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第十人口大縣:人口超130萬,為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漢末三國近百年的亂世中,郭嘉這個人物的戲份並不算多,從公元196年其輔佐曹操至公元207年英年早逝,其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時間不過短短12年,但郭嘉卻是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之一,被後世之人稱為鬼才。

河南第十人口大縣:人口超130萬,為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郭嘉是曹操集團前期最主要的謀士之一,跟隨曹操四處征戰十餘年,大小戰役建功無數,在官渡之戰及曹操平定北方的過程中功不可沒。此外,郭嘉與曹操的私人關係極好,猶如朋友一般,出則同車坐則同席,可惜的是公元207年郭嘉在跟隨曹操北征烏桓時病死於軍中,年僅三十八歲。

郭嘉為東漢潁川郡陽翟縣人,即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河南第十人口大縣:人口超130萬,為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禹州市是河南省縣級市,位於河南省中部,由地級許昌市代管,市境東鄰長葛市、許昌市建安區,南連襄城縣、郟縣,西交汝州市,北接登封市、新密市、新鄭市。

陽翟縣+潁川郡

上古時期今境為夏部族活動中心,禹因治水有功被封於夏地史稱“夏禹國”,夏朝建立後長期定都於此,故稱為夏邑。商朝時為歷國,西周時為歷邑,春秋時期為鄭國別都櫟邑。公元前683年北方翟人佔領櫟地,又因其地位於嵩山之陽,遂改名陽翟

河南第十人口大縣:人口超130萬,為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戰國初年公元前408年,韓國國都遷至陽翟,此後長期為韓國國都所在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後設潁川郡,潁川郡治陽翟縣,陽翟縣治今市區,秦朝及兩漢時延續不變,曹魏黃初二年即公元221年潁川郡遷治許昌縣。

南北朝時期,今境屬北朝統治區域,東魏興和元年即公元539年設陽翟郡,陽翟郡治陽翟縣,隋朝建立後公元583年陽翟郡被廢。唐朝時陽翟縣隸屬於許州,北宋時隸屬於潁昌府。

陽翟縣+鈞州

金朝時於公元1182年設潁順州,公元1184年潁順州改名鈞州,鈞州治陽翟縣,鈞州轄境約相當於今禹州、新鄭二市及周邊地區,元朝時延續不變。

河南第十人口大縣:人口超130萬,為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禹州

明朝建國後次年,即公元1369年,陽翟縣併入鈞州,今境屬鈞州直轄。明朝萬曆三年即公元1575年,為避皇帝朱翊鈞諱,改鈞州為禹州,因此地為夏禹所居,故以禹為名,清朝時延續不變。

民國二年即公元1913年,禹州改為禹縣。新中國成立後,禹縣先後隸屬於河南省許昌專區、許昌地區、許昌市,1988年禹縣被撤銷,改設縣級禹州市

縱觀禹州歷史,其古為禹封地和居住之地,夏朝時曾為國都,戰國時期曾為韓國國都,自公元前230年設陽翟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建縣歷史。秦漢四百多年間陽翟縣一直為潁川郡治所,魏晉之後地位逐漸下降,金朝時公元1184年於陽翟縣設鈞州持續近二百年,明朝建立後陽翟縣併入鈞州,在歷史上延續1600年的陽翟縣消失

河南第十人口大縣:人口超130萬,為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明朝後期公元1575年鈞州改名禹州,民國初改稱禹縣,1988年複名禹州。禹州市總面積1461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20個鎮,2個鄉,全市戶籍人口130.38萬人、常住人口116.15萬人,戶籍人口規模全省第十、常住人口規模全省第五。

禹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主要歷史人物有:晁錯是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即位後升任御史大夫,後因削藩激發七國之亂被漢景帝腰斬;劉德升是東漢後期著名書法家,為行書書法創始人,被後世稱為“行書鼻祖”;褚淵為南朝宋、齊宰相、外戚、南齊開國元勳,南齊時封爵南康郡公;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馬文升是明朝中期名臣、詩人,歷仕五朝,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

對於禹州的發展,你如何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