓許多網友感慨,這個男生成長飛快。

接受新浪體育採訪時,董浩然在追述節目時認為自己“想得純粹,沒有考慮到(鏡頭前和名利)那些東西”。也許恰恰就是因為這一點,讓他打開了破圈的第一步。

如何從體育圈跨界到演藝圈,北體研究生詮釋最佳途徑,他做到1點


為了羽毛球他行走他鄉


董浩然曾是一名專業的羽毛球運動員,11歲時進了江蘇省少體校。連續兩年拿到國內同年齡組比賽的冠軍的。

競技體育領域就是“金字塔”,最頂尖的往往是極少數的那部分。

加上身為公職人員的父母對兒子愛護有加,觀念保守的他們希望兒子能夠進入校園深造,日後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於是,董浩然在2009年離開了羽毛球專業運動員這條軌道。

在前往全日制中學讀書的一年時間裡,董浩然認為自己都過得不自在,滿滿的課程,讓董浩然全然脫離了羽毛球,擠不出時間繼續訓練,“如果徹底放棄羽毛球的話,我心裡是很難受的。”

為了能夠重拾球拍,他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新加坡求學之路。“去新加坡讀書,我就屬於特長生,能夠讓我在接受好的教育的時候保持訓練。”董浩然認為,縱然需要忍受獨在異鄉的孤寂,但這確實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因為球技不俗,董浩然也曾接到新加坡國家隊拋出的橄欖枝,他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我在國內都沒有繼續打,如果去新加坡繼續走專業這條路,沒太多意思。我要走專業這條路的話肯定要代表中國。”

2013年,董浩然回到國內,受到了北體競技體育學院系主任的青睞,他以單招第一名的身份成為了北體新生。

北體是國內體育界的最高學府,走在校園裡,時不時就會在路上偶遇奧運會冠軍、世界冠軍。董浩然認為自己在學校裡“只是小人物”,在班級裡也不算太顯眼。

本科4年,他將校園生活分割成兩部分——週一至週五,他在學校上課與訓練;一到週末,他就會去其他城市代表俱樂部打商業比賽。

董浩然在本科階段給自己設立一個個小目標,逐一實現。前兩年,他先是在校隊實現了運動成就,大一時幫助隊伍拿到了全國大學生比賽前三名,大二時站上了領獎臺的最高處。之後,他憑藉運動成績與學業的綜合高分,取得了1等獎學金,併成功保研。

一切看起來順遂坦蕩,他的研究生生涯前景也值得期待。如果研究生順利畢業,他很有希望能留校做老師,一切都朝著父母設想的軌跡推進。

但他不願自己的生活一眼看到底,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會若隱若現地提醒他——要做自己。


如何從體育圈跨界到演藝圈,北體研究生詮釋最佳途徑,他做到1點

董浩然深諳自己的內心世界,一直以來,他都想做一個敢於嘗試的人。


嘗試挑戰,破圈做演員

機緣巧合。

董浩然在大四的時候被朋友推薦給一個知名導演,接觸了演藝圈。

他跟著劇組前往冰島、德國拍攝。毫無演戲經驗的他,像一張白紙遇到一見傾心的染料,而演戲在那段時間裡成為了他新的興趣愛好。

“我家人也有從事電視方面的工作,我從小就耳濡目染,但只是看著,並沒有真正地接觸過。”

攝影機推進,導演喊著“開機”。聚光燈開啟,熱烈的光打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彷彿回到了賽場上,他依舊是不可替代的主角。

“一下子我就找到了兒時代表省隊在賽場打比賽的感覺,那種感覺特別好,是我自己追求的那種感覺。”

但畢竟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他在第一次演戲時鬧了不少笑話,“和對手對戲時,我根本不知道站在哪裡,時常會‘出畫’。幸好,導演與攝像導演對我特別‘仁慈’。”

北體的研究生課程不再繁重的訓練,他變得清閒下來,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把控的時間。同時,關於演戲,他不想淺嘗輒止,他想嘗試不一樣的人生。

他瞞著父母到北京電影學院求學1年。從一開始讀不順臺詞,慢慢摸索,到畢業時演了十幾場話劇,熟能生巧,他開始沉醉於這個舞臺,享受演戲的過程,年少時與羽毛球擦肩而過的悔憾,在那一刻終於釋懷了。

“別管現在自己演得如何,但演戲的過程我是很舒服的,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做到隨心所欲地去演。”悄然間,舞臺成為了他人生的一面鏡子,他在戲裡重獲新生,終於可以做自己了,“我比較追求自我,心裡嚮往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即便這次父母還是持保守的反對意見,但董浩然同樣選擇堅持,“我很堅定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在這個方面還有一些分歧,但我會和他們好好溝通。”

父母看到他在《喜歡你 我也是》中的表現,擔心單純的他會在交際複雜的娛樂圈中受欺負,但董浩然明白,走出舒適圈的那一刻,他也就暫時告別了安穩的日子。

他曾比較過先後從事的兩種職業,是運動員拿冠軍更難,還是演員演戲得獎更難。

董浩然選擇前者。

“但運動訓練,其實每天如一日,比如我要每天練1000個搓球,我在這個方面的能力肯定會有所提升。”

“演藝圈的難和體育圈不一樣,有時候我感覺自己發力像打在了海綿上,需要一個時機和機會。但我可以演不同的角色,有塑造人物的新鮮感。”

他坦言現在最想嘗試的角色就是老本行運動員和軍人,“因為我爺爺是軍人。”

對於高流量的青春偶像劇的男主角,他認為自己暫時沒有優勢,“我覺得這類角色可能不太適合我。我作為一個新人來說,我的選擇本來就很有限,還是先嚐試自己比較熟悉的角色,演起來會更舒服。我不是抱著大紅大紫的心態來演戲,希望自己能塑造一些積極向上的形象。”

目前,他正在一個劇組拍戲。對於較為封閉的劇組生活,他坦言還在適應期,“萬事開頭難。但我會給自己很多的壓力,因為我是運動員出生,我永遠有一顆爭冠軍的心,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

“我不是科班出身,起步有些晚,要比其他演員更努力才可以。”在這條“破圈”之路上,董浩然才剛剛起步。他像是一個例子,代表著許多個希望能從體育圈跨界的運動員和體育生,不是第一個,也絕非最後一個。

但跨界哪有那麼簡單,節目、話題和熱度只是敲門磚。而打開那扇門後,這條路只有一個方式能走向成功。

需要領路人,更需要努力和堅持,同時也需要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