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口位於祁連山中段,高大險峻的祁連山這裡被東西劈開,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峽,即是歷史上稱作大斗拔谷。由此向南可通河湟、向北可達甘涼,是著名的險關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數萬之眾進軍河西走廊,在這裡逢山開路,橫空出峽,直搗單于王老巢,使西漢王朝打通了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隋朝時,隋煬帝在大破吐谷渾之後,決定在張掖召見27國使者,召開萬國博覽會。這是絲綢之路的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時間最早的盛會。雖說隋煬帝行至扁都峽突遇六月飛雪,士卒凍死者大半,伴隨他西行的愛妃也因突遇奇寒,身染疾患,未及出峽,即長眠於此,但聲勢空前的萬國博覽會亦顯我中華聲威。
今天,扁都口著名的風光旅遊區,每年進入夏季這裡都會是一派碧雲天、黃花地的田園風光,是很多人的嚮往也是很多人的迷戀。但那一幕幕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仍然掛在人們的心間。當年,跟隨隋煬帝出行的愛妃的墳墓緊鄰227國道,是一座小山的模樣,其上長滿了萎萎芳草,在向世人訴說著那段哀婉的故事。而在藍天碧草間或佇立或奔騰或遊蕩的軍馬,更是喚回了人們對於漢唐盛世的歷史記憶,也會想起李白、王維、高適、岑參、王昌齡就經由此峽西出陽關,寫下的那些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邊塞詩名篇。
我們要說的是,在這條峽谷內,透過層巒疊嶂,人們還隱約可見一條小路蜿蜒盤旋在崎嶇的半山腰。在那條小路上,還濺灑著當年曾被馬匪押解到西寧處決的紅西路軍戰士的斑斑血跡。而今那些血跡早已化作了峽內爛漫的山花、青青的芳草、清澈的溪水,化作了肥壯的牛羊、悠揚的牧歌。
我們還要說的是,在這條峽谷內,還上演了現代戰爭史上奇蹟般的一幕。1949年9月18日,王震將軍率領數萬大軍“明月出天山”,勢如破竹,擊潰馬家匪幫,一舉解放了河西諸域,為挺進新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青山不老,幽谷為證,那些浴血奮戰而長眠於峽內的烈士們必將與扁都峽萬古長存。與他們始終相伴,並讓我們今人不斷追憶的還有一首歌,一首戰歌——《凱歌進新疆》。
白雪罩祁連,
烏雲蓋山巔,
草原秋風狂,
凱歌進新疆。
1949年9月9日,王震將軍率第一兵團到達剛剛獲得解放的西北重鎮——西寧。當日上午,將軍就接到了上級迅速向河西進軍的電令。臨出發前,將軍忽然想到了一個人——王洛賓。那時,王洛賓才新參軍不久。將軍叫來宣傳部部長馬寒冰,要他特別關照王洛賓,並配發一匹比較老實的馬讓王洛賓騎著,便於王洛賓和戰士們一起行軍,在戰鬥中體驗生活,為他在部隊搞創作提供條件。
9月14日,部隊進入終年積雪的祁連山。15日翻山時,又遇狂風、雨雪和冰雹的襲擊,行動異常困難,但廣大指戰員冒著嚴寒奮勇前進。王震將軍到達山上後,轉過頭看到漫山遍野的戰士,為了爭取寶貴的時間正向前艱難地行進,心中感慨萬分,他說:“我們的戰士非常偉大,我們的革命就是靠這些偉大的戰士,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而取得勝利的。”接著他又說:“烏雲把祁連山都遮住了,遙遠的草原無邊無際,我們翻過這座風雪祁連山,就可以勝利地向新疆前進了!”站在身旁的馬寒冰認真聽著,默默地把將軍的話記在心裡。
9月14日,部隊翻過了祁連山,馬寒冰把將軍的話整理了出來,整理成了前文中說到的4句詩,送給王洛賓,請他譜曲。王洛賓拿到歌詞,非常激動,反覆吟誦,眼前和胸中都是揮之不去的戰士們頂風冒雪,在祁連山中悲壯前進的場面。沒用多久,曲譜已呼之欲出。當夜,王洛賓又帶著激情將曲譜反覆修改,寫出歌曲的初稿,於第二天一大早,送給馬寒冰徵求意見。
馬寒冰看過後,非常高興,他說:“這個歌曲譜得好,唱起來很振奮人心!”隨後,帶著王洛賓一起向王震彙報。將軍聽後十分讚賞,但不認為詞作者是他本人。馬寒冰說:“這歌詞的確是您那天說出來的。”將軍說:“我也就隨口一說。”這讓馬寒冰感到很為難,因為這首歌是要印發到部隊,讓每一個戰士都會唱的。
最終,馬寒冰考慮到四句歌詞的原意確實出自王震將軍之口,在印發歌曲時,仍把歌詞的作者寫為王震。9月底,一兵團政治部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官兵學唱戰歌《凱歌進新疆》。此後,我十萬解放軍就唱著這首由王震作詞、王洛賓譜曲的戰歌,浩浩蕩蕩地向新疆大進軍了。
短短的4句詩,在歷史的細節裡抖落出的不僅僅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重述這段歷史,為的就是讓人們看到革命先輩身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與個人品格,分明地,它亦是我軍 “凱歌進新疆”,並取得最終勝利的法寶之一。如今的扁都口山花爛漫、芳草青青、清澈的溪水與肥壯的牛羊一起伴隨著悠揚的牧歌,但先輩的足跡與經歷永遠值得人們追尋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