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孩子的起步作文,先從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始

小學生怕寫作文,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三年級是孩子的起步作文階段,可以引導孩子先從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始,有了內容可寫,孩子下筆可就輕鬆多了。


三年級孩子的起步作文,先從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始

觀察家中的小寵物。

很多家庭都會養小寵物,有的養小貓,有的養小狗,有的養熱帶魚......這些也是孩子的小夥伴。可以引導孩子每天多觀察觀察這些小寵物,這些就會成為孩子筆下栩栩如生的作文素材。

  • 準備一個小本子,記錄每天的觀察,每天寫上三句話。

專門給孩子準備一個小本子,讓孩子把自己每天的觀察記錄在本子上。有時間就多寫幾句,沒時間就少寫幾句。最少也寫上三句話吧。這樣一個星期記錄下來,孩子可能記錄不少呢。

有個孩子觀察他家的小狗,記錄下來:

它喜歡哼哼叫和汪汪叫。

“你要幹什麼?”“王子”在我面前哼哼時,我問他。

它汪地叫一聲,晃一晃腦袋,表示想要出去。

“現在還想幹什麼?”當我們走出院子時,我接著問它。

“王子”又汪地叫一聲,朝鐵路那邊跑去。

孩子正是通過觀察,發現了自己家的小狗的叫有兩種,一個是哼哼叫,一個是汪汪叫。孩子就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如實記錄了下來,語言非常形象生動,活靈活現。

這就是觀察和記錄的魅力。

有很多孩子不會寫作文,不知道寫什麼,家長就讓他讀一些優美的詞語,摘抄積累下來。但是孩子讀了好多文章,也摘抄了好多詞語,還是不會寫作文?是因為那些詞語跟孩子的生活並沒有建立聯繫,孩子雖然積累了一些好詞,不會用,用不上。

在三年級起步作文的時候,應該把視角轉向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細緻的觀察生活,真實的記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突然就會寫作文了,因為他只需要把他記錄的觀察的組裝起來,就是一篇非常生動的作文。

還接著說前面觀察家中的小狗。今天觀察記錄它的叫,明天觀察記錄它的睡,後天觀察記錄它的玩兒。每天可以觀察5分鐘,然後記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就等於是孩子跟小狗玩兒了,還積累了作文素材,孩子會很喜歡做這件事兒的。

觀察周圍環境中的植物

我們身邊除了小動物,還有許許多多的植物。

有的家中養了一些花花草草,有綠蘿、君子蘭,或者是仙人球等等。

即使家中沒有養花草的習慣,那麼在自己小區周圍或者是附近的街心公園裡,會有很多的植物。就讓孩子選擇其中的一種,持續的觀察。有的時候可這個觀察可以持續一年,觀察在四季更迭中植物的變化。

  • 藉助觀察記錄卡,記錄觀察所得,並標註上日期。

家長可以給孩子設計一些觀察記錄卡,來長時間的觀察某一種植物。可以每天觀察的時間就是兩三分鐘,或者是一個星期只觀察一次。但是每次觀察都寫一張記錄卡。一年下來,孩子對這種植物在四季的變化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三年級孩子的起步作文,先從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始

觀察記錄卡的欄目,可以根據不同的植物,設計不同的觀察條目。


三年級孩子的起步作文,先從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始

還可以給所觀察的事物拍個照,旁邊附上孩子的觀察記錄。

觀察的時候,孩子可以仔細地看一看,也可以摸一摸,聞一聞。還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通過這樣細緻的觀察,孩子能夠發現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季節裡的變化。從而能夠表達自己強烈的觀察感受。這種情況下再寫作文,既能寫出事物的特點,也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觀察自己熟悉的人。

寫人的作文是最難寫的。可以先引導孩子從觀察自己最熟悉的人開始。

孩子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孩子的同學老師等等,引導孩子觀察自己最熟悉的人,孩子就特別能夠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了。

  • 寫人物觀察日記。

熟悉的人,每天都會看到他,每天都會跟他接觸,每天也會發生自己跟他的事兒。可以把這些觀察寫成觀察日記。

寫了觀察日記,可以跟被觀察的人一起交流交流,讓被觀察的人也看一看自己的日記,給自己提提意見。人物肖像描寫是不是抓住了人物的特徵啊?人物的語言描寫是不是符合人物的身份呢?人物的動作描寫是不是細緻啊?人物的神態描寫、人物的心理刻畫等等。

人物的這些方面,都是通過事情的描繪表現出來的。觀察日記中就寫一寫熟悉的人所做的事兒。寫了五六篇之後,孩子就會發現,所熟悉的這個人,所做的這些事情中,最典型的最能表現他精神品質的是什麼事兒。當寫這個人的作文的時候,就選擇其中最典型的事情來表現人物最可貴的品質,孩子筆下的人物就寫活了。

孩子在觀察、寫日記、選擇典型事件,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會了素材的取捨。

最後的話

觀察是作文的開始,當孩子養成了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並且會觀察,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寫作文的時候就掌握了第一手素材。

觀察家中的小寵物,觀察周圍環境中的植物,觀察自己熟悉的人。

準備一個小本子記錄每天的觀察,觀察記錄卡,觀察日記,都是培養孩子觀察力好工具。

歡迎關注@禾頁老師


專欄

一年級上冊語文學習

作者:禾頁老師

9.9幣

24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