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湖“三城”工程全面推進

45個重點產業項目加速推進,盛仕塘等水面資源加快開發;西太湖國際醫療器械城升級為常州城市會展中心;在健康產業“市廳共建”基礎上,積極創建國家醫療旅遊先行區,推動細胞產業應用技術研究院等重大項目落地;常州大學二期工程、南部片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加快建設,武進高級中學今年9月正式開學……記者日前在西太湖科技產業園見到“一湖活水”,備感振奮。

作為全市產城融合發展的核心板塊,西太湖自2011年籌備花博會以來,園區在道路交通、景觀綠化、市政設施等方面的基建投入超過100億元,生態廊道、景觀河道、城市綠地、郊野公園錯落有致,城湖一體、水綠相依;2011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成立以來,持續打響“東方碳谷”品牌,醫療健康產業每年增速超過20%,同時成為省現代服務業、電子商務集聚區,7家企業在境內外主板上市、10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園區在省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位列第7位,在省級經開區中排31位,均比上年度提高5位。

攤開地圖,70.5平方公里的西太湖園區佈局明朗,由北往南依次“疊加發展”——河新路以北,“一產+三產”,保留基本農田,做優生態農業,規劃田園鄉村;河新路至延政路,“二產+三產”,發展新興產業,佈局重大項目,逐步形成禮河片區、石墨烯小鎮、湖濱社區、常州大學“四大組團”的城市街區;延政路以南,打造濱湖生態景觀和城市社區,規劃了蘇澳合作園區,引進了一批高端住宅、商業、教育、醫療等項目,城市開發資源儲備充足。

“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機遇,加快城市空間重塑和產業更新。”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戴志華表示,武進明確了生態濱湖區、現代智造城“一區一城”的戰略目標,為西太湖進一步提振信心、注入動能。圍繞生態型、創新型、經營型濱湖新城,園區將努力承接更多的科創、人才、項目資源,建成長三角技術創新和轉化中心、醫療旅遊先行區、常州城市新中心。“十四五”期間,園區要實現“城市人口、GDP、畝產貢獻、財政收入”的倍增,成為武進乃至常州的戰略重心。2020年,園區GDP、規上工業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畝均工業稅收等主要指標均要增長10%以上。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西太湖將全力做好“三城”文章。一是依水定城、花都水城,依託14平方公里湖面、14公里岸線,進一步打造綠色敞開的生態空間,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實施精細管理,實現“產、城、人、水”的和諧共生,努力成為常州“城市客廳”。二是創新驅動、科技新城,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服務好常州大學整體發展,建設一批創新中心、企業總部、研發社區和科創走廊,打造長三角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支點和區域增長極。三是產城融合、健康樂城,聚焦大健康產業垂直多元化佈局,囊括研發、製造、會展、醫療和文化旅遊,讓“健康”元素覆蓋到城市發展和城市服務的全過程,提升“宜居、宜業、宜遊、宜學”水平。

“水大魚大,關鍵是引蓄大水好水,從而容納更多的大魚。”戴志華說,生態和人才是引領未來的絕對動力,高端人才追尋生態走、產業跟著高端人才走、一般人才跟著產業走,西太湖完全有條件乘勢而上。園區剛發佈了緊缺高端人才政策,給予引進人才的企業最高500萬元的落戶獎勵、個人最高100萬元的購房補貼,今年要拿出5000萬元兌現政策。

目前,起跳摸高、勇爭一流的發展氛圍愈加濃厚。在新成立的西太湖健康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李小俊告訴記者,園區已集聚健康產業相關企業近400家,對標日本靜岡國際醫藥谷,已規劃“兩軸一廊六片”大健康產業空間格局,在研發、製造、會展、旅遊、治療等各環節“掛圖作戰”。園區也著力打造機關“英雄文化”,評出首批“十大標兵員工”。 馬浩劍 沈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