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膜棉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擺脫“白色汙染”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種植區,目前已是100%覆膜種植棉花,但地膜成了新疆棉田“白色汙染”的禍首。“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團隊率先開展早熟、耐低溫、耐鹽鹼的無膜棉新品種選育,成功培育出中棉619,攻克了無膜棉品種選育和無膜栽培技術等難題。”10月7日,在新疆阿拉爾市舉行的“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中期總結暨無膜棉現場觀摩會”上,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黨委書記潘燕榮說。

新疆佔我國植棉總量的80%以上,地膜覆蓋能增溫保墒、抑制雜草和防病抗蟲等。“然而,新疆棉田隨著地膜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土壤中殘膜量逐步增加,耕地質量逐步下降。嚴重影響著新疆機採棉的品質。”潘燕榮說。

解決地膜“白色汙染”迫在眉睫。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將“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於是,在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我國棉區鄉村振興綠色發展與現代化戰略研究”支持下,喻樹迅及團隊選育出的新品種“中棉619”,在南疆無膜覆蓋條件下生育期120天,霜前花率95%,平均產量可達350公斤/畝。該品系還具有特早熟、耐鹽鹼、耐低溫的特性,可保障棉花在無膜覆蓋條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該團隊研發的“南疆無膜棉新品種培育及其配套技術”入選2019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被同行專家評定為“解決棉田殘膜汙染的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技術”“為徹底解決棉田殘膜汙染創新了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技術途徑,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等。

記者李禾

原標題:無膜棉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擺脫“白色汙染”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