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很多人愛看豐子愷的漫畫。


愛他筆下看似隨隨便便,但卻妙趣橫生,常常蘊含著大大哲理的漫畫。


一輪新月,一棵垂柳,三兩孩童,往往就是一副明媚的作品。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我們喜歡豐子愷,是因為不管是寫散文還是畫漫畫,他都能看到平淡生活中最溫柔,最深遠的部分。讓讀者覺得能細緻感受過這樣場景的人,一定是一個極可愛的人。


事實上,豐子愷先生的確如此。巴金先生說: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的人,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朱自清曾評價說:“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這就是豐子愷,哪怕歷經滄桑,仍然如清朗明月,活成了人們心中嚮往的模樣。


01 豐子愷的漫畫啟蒙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於浙江桐鄉石門鎮一個書香世家,家有六個姐姐,豐子愷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自小備受父母和姐姐喜愛。


1914 年,16 歲的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師從李叔同,受其音樂和美術教育。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1921年他遊學日本,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也是這一年,他偶然邂逅了竹久夢二的畫,成為了他創造漫畫的啟蒙。


“竹久夢二的畫,其構圖是西洋的,其畫趣是東洋的。其形體是西洋的,其筆法是東洋的。他還有一點更大的特色,是畫中詩趣的豐富。”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竹久夢二這種簡練留白的畫風深深影響到了後來的豐子愷。


從日本歸國後,豐子愷成為浙江上虞春暉中學的老師,閒時開始拿小紙片隨手作畫,一開始,他只把這種創作當成娛樂,乘興落筆。


後來,這些畫被夏丏尊、朱光潛等好友發現深為觸動,作品也以中國式“漫畫”的名目開始在《文學週報》上發表。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而“子愷漫畫”在《文學週報》中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中國漫畫創作也由此正式起步,日漸繁榮。


到了1920年代末,所有報刊雜誌幾乎到了不能沒有漫畫的地步,豐子愷也被譽為是中國漫畫的啟蒙者。


02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在豐子愷的漫畫中,童趣是一大主題,豐子愷曾經說:“我最近的心為四件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在他的畫中,孩子憨憨萌萌,天真有趣,時間流逝飛快。


豐子愷的女兒阿寶幼年淘氣給桌椅小凳穿上鞋子。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河畔邊的微風輕拂,小孫兒親吻奶奶的臉頰。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幾個小朋友在屋前垂柳邊捉迷藏。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在豐子愷的眼裡,和成年人的含蓄內斂不一樣,孩子的眼裡率真、自然,都是這世上最美的風景。



03 文人的愛國之心


豐子愷談起起初畫漫畫的經歷是“把日常所見的可驚可喜可悲可哂之相,用寫字的毛筆草草地圖出來——聽人拿去印刷給大家看”。


但是面對著戰爭的威脅,這樣一個散淡自適的知識分子,拿起筆作刀槍撰文繪圖,給我們留下了他的大量漫畫,也留下了一箇中國人的義憤。


戰場之春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警報做媒人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1938年4月《抗戰漫畫.中國美術界動員特輯》上,豐子愷發表了《漫畫是筆桿抗戰的先鋒》一文,以短小精悍、一目瞭然的漫畫作為普遍的宣傳工具號召大家抗日救國。


此後,他還創作了很多抗戰漫畫,為《抗戰漫畫》供稿,積極地參與漫畫救國的運動。


04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豐子愷一生算是四處浪跡,歷盡漂泊,難能可貴的是生於亂世卻沒有亂世中的怨憤之氣,從他的畫裡感受到的就是與世無爭、無所不愛,至善純淨的一面。


俞平伯說:“在他筆下,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就像先生曾經寫過的小詩: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1975年,先生離世,世間再無豐子愷。


但是先生留下的畫作,永存了一個赤子之心的有情人間,值得所有人傳閱。


點擊可查看畫展詳情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豐子愷先生曾經說:“有的畫並不是為了裝飾和欣賞的,而是使人看了可以想想,想出點意義來。”


這也是本次畫展的初衷,希望大家通過遊覽先生的漫畫作品,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煩心事,在這方小小天地,看到生活中純淨美好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