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1969年中國與蘇聯在邊境爆發了一場武裝衝突,這場衝突就是著名的

“珍寶島事件”,隨後蘇聯在中蘇邊境部署了百萬大軍,決心與中國對峙,至此中蘇關係降到冰點。回望歷史,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是蘇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也是蘇聯。

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老大哥”,蘇聯為何在後來與中國漸行漸遠?屯兵百萬的蘇聯又為何遲遲不敢南下進攻中國?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圖為毛主席和赫魯曉夫

在關於歷史的眾說紛紜之下,中蘇交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今天博覽歷史就來和大家聊聊中國與蘇聯為何從兩國蜜月轉而刀兵相向。在開始瞭解之前,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能回顧往期內容,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 兩面紅旗,一顆紅星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重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地上一片紅旗招展,人民簇擁在這面紅旗的周圍,共同分享著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喜悅。

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28年的時間裡

全國為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和革命仁人志士共有2100萬人

可以查到姓名的犧牲的革命者是370多萬

也就是說在這1萬多天的日子裡,平均每天有370名共產黨員為了他們心中的那面紅旗和那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國家而犧牲!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1949年新中國成立

而在一片黑暗的世界裡,是蘇聯第一次建立了這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國家,它的名字叫社會主義國家。

所以要想真正理解中蘇之間的關係,就應該放在當時那個具體的歷史背景之下,去真正瞭解毛主席所說的“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而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風雨最終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其中蘇聯作為我們的老大哥,給予了十分重要的幫助。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不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同時也為仍然身處迷霧中的中國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那天起,蘇聯就一直影響著中國革命的進程。當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天,蘇聯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當時冷戰的大幕已經拉開,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展開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當時中國的外交政策很明確,那就是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即向蘇聯陣營靠攏。可以說新中國的成立除了中國人民之外,最高興的就要數蘇聯,而最厭惡中國的當然是美國。

彼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在總體力量上是弱於資本主義陣營的,因為社會主義國家大多是剛剛從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手中獨立不久的殖民地國家,在國家發展、工業水平上十分落後,需要已經發展30多年的蘇聯進行大力援助。中國的工業化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而是在接受了蘇聯援助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蘇聯幫助中國建設航空工業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首次訪問蘇聯。毛主席一生酷愛走動,全國各地都喜歡去看看,但卻不喜歡出國,他一生只出過兩次國,都是去蘇聯。

毛主席的首次訪問,使得中蘇關係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這次訪問的目的便是簽訂新的中蘇條約。在1945年8月14日蘇聯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了雅爾塔會議強加給中國的協議,包括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以及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和大連的使用權。

而隨著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廢除了1945年的條約,中國也正式成為蘇聯的盟友。彼時的蘇聯和中國分別打出的這兩面紅旗,在世界掀起了一股社會主義的浪潮。而中國與蘇聯在維護各自國家利益的同時,都信仰著一顆共同的紅星,那就是馬克思主義,踐行著相同的理想,即消滅私有制,消滅一切剝削壓迫。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抗美援朝一戰,中國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扛起了在東方對抗美國的大旗

也緩解了蘇聯在亞洲面臨的來自美國的壓力,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非常親密,蘇聯開始向我國大量提供援助,幫助中國實現工業化。

可以說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都被蘇聯幫助過,蘇聯援助中國的工業項目早在1950年2月的中蘇領導人會談中就已敲定,並於1952年之前開始啟動。只不過這時的蘇聯對中國援助並沒有傾囊相授,當我國決定出兵朝鮮時,蘇聯也並沒立刻給予支持。

不過後來中國憑藉著落後的裝備和後勤與當時世界最強武裝力量美國打了個互有勝負之後,蘇聯才開始“傾國之力”從上到下幫扶中國,這個機會是我們自己掙來的,是先烈們的鮮血和犧牲換來的。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抗美援朝中的志願軍

1953年開始,蘇聯擴大了與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蘇聯幫助我們制定“一五計劃”並指導執行,這期間蘇聯對中國工業領域提供156個援助項目,幫助了中國的工業經濟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的工業基礎。

當然這種援助並不是無償,而是需要我們使用實物資產去償還。

但中國能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舉成為能造汽車、飛機的工業國,可以說是蘇聯將百廢待興的中國帶上了現代化、工業化的道路。除去中國人民的犧牲和努力的原因,也由於同樣踐行社會主義,稱呼中國為同志的蘇聯,此時還沒有忘卻它的初心。事實上中國在基本建成工業體系之後,也在儘量援助更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起來。這一切都是基於社會主義國家沒有變質的前提下,所信奉的國際主義精神。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蘇聯專家在中指導

但很可惜,蘇聯在隨後的發展中逐漸變質了,當它丟掉自己的紅旗和信念的時候,蘇聯就已經不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的覆滅也是註定的結局。在繼續瞭解之前,還沒點關注的朋友點個關注吧,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 理念之爭,中蘇之戰

當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不是落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裡,其後果可想而知。

強大的蘇聯在人民手裡會成為通往幸福的階梯,而在官僚的手裡,只會淪為攫取利益的工具,誰來掌控以及掌控它去做什麼會使歷史走上不同的道路。

1953年3月隨著斯大林的突然逝世,蘇聯的最高權力落到了赫魯曉夫的手裡。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赫魯曉夫

而這個曾在斯大林面前像老鼠見到貓一般的人,在斯大林在世時極盡諂媚,稱斯大林為“再生之父”,此時卻又換了一副嘴臉,咒罵斯大林是暴君、惡棍、魔鬼。

赫魯曉夫上臺之後便開始對斯大林進行全盤否定,1956年2月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作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而完全否定斯大林,便是推倒蘇聯這棵大樹的第一步。同時赫魯曉夫提出了他著名的“三和兩全”的政治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以及全民國家、全民黨

身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要和美國和平共處?就算是蘇聯願意,美國就會同意嗎?

歷史也證明了,美國對於蘇聯一直是欲除之而後快。

所以1991年蘇聯的解體,有人認為美國的推動是主要原因,其實當蘇聯放棄與美國對抗,轉而希望與美國共同稱霸世界的時候起,蘇聯就已經宣告投降了。此後的蘇聯和美國的冷戰,已經不再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抗,而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世界霸主地位而展開的關於自身利益的對抗。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羅斯福與赫魯曉夫

在那些對歷史一知半解的人看來,1956年之後中國和蘇聯突然翻臉,並由此展開的長達十年的中蘇論戰是因為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這些人不懂得國家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不同利益集團的組合體這個道理。那麼這些人口中的國家利益,是誰的利益呢?

是蘇聯人民的利益還是蘇聯官僚高層的利益?

事實上中國批判蘇聯是“修正主義”,已經背叛了馬克思主義。蘇聯則指責中國是“教條主義”,死守馬克思主義不知變通。雙方起初互相發密函對責,繼而展開公開論戰,兩國關係急劇惡化。

那麼到底是蘇聯說的對還是中國說的對呢?

從1956年11月25日開始,毛主席差不多每天都召開會議,對中蘇論戰以及造成的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展開討論。其實毛主席在中蘇論戰期間,對於蘇聯經驗的總結一方面也是對於未來中國的擔憂,這個擔憂想必聰明的朋友已經猜了出來。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毛主席

當時中國在全球社會主義陣營中非常孤立,只與少數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往來。

如今有些人覺得中蘇交惡的根本原因是國家利益的衝突,其實這正是捨本逐末,顛倒了因果。正是因為蘇聯已經蛻變為社會帝國主義,所以才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進行侵犯,而中國在捍衛國家利益的同時,其實真正捍衛的是社會主義的旗幟。

換句話說,兩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會交惡的,因為它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即全人類的解放,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那麼中蘇交惡,是蘇聯有問題呢?還是中國有問題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1958年蘇聯撤走所有援華專家,銷燬部分技術圖紙,停止一切援助項目,從而撕毀了與中國合作的幾乎所有經濟合同,並且蘇聯催促中國償還所欠外債,中國與蘇聯的兄弟關係正式破裂,可以說中國人民與蘇聯人民之間是有友誼的,但中國與蘇聯之間已經不存在友誼了。

1960年至1968年中蘇關係開始進入了“冷戰”時期,雙方口誅筆伐,批判的火力異常猛烈。

1962年中國在與印度爆發的邊境戰爭中,蘇聯支持印度,此舉令中國對蘇聯徹底寒心。

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毛主席親自主持發表的9篇評論蘇聯公開信的文章,即“九評蘇共”,使雙方之間的論戰達到頂峰,中國認為在蘇聯資本主義已經復辟,蘇聯已經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與蘇聯以及華約國家劃清界限。

隨著蘇聯暴露出越來越嚴重的帝國主義霸權野心,以及中國國內外複雜且敏感的局勢,文字的交鋒終於演變成了戰爭。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珍寶島爭端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

15日蘇聯邊防軍在直升機和炮火的支援下再次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部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個小時,頂住了蘇軍6次炮火急襲,挫敗其進攻。

17日蘇軍又出動步兵70餘人,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保衛了國家的領土,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我軍戰士保衛珍寶島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高層反應強烈,軍方強硬派甚至主張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同時蘇聯還與美國聯繫,試探性地提出聯合對核武器尚處在初級階段的中國實施摧毀性打擊。而在1969年8月13日蘇聯出動上百名步兵,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侵入中國新疆邊境,製造了鐵列克提事件,導致中國38名士兵犧牲。

中蘇開戰似乎在所難免

蘇聯的咄咄逼人,也迫使中國改變外交政策,歷史性地做出了聯美抗蘇的決策。1970年中美恢復大使級會談,這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

蘇聯願意和美國稱霸世界而遏制中國,美國卻願意與中國合作共同對抗蘇聯。

於是蘇聯儘管擺出了一副將要南下攻打中國的氣勢,卻也不敢悍然發動戰爭。儘管蘇聯意識到了中國將是它稱霸道路上的一大阻力,但分析兩國的情況來看,中國國力突飛猛進,民眾同仇敵愾,在抗美援朝時期就敢於和美國交戰,此時更不會懼怕蘇聯的威脅。

毛主席更是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全民皆兵、三線建設”

等方式應對核大戰。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同時我國的軍隊也達到了歷史頂峰

600多萬常備軍並且擁有完善的後勤體系,原子彈和導彈技術也研製成功。

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以來,無論是國內的解放戰爭,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抗美援朝等對外戰爭,都無不證明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而蘇聯儘管此時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和裝備領先於我國,但國內矛盾加劇,尤其是戰爭的非正義性,使得蘇聯人民並不會支持蘇聯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一旦中蘇戰爭真的爆發,才會真正加速蘇聯的滅亡。

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走上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而中蘇關係卻逐漸滑入歷史的深淵。1985年戈爾巴喬夫接掌蘇聯大權,中蘇開始全面談判。

中蘇關係破裂後,實力強盛的蘇聯,為何對中國不敢下手?

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

隨著1989年5月15日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進行為其4天的正式訪問

歷經30年波折的中蘇兩國,最終在北京宣佈關係正常化。

1991年中國領導人回訪蘇聯,在中蘇關係史上寫下了最後一筆,因為三個月後,蘇聯這個早在1953年隨著赫魯曉夫上臺便已宣告死刑的國家,最終在1991年12月25日埋進了墳墓當中。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談古論今,留下你的見解。覺得本期內容還不錯的朋友就關注博覽歷史吧,歡迎點贊評論,咱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