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歷史故事:《古褒國與褒姒》連載75:褒姒悲劇的意義和價值


漢中歷史故事:《古褒國與褒姒》連載75:褒姒悲劇的意義和價值

褒姒的奇人奇事正是歷史個性的表現,不同於夏、商兩代的滅亡。褒姒個性所導致的西周的滅亡,蘊含著強烈的批判精神,即周幽王不應該隨意動用國家軍事設施和軍隊來取悅心愛的美人之笑,而導致失信,禍及國家的存亡,同時也揭示了歷史的個性存在及其文化價值,這一特殊視角,如揚雄說“子長多愛,愛奇也”,北宋歐陽修稱為:“博學好奇之士”。李長之先生稱司馬遷的好奇是“一種浪漫精神之最露骨的表現。”這種浪漫精神,充分展現了司馬遷歷史審美的鮮明個性。

漢中歷史故事:《古褒國與褒姒》連載75:褒姒悲劇的意義和價值

歷史上,每當帝王的情感戰勝了理性的時候,就會釀出歷史的悲劇。帝王是人,自然會有兒女私情,但深於情,專於情的帝王卻多為亡國之君。商紂專寵妲己,導致商朝滅亡;周幽王專寵褒姒,導致西周滅亡;唐玄宗專寵楊貴妃,遂導致“安史之亂”。最富於悲劇意味的無過於南唐李後主了。在故國黍離,社稷崩摧的危亡時刻,他依然眷戀那描摹愛情的詞曲,不愧為“詞中之帝”。他雖居帝位,但幾乎完全忘記了國君的使命,最終被宋太祖一杯藥酒結束了生命。李煜的悲劇,是將治國的工夫用於作詞,周幽王將治國的功夫用於討褒姒之笑。周幽王討褒姒之笑也是天下第一,真正的痴情,罕見的專注。但註定了亡國的悲劇。

漢中歷史故事:《古褒國與褒姒》連載75:褒姒悲劇的意義和價值

  • 毀滅中新生

褒姒城的“不好笑”與周幽王“萬方”尋找笑點的矛盾衝突,不僅沒有激化,最終以烽火戲諸侯而消解。在消解的過程中,恰恰引起第三方申侯的不滿和矛盾衝突的不可調和。矛盾衝突的轉化,實質上是周幽王廢立失道,違背立嫡長子宜臼為太子的禮制。這樣一來,周幽王和申候之間的矛盾衝突上升激化。這個矛盾衝突觸及到王位繼承,集團利益,便導致成社會矛盾衝突,最終演變成西周滅亡的社會悲劇,從而把夏、商、週三代積德累善的美德毀滅給人看。

來源:《古褒國與褒姒》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