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文/西貝娃娃經

引言

最近養成一個習慣,每天追教育熱點發幾條微頭條。在編輯微頭條和與網友的互動中,我發現很多網友——大概也都和我一樣,是家長,對如何開展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教育頗為煩惱。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我,我也在尋找答案的路上。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既有普遍的規律性,也有獨特的差異性。我想,要想對孩子開展合適的家庭教育,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孩子普遍的心理規律。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適合的家庭教育應當遵循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才能行之得當。如果不瞭解兒童的心理規律就胡亂進行家庭教育,那家庭教育必定取得不了好的成效。那麼,孩子的普遍心理大概有哪些呢?

  •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小孩兒生來好動。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喜歡吮手指頭,兩腳在空中無規律地亂撲騰,在大人忙碌的時候,他也能自嗨好一會兒。到五六個月的時候,小嬰兒的手就開始不老實了,看見東西就抓,抓住了就放進嘴裡。等到會爬了,他的動作就更復雜了,時而立,時而坐,時而翻箱,時而倒櫃。如果我們大人能像他那樣來來回回折騰兩三個小時,那可真是疲憊不堪。再到三四歲的時候——我家小小寬就這個階段,小孩兒的遊戲動作就更精進了:桌椅板凳能排隊,平衡車能走迷宮,吃飯的碗筷能敲擊美妙的樂器,積木能堆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到了入學的年齡,精力更旺盛了,知識也日漸豐富了,玩起來更有創意了:拍紙牌、玩桌遊、放風箏、跳繩、踢毽子……

我教的學生大概這個年齡,可是有些娃娃兒卻並沒有活脫的精氣神兒。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小孩兒天生自帶遊戲精神。小嬰兒運動是遊戲,吃飯是遊戲,坐臥躺立都是遊戲……學齡前兒童自顧自玩耍是遊戲,扎堆競技是遊戲,繪本閱讀是遊戲……因此,父母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動作和遊戲:一、父母需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準備合適的設備使孩童得以充分地運動;二、父母應該為孩童尋找適合的伴侶是孩童得到良好的美德和情操。做到這兩點,孩子在學齡期就會身體強健、心境開闊,知識就容易精進,思想就容易啟發。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 模仿,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

牙牙學語、蹣跚學步,不到一歲的小嬰童就能非常高明地模仿聲音和動作了。隨著精細動作的發展,孩童會模仿更為複雜的動作,比如單腳跳、走平衡木,比如學著大人刷牙洗臉搓澡……不到三歲的小小寬最近迷上了掃地洗襪子,因為帶他的奶奶日常經常帶著他處理這些家務。當然,我們也能在公共區域看到一些孩童爆粗口,因為帶他的長經常大呼小叫……

小孩兒是好模仿的,家庭成員的所有舉動言語他都一併吸收進自家的模仿庫。如果家人言談舉止頗為風雅,那小孩兒會成為小紳士或小淑女;如果家人不睦,經常吵吵嚷嚷,那孩童多半也會被薰染得比較粗陋,除非在他成長曆程中能有幸遇到貴人。

孩童善於模仿。瞭解這一點,父母們就知道自己不得不事事謹慎,時時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不竭動力

小嬰兒在抱、躺階段,耳朵通常特別靈敏,一聽到聲音就開始轉頭張望尋找。幼兒園之前的孩子基本上見什麼就想去摸一摸、觸一觸的,不同材質物品會給他帶來不同的觸感。小男孩會目不轉睛地盯著正在作業的挖掘機,小女孩會對著櫥窗裡跳舞的芭比娃娃嘻嘻直樂……

小小寬有一天早上為了見證奶奶用電飯煲做麵包的過程,居然站在小板凳上直勾勾地盯著電飯煲顯示欄整整四十分鐘,直到電飯鍋麵包端上飯桌才肯移駕餐桌。那一次並不太成功的電飯煲麵包,也因此成為了小小寬口中"最好吃的麵包"!從這凝神專注的四十分鐘就足以見出:好奇心能促使孩童做成任何他覺得有意的事!

柏拉圖說:"好奇之心,知識之門!"如果小孩兒沒有好奇心,他就不會主動去接觸新事物;不主動接觸新事物,那他就不會想辦法瞭解事物的性狀了。好奇心是孩童得到知識的一種重要路徑,做父母的,務必竭盡所能地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 成就感,是孩子收穫自信力的關鍵

小孩兒喜歡遊戲,更喜歡遊戲所帶來的成就感。小嬰兒喜歡玩沙子,在沙坑裡他們會不遺餘力地把沙子用鏟子裝進小桶裡,小桶裝滿後會歡呼雀躍。接著,他們還會把小桶裡的沙子很誇張地再倒到沙坑裡,嘴裡唸唸有詞:"我把沙子倒光啦!我把沙子倒光啦!"鏟滿沙又倒光沙的過程,從大人的視角看,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於一個一兩歲的孩子來說,無論是裝滿沙還是倒光沙那都是莫大的成就啊!

最近小小寬迷上了四宮格數獨。對於一個兩歲十個月的孩子來說,繞來繞去的數字遊戲可能有些難,我們原本也是本著試試看的心思才引導他玩著做的。循著我的思路做了十幾道題之後,他大概摸出了門道,主動學著我引導的詞句自己解題:"有一個空的最簡單,可以先做這一排;這一豎排有2和4,這一橫排已經有3了,這裡不能填3,因此,這裡只能填1,那剩下的空格填3……"瞧,思路異常清晰,模仿得像模像樣!每每通過自己專注的解題作為一整張A4紙六道題的四宮格數獨,小小寬都會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學著在線外教老師的語氣誇自己:excellent!那個時候,他覺得自己像個巨人,自信心爆棚。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不過,小小寬在學英語跟讀繪本的時候卻沒那麼順利,有時候句子比較長,單詞比較多,他說不清楚,他就會撅起小嘴:"媽媽,媽媽,你來!"或者直接軟抵抗,聽讀時各種糾纏,跟讀時故意變音……

由此可見,叫小孩兒做的事情不能太難。太難的事情,小孩兒做不成,就沒有成就感;如果沒有成就感,小孩兒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願意再花十分的力氣去做了。相反,如果所做的事情,並不太難,小孩兒能勝任,他便會努力做成;一有了成功感,小孩兒就很高興,就會收穫自信心。小孩兒收穫的成就感越多,自信力就越大,事情就越容易做成。因此,成就感與自信力是相互為用的。

父母對於這一點應予以特別的注意:尊重小孩的成長規律,給小孩兒分配合適的任務,鼓勵小孩學習適齡的知識,適時地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 戶外活動,是小孩成長的助推器

小區裡的媽媽們扎堆聊天的時候,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家孩子在家根本待不住,每次出門都喜不自勝!你看,除了午睡,我基本上陪他在外面蕩……"這大概是很多遛娃大軍的心聲。

如果留心觀察,也能發現,小區裡那些在戶外活動的嬰孩兒,通常長得比較精幹,比較結實,食慾相對較好,身體素質也槓槓的,不太容易生病。那些不太出門的娃娃相對嬌氣一些,對環境、氣候比較敏感,傷風感冒是常有的事兒。

多在戶外活動不僅能帶來康健的身體,還能增長無盡的知識:日月星辰的轉換,花草樹木的四季變化,江河湖海的流動……這些都盡收眼底,還有比大自然更美妙豐富的課本嗎?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可是,許多家長總不放心讓孩子在戶外盡情玩耍,或擔心衣服總髒,或擔心身體疲乏,或擔心發生危險……做老師的受大環境的影響,不願多事,城市學生的集體戶外郊遊少得可憐,每學期大概就那麼一次!如若爆出安全事故,那僅有的一次春遊或秋遊又會變得遙遙無期……

其實,不論小孩還是大人,只要條件允許,都是喜歡在戶外活動的。我們做父母或老師的,雖不能時時刻刻注意到這一點,平時有空閒有精力有條件的時候還是要多多創造條件帶領孩子到戶外尤其是野外去玩玩才好!

適合的家庭教育,從瞭解孩子的心理開始

結語

孩童天生自帶遊戲精神;模仿是孩童融入世界的智慧舉動;好奇心能促使孩子盡情地探索新世界;成功感與自信力是互相促進的;適量的戶外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這些都是孩童普遍的心理。作為父母,我們在養育孩童時必須先要了解小孩兒的這些普遍規律。若能依據小孩兒的心理對小孩兒施行適齡的教育,那家庭教育必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西貝娃娃經原創,如果您喜歡我的作品,記得關注@西貝娃娃經 哦!持續為您更新教師成長及家庭教育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