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號召提出一週年之際,《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前往黃河流域部分省區,近距離感知建設幸福河的各方努力。

文 |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吳麗華 王玥

夏秋之交的黃河入海口,河水奔騰,滾滾入海。極目遠眺,綠色蘆葦隨河水一路鋪陳,大片大片的水域點綴其間,偶爾還有一隻只鳥兒飛起飛落。

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2020年7月17日,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碧波萬頃,植被茂盛,一片生機盎然。圖/視覺中國

這還不是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最美的時候。“等到深秋,蘆花飛雪,赤鹼蓬變成大片的紅地毯,百萬候鳥棲息,才是最美的時候。”當地工作人員說。

黃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在世界河口溼地生態系統中極具特色,其資源稟賦和生態功能具有全球性保護價值和國家代表性。

——全球共15種鶴,這裡有7種;亞洲有3種天鵝,這裡全都有;世界上9條候鳥遷徙路線,這裡佔了兩條,每年有600萬隻鳥兒經此遷徙,被譽為“鳥類國際機場”。

然而,這裡並不是一直這麼美。

黃河斷流的那些年,這裡一度河床乾透,海水倒灌,草木枯死,鳥鳴遠去。黃河三角洲的今非昔比,是黃河全流域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針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特點,國家在黃河治理中實施了全河水量統一調度,開展了河源區修復保護、黃土高原保護治理、黃河口溼地以及烏梁素海、白洋淀等生態補水,進行了“調水調沙”等積極科學的生態文明建設探索與實踐。

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拍攝的黃河岸邊的蝦池。圖/IC photo

科學治理換來了黃河三角洲蘆葦疊翠、檉柳搖曳、百鳥歡騰,也實現了黃河連續21年全年不斷流,黃河生命逐步恢復健康。

不過,黃河治理並非一勞永逸,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一週年之際,《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前往黃河流域部分省區採訪,近距離感知在建設幸福河過程中各方的努力。

從“三年兩決口”到歲歲安瀾

千百年來,奔騰的萬里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至今日,黃河流域仍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條流經9省區、全長5464公里的全國第二長河,流域省份總人口占全國30.3%,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26.5%。

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河南三門峽,築牢沿黃生態安全屏障,荒坡變梯田,綠毯鋪兩岸。圖/視覺中國

但是,由於沿岸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黃河長期以來災害頻發,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

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多淤、多決、多徙”的黃河曾是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難題。

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1855年至1938年花園口扒口改道的83年中,僅黃河濟南河段就發生87次決溢災害,決口口門達112個。

不過194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歷史得以改變,新中國成立至今,黃河70多年不決口,20多年不斷流。

“黃河寧,天下平。”這個歷史上人們的美好願望,在新中國黃河人的努力下成為現實。

標準化堤防鑄就堅固屏障

初秋時節,沿山東濟南黃河標準化堤防而行,水波粼粼、楊柳依依。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下稱“黃委”)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已經不僅是黃河安瀾的防洪保障線,還是人們休閒旅遊的風景區和黃河高質量發展的名片。

曾與“鳥巢”、國家大劇院、首都機場T3航站樓這些享譽世界的建築精品同步登上“魯班獎”領獎臺的濟南黃河標準化堤防一期工程,訴說著整個黃河大堤標準化管理的成就。

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山東省東營市,雪蓮大劇院是黃河流域最具魅力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圖/IC photo

沿黃河順流而下,經過標準化改造的堤頂路已經從上游一路修到河口,道路兩旁柳枝搖曳,芳草萋萋,汽車飛馳,如在畫中。黃委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由於按照全國統一標準修築的標準化堤防車少路好,甚至吸引了不少市民來黃河大堤練車。

正是這樣不斷升級的黃河堤防改變了幾千年來黃河為害沿岸的歷史,實現了70多年不決口,保證了黃河安瀾。

從194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展大規模的黃河大堤加高培厚,修復了千瘡百孔、殘破不全的堤防,將歷史遺留下來的秸料埽壩全部改建為石壩,把過去低矮殘破的大堤加高到11米以上,堤防加寬到50~100米,使千里黃河堤防成為防汛抗洪的重要屏障。

但是,黃河洪水依然是我們的心腹大患,黃河防禦洪水的堤防工程體系還存在大量薄弱環節,泥沙大量淤積致使下游懸河形勢不斷加劇,依然危及濟南黃河堤防的安全。

黃河下游河床已經普遍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米,險段在7米以上,懸河形勢加劇。隨著用水量的增加,斷流頻發使得大量泥沙淤積在河道,河床抬高加速,衝淤變化異常複雜,更進一步加劇了決口改道的可能。因此,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被提上議事日程。

按照“上攔下排、兩岸分滯”治理方略,2004年起,國家斥巨資實施了黃河下游南岸的標準化堤防工程建設,建成了由堤防、險工、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滯洪區組成的高標準防洪工程體系,“放蕩不羈”的黃河水得到了有效控制,歷史上“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局面徹底改變。

目前,黃河沿岸的標準化堤防不僅有效緩解了“地上懸河”對黃河兩岸安全的威脅,改善了生態環境,花園口、筒瓦廂等一批歷史上黃河決口、為害嚴重之地成為著名水利風景區。

即便如此,黃河含沙量大、下游河勢遊蕩多變的特點之下,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為進一步提高工程安全穩定性,解決重點河段的堤河危害,黃委組織開展了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可研報告編制。主要包括新續建控導工程64處,改建加固險工、控導及防護壩1429道,堤河治理7段,估算總投資74.97億元。

與此同時,為建設幸福河築牢安全閘,工程建設正在強力推進。“9·18”重要講話發表以來,全河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和各參建單位全力加快工程建設,在建工程累計完成投資98.68億元。

精打細算高質量發展

作為母親河,歲歲安瀾只是基礎。

黃河如何用僅佔全國2%的水資源量,承擔全國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也考驗著黃河治理者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智慧。

控制總量、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是黃河水資源合理高效利用的總思路。在黃委黃河水資源管理與調度大廳裡,實時變化的水資源管理和調度系統顯示流域內各省區的水資源分配及執行情況。總量不足的情況下,來多少水、用多少水,如何節約用水、合理分配,在整個黃河流域都有著精準的數據。

以深處西北內陸、缺水問題由來已久的寧夏為例,這些年來,寧夏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水瓶頸制約,因地制宜,綜合施策,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實踐,走出了一條幹旱缺水地區解決發展用水問題的有效路子。

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寧夏銀川,航拍黃河及黃河兩岸。圖/視覺中國

2005年以來,寧夏全區人口增加98萬,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GDP增長了5.2倍,工業增加值提高了4.5倍,但取水總量減少8.17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85.5%、76.8%,引黃取水量由最高89億立方米穩定到目前的65億立方米左右,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白耀華表示,每年寧夏分配的平均可耗用黃河水是40億立方米左右,必須精打細算。

一年來,黃河流域各地區各部門都在繼續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大力推動農業、工業、城鎮領域節水。

水利部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許文海介紹,水利部大力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加快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推廣噴灌、微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與面積,黃河流域農業節水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黃河流域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562,耕地實際灌溉畝均用水量319立方米,節水水平總體優於全國水平。

“一年來,我們嚴格落實黃河流域的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管理,確保黃河水得到有效利用。”黃委水資源管理與調度局副局長程豔紅介紹。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黃河干流9省(區)合計耗水量為242.93億立方米,比年度計劃分配指標的248.14億立方米少5.21億立方米。

時間倒回到上個世紀,黃河還在為頻繁斷流困擾。尤其是90年代,幾乎年年斷流。1997年,一些河段斷流時間長達226天,斷流河段長度704公里,給兩岸生態和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1998年1月,163名院士聯名呼籲拯救黃河,保證黃河不斷流。當年12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水利部聯合頒佈實施了《黃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幹流水量調度方案》和《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授權黃委統一管理和調度黃河水資源,從翌年3月1日黃委發出第一份調水令至今,黃河實現了連續21年不斷流,保障了流域及相關地區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供水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年度計劃和月、旬調度方案的基礎上,今年水量調度關鍵期,黃委還首次開展旬調度指令執行情況通報,對水庫洩流、主要斷面流量及省區用水實行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強監管,密切跟蹤監視水、雨情變化和用水變化情況,精細調度骨幹水庫,實現水庫洩流過程與用水過程的精準對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月方案的基礎上,2020年黃委共下達調度指令17份,9次調整龍羊峽水庫洩流,8次調整劉家峽水庫洩流,16次調整小浪底水庫洩流。

生態補水“扮靚”母親河

高質量發展目標之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2020年7月,在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在黃河口現行流路口門處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1世紀以來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

這種據說味道極其鮮美的洄游魚類的出現,讓黃委工作人員萬分激動,這有力說明了黃河生態調度的顯著成效,背後更是黃河全流域生態調度的有力支撐。

黃委河口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8日,為推動河口地區生態環境改善和高質量發展,黃河三角洲地區已經實現生態補水6億立方米。

一年了,母親河如何成為幸福河

2020年7月2日,黃河水從取水口源源不斷地流入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溼地,保護區內生機勃勃。

2008年以來,黃委結合調水調沙實施黃河下游生態調度,持續向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進行補水,增加溼地水面面積,提高地下水水位,修復黃河下游代表物種棲息地和魚類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態系統生態功能,有效促進黃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

尤其是從2018年起連續實施的黃河生態調水,極大改善了溼地生態環境,為河口地區魚類洄游和產卵提供了有利條件。河口溼地恢復區的明水水面已由統一調度前的15%增加到60%,區域內有1900餘種植物,鳥類數量達數百萬只,溼地生態系統實現良性恢復。

河口溼地之外,通過河源區修復保護、黃土高原保護治理以及烏梁素海、白洋淀等生態補水,黃河水流經之處正在發生著肉眼可見的變化。

“這裡曾經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經過科學治理,試驗區的韭園溝等5條小流域不僅不再向黃河輸送泥沙,而且變成了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示範區。”站在陝西省綏德縣辛店溝水土保持示範園,黃委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總工程師黨維勤如此感嘆。

水利部2019年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顯示,黃土高原地區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初步治理,主色調漸次由“黃”變“綠”。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源於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部在該區域實施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專項整治、塬面保護、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等水土保持工程。

2020年,黃委在往年實施下游生態調度的基礎上首次開展全流域生態調度,編制印發了《2020年黃河生態調度實施方案》,確定了黃河干流和7條主要支流26個斷面生態流量指標、河道外生態補水計劃及河口三角洲生態補水要求、骨幹水庫洩流指標及保障措施等。

目前,各斷面流量均達到預期指標,並塑造了維持河道生態廊道功能及滿足魚類繁殖生長關鍵期需求的流量過程,進一步改善黃河水生態水環境。

黃土高原、烏梁素海、白洋淀、河口三角洲……更充沛的黃河水補給,讓一顆顆明珠變得更加“健美”。綠樹鳥鳴,流水奔騰,黃河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之下,幸福河正奔騰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