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方洪波時代,從事業部制走向了自動自發!

美的最初是做電風扇起家的,曾經取得了全亞洲銷量第一的戰績。但是電風扇的毛利率極低,准入門檻也低,所以實際上賺不到什麼錢。而在做電風扇的過程中,創始人何享健敏銳地感受到了空調和小家電的發展趨勢。

美的方洪波時代,從事業部制走向了自動自發!

美的總部大廈

美的方洪波時代,從事業部制走向了自動自發!


這成為美的組織轉型的契機。

美的

事業部制


做空調跟組織轉型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空調的核心部件是微電機,它是一個新的產業鏈。並且,相對於電風扇來講,空調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對機械化、自動化的要求,對員工素質和組裝水平的要求都更高一籌。因此,在原有的生產電風扇的組織體系下,在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新的產業鏈是發育不出來的。這時,何享健不得不思考美的組織管理機制的轉型問題。

他在這個特定的階段得到的建議方案是——事業部制

所謂事業部制,就是將新業務獨立出來,構建新的組織架構和新的機制,並進行獨立核算。當時事業部制的最佳案例就是GE通用電氣。傳奇CEO傑克·韋爾奇用這個模式支撐起了GE的多個利潤中心,造就了通用的輝煌歷史。

於是,1997年,美的集團就把方洪波等一批人獨立出來,成立了空調事業部。

美的方洪波時代,從事業部制走向了自動自發!

此後,美的的電風扇業務開始萎縮直至消亡,但空調異軍突起,做到了八九百億的規模。隨後,小家電、小機電等新的事業部也紛紛崛起,每個新業務都能獲得一定靈活性,不會受到成熟業務團隊的擠壓。美的實現了全面的發展。

可就在這時候,事業部制的缺點也暴露得很明顯:

儘管美的各個事業內部是高度統一的,但大多各自為政,各有各的理念和方法,甚至工資待遇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樣一來,各事業部之間就產生了嚴重的衝突。

尤其,當美的在面向國際化、開始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時候,發現所有的資源都分散在各個事業部手裡,總部無法及時調動資源給到一線生產力團隊,實際上集團的整體步伐是越來越笨重了。

美的

“789工程”

其實在美的試行事業部制的同時期,華為也得到了同一套方案的建議,但是被否決了。任正非認為GE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費者和客戶群體,而華為是單純的通訊設備供應商,客戶只有一類,不可能照搬GE的機制。他還提出,華為要建事業部,只能建模擬事業部

現在我們知道,他所謂的“模擬事業部”指的是那套著名的“激勵機制”——鐵三角模式。將企業變成平臺,一線團隊變成許多個作戰單元,

每個單元都包含了“方案專家、交付專家、客戶經理”三方,形成自管理,自協同


美的方洪波時代,從事業部制走向了自動自發!


方洪波執掌美的後,進行了一系列變革舉措。他把散在各個事業部的同種功能集聚到總部,設計了一套叫做“789工程”的管理機制——7個平臺,8項職能,9大事業部,事業部下面是各個作戰單元。

總部變革為對一線作戰單元賦能的平臺。七個平臺指的是物流平臺、電商平臺、售後平臺、創新平臺、金融平臺、國際化平臺、採購平臺。過去這些職能都是散放在事業部的。現在形成了合力,擁有了對整個集團的資源配置和對一線業務單元賦能的能力。

說起來,這和華為鐵三角是同一個邏輯,都是基於一線生產力單元構建自管理體系。那麼“789模式”和美的之前的“事業部制”根本區別在哪裡呢?

798工程看似只是收回事業部的某些權力,劃小經營單元,實際上整個組織架構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的事業部都是自上而下的層級式管理,現在變成了自下而上的員工自管理。總部的也從發號施令的“指揮中心”變成支持作戰的賦能平臺,一線生產力單元也能夠及時與總部達成信息交換,發揮更大的創造餘地。

那麼它的效率怎麼樣呢?

方洪波推行這項機制,過程中確實遇到了種種阻力。很多人一開始就撂挑子,美的業績一度也出現過大幅下滑的情況。但是何享健始始終鼎力支持,毫不鬆動。

果然兩年後美的的業績已經開始逆勢上揚。在未來,相信這套機制將會發揮更大的威力。

美的方洪波時代,從事業部制走向了自動自發!


美的這一機制改革,再一次為我們很多企業明確了組織變革的方向。谷歌、Netflix、華為,海爾,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都通過機制設計,構建了基於一線生產力單元自管理的平臺化組織

。許多來到《股權激勵》課堂的學員,如王力安全門業、東鵬陶瓷、劉一手火鍋、保寧醋集團、神州數碼等等也都在著手建立一套這樣的機制,通過對一線盈利主體的支持賦能讓企業自下而上自動運行。這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