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方證相應標準歸納,方便經方人學習與掌握臨證使用經方

經方方證標準


經方方證相應標準歸納,方便經方人學習與掌握臨證使用經方


1. 桂枝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發熱,汗出
2、主要症狀(太陽證):惡寒或者惡風、頭痛,鼻鳴,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隨(津液不足)症狀:以“血”代汗(血證),大便乾結等
4、根據體質差異次要症狀:
肌肉或者關節痠痛,或者肌膚麻木不仁;
噁心嘔吐(或者乾嘔),或者胃脘不適;
無汗而睏倦乏力。
5、舌苔脈象:舌苔薄白,脈浮(浮緩,或者浮弱)
以上的諸多症狀中,不管如何,都應該排除熱證(不管虛熱還是實火)。
桂枝湯主要用於:
(1)太陽中風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浮緩,或者浮弱)。
關鍵在於“汗出與脈浮(浮緩,或者浮弱)”。換句話說,太陽證見到“汗出與脈浮(浮緩,或者浮弱)”,特別是這裡的“出汗”要注意,
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況,也包括用藥之後已被髮汗的情況,都可以使用桂枝湯;還有的病人,表現出以“血”代汗(血證),大便乾結等


津液不足症狀,但就是有太陽證,這時候,不管有沒有汗出,是不是脈浮(浮緩,或者浮弱),都使用桂枝湯,不可再發其汗。
(2)營衛不和證:(藏無他病)發熱,自汗出。
此證可以是發熱,汗出同時出現(可又先後之後,也可以無),也可以單獨出現。可以是有時間規律的,也可以是沒有時間規律的。治療有時
間規律的營衛不和證時,都是“先其時發汗”,在發病的前一個小時溫服桂枝湯。
[條文薈萃]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12)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13)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15)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
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6)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24)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25)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42)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44)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主之。(45)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53)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54)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56)
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主之。(57)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91)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95)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164)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234)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240)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276)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四逆湯,攻表桂枝湯。(372)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387)
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即桂枝湯,方見下利中)(
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2. 白頭翁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腹痛下痢(膿血樣便),裡急後重,{MOD}灼熱感。
2、主要症狀(陽明虛熱證):身熱有汗,心中煩躁,咽乾口燥,失眠多夢,四肢痠疼,手足心熱,畏熱喜涼,口乾口苦,小便黃。

3、舌苔脈象:舌質紅,舌苔黃,或者黃膩,脈滑數。
[條文薈萃]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371)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373)
白頭翁湯
白頭翁(三兩) 黃柏(三兩) 黃連(三兩) 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虛與實,相對而言。陽明綱,承氣類為實,其餘方證為虛。實質中,陽明綱分為幾類:1、外證類:白虎湯為代表。2、實證類:承氣為代表
。3、溼熱類:黃連阿膠湯、梔子豉湯、葛根芩連湯等為代表。)

3. 桂枝甘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懸感,或自覺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2、主要症狀:汗出或者有大發其汗的病史,氣短或憋悶感 ,面色蒼白,耳聾或者耳鳴,胃中悸動,按之則舒,嘔吐或者噁心不欲飲食。無口
幹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隨症狀(太陽證輕症):發熱,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嫩紅、溼潤,舌苔薄白或苔少,脈緩弱或沉細,或結代。
[條文薈萃]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64)
桂枝甘草湯
桂枝(去皮,四兩)甘草(炙,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4.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懸感,或自覺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煩躁不寧,或者失眠多夢,更有
甚者癲狂或者驚狂。
2、主要症狀:汗出或者有大發其汗的病史,氣短或胸悶感,面色蒼白,無口乾口渴,小便清。或見痰濁證
3、可伴隨症狀(太陽證輕症):發熱,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嫩紅、溼潤,舌苔白厚或者膩,脈浮滑。
[條文薈萃]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112)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金匱要略。驚悸{MOD}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太陽病,以火燻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114)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救逆湯)
【組成】桂枝(去皮)三兩 生薑(切)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牡蠣(熬)五兩 蜀漆(洗去腥)三兩 龍骨四兩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
5.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懸感,或自覺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煩躁不寧,或者失眠多夢。
2、主要症狀:汗出或者有大發其汗的病史,氣短或憋悶感 ,面色蒼白,無口乾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隨症狀(太陽證輕症):發熱,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嫩紅、溼潤,舌苔薄白,脈虛弱。

[條文薈萃]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118)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去皮,一兩)甘草(炙,二兩)牡蠣(熬,二兩)龍骨(二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6. 茯苓桂枝生薑甘草湯(茯苓甘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嘔逆證): 嘔吐痰涎,量多色白清稀而不渴;胃脘部悸動不安或者振水音;噁心噯氣。
2、主要症狀(水飲證):腹部柔軟而胸脅脹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不利,或浮腫傾向,或心悸。
3、可伴隨症狀(桂枝湯證輕症):發熱汗出,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沉滑,或脈弦,或兼浮。
[條文薈萃]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73)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356)

茯苓甘草湯方(苓桂姜甘湯方)
【組成】茯苓二兩 桂枝(去皮)二兩 甘草(炙)一兩 生薑(切)三兩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7. 茯苓澤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嘔逆證+暈動證):胃反,或噁心噯氣,嘔吐頻繁而口渴飲,兼有眩暈,或者頭暈眼花,不耐久視,久視則昏暗不清晰,或生雲
翳或赤痛多淚。
(實際上可以看作苓桂術甘湯與茯苓甘草湯的合證)
2、主要症狀(水飲證):腹部柔軟而胸脅脹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不利,或浮腫傾向,或心悸。
3、可伴隨症狀(桂枝湯證輕症):發熱汗出,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沉滑,或脈弦,或兼浮。
[條文薈萃]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20)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金匱要略。嘔吐噦

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茯苓澤瀉湯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炙)二兩 桂枝(去皮)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切)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8. 小青龍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咳喘,心下痞滿,痰多稀白明顯。
2、主要症狀(寒證+水飲證):(1)寒證: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色白,下利;(2)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脅脹滿、短氣或腹
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或者水腫。
3、可伴隨症狀(太陽病輕證):惡風寒,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見一、兩個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白滑或者白膩,脈浮弦或者沉弦,或者滑。
[條文薈萃]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23)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35)
婦人吐誕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誕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二。7)
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9. 五苓散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

(1)渴而口燥煩,欲飲水甚至消渴,更有甚者水入則吐(水逆);(2)吐涎沫而癲癇者,或者吐涎沫而眩暈者。
2、主要症狀(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脅脹滿、短氣或腹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動,或者頭面、
肢體浮腫。


3、可伴隨症狀:

(1)桂枝湯輕證:發熱汗出,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2)或者
咳喘,或者小便數,大便硬,無所苦,或者上吐下瀉。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浮,或沉弦,或滑。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71)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72)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73)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
散。(14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
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MOD}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31)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5)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6)
【藥物組成】 豬苓去皮 白朮 茯苓各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桂枝半兩,去皮

【煎服方法】 上五味,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多飲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10. 附子粳米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腹中切痛而水聲轆轆(雷鳴),噁心嘔吐而納差,乏力,懶言。


2、主要症狀(少陰病+水飲證):

(1)少陰病:素來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覺睏倦感;

(2)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脅脹滿、短氣或
腹滿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
3、可伴隨症狀:下利而煩渴,或者便秘。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者微細無力。
[條文薈萃]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藥物組成】 附子一枚(炮)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煎服方法】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
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11. 附子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肢體痺證):背惡寒或者疼痛,身體痛,手足寒或者發冷或者麻木不仁,骨節痛。

2、主要症狀(少陰病+水飲證):

(1)少陰病:素來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覺睏倦感;

(2)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脅脹滿、短氣或腹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或者頭面、肢體浮腫。

3、可伴隨症狀:

(1)胃氣虛證:心下痞滿,納差,乏力,少氣懶言;

(2)或者咳喘,或者嘔吐,或者頭眩,身潤動,或者小便數,大便硬,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腹痛、腰痛。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或者微細無力。

[條文薈萃]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4)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305)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方未見)(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藥物組成】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煎服方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12. 防己黃芪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水氣表證):肢體腫重或疼重煩躁,小便不利而清。更有甚者腰以下當腫及陰,四肢難以屈伸。必兼有汗出。

2、主要症狀(太陽病輕證):發熱,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無口乾口渴。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3、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浮緩或弱。

[條文薈萃]

風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金匱要略。痙溼喝病脈證第二。22)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已黃芪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金匱要略。水氣病。20)《外臺》防已黃芪湯 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方見風溼中)。(金匱要略。水氣病。附方)【藥物組成】 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 白朮七錢半 黃芪一兩一分(去蘆) 【煎服方法】 右剉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

13. 旋覆代赭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2、主要症狀(水飲證+胃氣虛證):

(1)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脅脹滿、短氣或腹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者頭面、肢體浮腫;

(2)胃氣虛證:心下痞滿,納差,乏力,少氣懶言。

3、可伴隨症狀:或者胃脘冷痛,或者頭暈咳喘,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膩,脈沉弦遲澀。

[條文薈萃]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石湯主之。(161)【藥物組成】 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 代赭石一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煎服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14. 栝樓瞿麥丸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小便不利而腹滿或肢體浮腫,口渴明顯者。

2、主要症狀(少陰病+水飲證):

(1)少陰病:素來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覺睏倦感;

(2)水飲證:胸脅脹滿、短氣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

3、可伴隨症狀:或者自下利。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者微細無力。

[條文薈萃]

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栝蔞根二兩 茯苓三兩 薯蕷三兩 附子一枚(炮) 瞿麥一兩【煎服方法】 右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15. 當歸散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血淤輕證):腹痛,或者拘急,綿綿作痛,痛有定處。婦女經閉,或者痛經,帶有血塊。

2、主要症狀(陽明煩證):煩滿不得臥,手足發熱,小便微黃。

3、可伴隨症狀:

(1)水飲輕證:小便不利,胸脅脹滿,或腹滿,或心下痞滿,或者眩暈耳鳴。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2)或者身體怠懶,或者頭暈胸悶,或者口苦,或面色不榮,或者婦人素來有半產。

4、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黃,脈沉或者弦滑。

[條文薈萃]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9)當歸 黃芩 芍藥 川芎各一斤 白朮半斤 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16. 當歸芍藥散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血淤輕證):腹中諸疾痛,或者拘急,綿綿作痛,痛有定處。婦女經閉,或者痛經,帶有血塊。

2、主要症狀(水飲證):小便不利而肢體浮腫,胸脅脹滿、短氣,或腹滿,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或者眩暈耳鳴。

3、可伴隨症狀:或者面色不榮,或者少氣乏力,或者腰痛。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或者白厚膩,脈沉或者弦滑。

條文薈萃]

婦人懷娠,腹中休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谷不化,脾氣衰則鶩清,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芎藭半斤,一作三兩 茯苓四兩 澤瀉半斤 白朮四兩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17. 炙甘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1)心悸;(2)咯吐涎沫,量多。

2、主要症狀(表寒證+陽明虛熱證):

(1)表寒證:小便清(也有小便黃者),口唇淡白,面部無華或者青白,無三陰證。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2)陽明虛熱證:心中煩躁,咽乾口燥,失眠多夢,四肢痠疼,手足心熱,潮熱盜汗。

3、可伴隨症狀(桂枝湯輕證):發熱,汗出,惡風寒,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4、舌苔脈象:舌質淡而嫩、有光澤,苔薄白或者薄黃,脈細弱,或者兼有結代。

[條文薈萃]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之。(177)《千金翼》炙甘草湯(一雲復脈湯) 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附方)《外臺》炙甘草湯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附方)炙甘草湯:甘草(炙,四兩) 生薑(切,三兩) 人參(二兩) 生地黃(一斤) 桂枝(去皮,三兩) 阿膠(二兩) 麥門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棗(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18. 溫經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

(1)腹中或者臍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處,或者癥病;

(2)月經病:婦女經閉,或者痛經,帶有血塊,或者產後惡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狀(太陰證+陽明虛熱證):

(1)太陰證:平素可有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時腹自痛,口內清涎沫多;

(2)陽明虛熱證:身熱有汗,心中煩躁,咽乾口燥,失眠多夢,四肢痠疼,手足心熱,小便黃。

3、可伴隨症狀:或者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膚粗糙伴有脫屑;或者汗出、惡風;或者頭痛。

4、舌苔脈象:舌質暗淡,舌苔白或者微黃,脈滑微數,或者澀。

[條文薈萃]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9)溫經湯方 吳茱萸(三兩) 當歸 川芎 芍藥(各二兩) 人參 桂枝 阿膠 牡丹皮(去心) 生薑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19.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腹痛喜溫喜按。

2、主要症狀(太陰證):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無華,平素可有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口內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氣懶言。

3、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脈沉細微弱。

[條文薈萃]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18)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方見痙中)產後腹中疼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3)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20.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

(1)失精家證:男子失精,女子夢交,也包括了精微物質長丟失耗盡者;

(2)神志病證:心煩失眠多夢,心悸或怔忡,易驚恐,心神不寧(或心神不定);

(3)汗出異常證:盜汗、自汗、半身出汗。(注意: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的汗出異常的時候往往已經出現了神志病證;神志病證或可或無兼有汗出異常證)

2、主要症狀: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無口乾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隨症狀(桂枝湯證):發熱汗出,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嫩紅、溼潤,舌苔薄白或苔少,脈浮大弱或芤。

[條文薈萃]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21. 黃土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下血,先便後血。

2、主要症狀(厥陰寒熱錯雜厥陰證=陽明證+太陰證或者少陰證):

(1)陽明證:心中煩躁,身熱有汗,口乾煩渴,面色潮紅烘熱,小便黃。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便是。

(2)太陰證: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無華,平素可有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時腹自痛,口內清涎沫多;或者少陰證: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舌苔脈象:舌質淡紅或者偏紅,舌苔薄,或者黃白相夾,脈沉細數無力

[條文薈萃]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金匱要略。驚悸{MOD}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15)黃土湯方 (亦主{MOD},衄血。) 甘草 乾地黃 白朮 附子(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中黃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22. 柏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MOD}不止,伴有煩熱,腹痛。血虛症明顯者。(出血多,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眩暈心悸)

2、主要症狀(太陰證):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無華,平素可有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口內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氣懶言。

3、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白,脈沉弱[條文薈萃]{MOD}不止者,柏葉湯主之。(金匱要略。驚悸{MOD}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14)柏葉湯方 柏葉 乾薑(各三兩)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23. 赤小豆當歸散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

(1)痔瘡,便血(或者膿血),先血後便,血色鮮紅者;

(2)瘡癰成膿者;

(3)目赤如鳩眼,視物昏花者。

2、主要症狀(陽明輕證):小便黃,心中煩躁,口渴(非口乾舌燥等白虎加人參湯證),汗出,不惡寒,反惡熱,手足心熱。以上症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3、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者微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條文薈萃]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一本此有黃字)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13)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方見狐惑中)(金匱要略。驚悸{MOD}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16)赤小豆當歸散方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幹) 當歸三兩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24. 膠艾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徵症狀:

(1){衄血,便血,或者出血傾向;

(2)腹中或者臍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處,或者癥病;

(3)月經病:婦女經閉,或者痛經,帶有血塊,或者產後惡露不下或者量少。以上血虛症明顯者。(出血多,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眩暈心悸)

2、主要症狀(陽明虛熱證):

(2)陽明虛熱證:身熱有汗,心中煩躁,咽乾口燥,失眠多夢,四肢痠疼,手足心熱,小便黃。

3、舌苔脈象:舌質紅,少苔或者無苔,脈細滑數。

[條文薈萃]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4)芎歸膠艾湯方(一方加乾薑一兩。胡洽治婦人胞動無干姜。) 川芎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四兩) 乾地黃(六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