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國外歷史學家一直認為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因為更早的夏朝並沒有考古學資料可以證明。

我覺得這種論斷太死板。就像外國人學做中餐一樣,將調料定量、時間精確到秒,完全get不到烹飪的樂趣。

有關夏朝的記載存在於很多史書資料中,雖然考古學還沒有發現夏朝存在的實證,但歷史的發展是有延續性的,商朝不可能脫離夏朝的鋪墊突然冒出來。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夏朝的存在就如同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一樣確定,只是我們還沒發現而已。真心期待隨著科技的進步、考古學的發展,我們能儘快挖掘出夏朝的文物古蹟。

不管怎樣,夏朝這篇揭過去了,本文說的是商朝的故事,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

商王朝延續了五百年,幾乎一直動盪不安,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運行方式。

我分析出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表面原因。從三皇五帝開始,中華民族一直受天災困擾,不是洪水氾濫就是天下大旱,要麼蝗蟲蔽日遮天。作為農耕民族,當時生產力又不發達,只能任天災蹂躪,而商朝時天災特別多,黃河屢屢改道,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個是內在原因,政局極度不穩。這個怨不得別人,商朝的繼承製度很奇怪,除了“父子相傳”,“兄終弟及”也是重要的繼承方式,而“兄終弟及”的危害我之前分析過,這算是自作自受。

第三個原因很無奈,制度原因。奴隸制在商朝達到鼎盛,而奴隸制的弊端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奴隸制與農耕民族格格不入,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先來探討奴隸制問題。

商代奴隸的來源主要是戰俘,按說戰俘在成為奴隸後,應該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因為紮根於農耕文明的商政權最需要的是穩定的農業勞作者,也就是說只有奴隸成為農業勞作者的主力,奴隸制中國才能穩定發展。

遺憾的是,這些戰俘轉化而來的奴隸早已被貴族們瓜分,成為他們的私產,你讓貴族把私產吐出來為國家種地,這有點天方夜譚。奴隸制中國最大的社會矛盾就此出現,那就是國家與貴族(奴隸主)之間的矛盾。

矛盾鬥爭的結果是幾乎所有的奴隸都成為了貴族的私人物品,他們存在的價值只是為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增磚添瓦,而不是為國家的糧倉出力。這也能解釋,商朝的文物為什麼如此之多,那些美輪美奐的青銅器,大部分出自奴隸之手。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執政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推出井田制,耕種的農民雖然主要是為國家種地,但好歹還有一塊地是為自己耕種的,這就為自己保留了一定的自由和權利。

為什麼在奴隸的使用問題上,國家吃了大虧,沒能幹過貴族,也就是奴隸主們呢?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國不能買賣奴隸。其實不僅是奴隸,古代的中國買賣行為基本上是被禁止的。很遺憾,商朝不讓經商,這很可能就是奴隸制不適合中國的主要原因。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奴隸成為貴族的不動產,於是他們就只有兩個用途:生為貴族服務,死為貴族殉葬。

再來說說繼承製度。商朝最大的特色是“兄終弟及”。

我統計了一下,商朝共有三十位商王,其中王位繼承有12次是傳給弟弟,有3次傳給侄子,還有1次傳給堂弟,這都是“兄終弟及”的後果。

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我不清楚,但一開始商朝就沒開個好頭。

商湯駕崩時,太子早死,而太子的兒子太甲還很小,這就有點“二年級病”的症狀,不過當時有伊尹執政,政局沒亂。王位傳給了太子的弟弟,弟弟很自然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遺憾的是,弟弟的兒子卻又傳給了太甲,這有點類似擊鼓傳花,傳著傳著又傳回來了,於是成了亂局。

有人可能覺得這樣很公平,本來王位就應該是太甲的啊。殊不知這種事越公平,過程越和平,從長遠來看弊端越大。

舉個例子。明朝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早死,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於是“二年級病”發作,朱允炆的四叔朱棣造反,搶了皇位,從此寶座就在朱棣的後代裡往下傳。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這種方式對於朱允炆確實不公平,但誰讓你沒幹過四叔的。假如朱棣後來變成聖人,找到朱允炆或他的後人,並傳位給他,試問朱棣的後代怎會甘心,於是朱允炆這一枝和朱棣這一枝會爭鬥不休,那“二年級病”很難治好,明朝很可能就早夭了。

總結下來,對於王朝的傳承來說,單一的標準最重要,公平與和平都是奢侈品。

商朝這個頭沒開好,接下來後果只能自負。

從商王中丁開始,王位是一會傳給兒子,一會傳給弟弟,更要命的是,弟弟這一枝和哥哥這一枝還交叉當王,亂到了極點。這樣亂糟糟地傳了九世之後,天下諸侯看不下去了,逐漸對商朝失去信心,商朝老大哥的地位搖搖欲墜。這段歷史被稱為“九世之亂”。

此時的商王是盤庚,面對內憂外患,他想起了祖宗們經常用的一招,決定將之發揚光大。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盤庚

要說還是老祖宗厲害,他們發明了一種休克療法,類似於電腦重裝系統或手機一鍵清零,一切推倒重來,將來問題嚴重了就再推倒唄。

寫到這裡,我第一次真實感受到中國人的智慧,真的,中國人實在是太聰明瞭,尤其在政治方面,這麼絕的招都能想得出來,到底是什麼大招,不賣關子了,遷都。

頻繁遷都是商朝的又一大特色,從建國到亡國就沒消停過。湯自己就幹過,商朝剛建立,湯建都南亳(今河南商丘),後來遷都西亳(今河南偃師),因為商的老祖宗契據說是帝嚳的兒子,而帝嚳當年就建都西亳,所以湯是 “從先王居”。

據史料記載,商朝遷都的頻率是“前八後五”,在湯統一全國之前有八次,之後是五次。這種頻率空前絕後,要是商朝有搬家公司肯定發大財。

具體來看,商湯遷都西亳後,中丁又遷於隞(今河南滎陽),河亶甲遷於相(今河南內黃),祖乙遷於耿(今山西河津);盤庚又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回亳。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九世之亂”後,盤庚繼位,成為商的第十九位君主。繼位之初形勢危急,上文已經說過,盤庚決定繼續發揚家族優良傳統,進行遷都,而且還是double遷都。

當時商朝的國都位於奄(今山東曲阜),上次遷都還是祖乙遷於耿,也不知道怎麼又跑到奄的,兩個地方相距600公里。看來至少還有一次遷都史料沒有記載下來。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公元前十四世紀,盤庚決定渡黃河南下,遷都到商湯的故地亳(今河南商丘)。當時的黃河和現在的黃河走向不同,應該流經曲阜和商丘之間。

這次遷都效果不明顯,政治混亂無法改觀,階級矛盾也日趨嚴重,國力繼續衰弱。盤庚為挽救商朝的衰亡,決定再一次遷都,這次是殷(今河南安陽)。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遷都前後,都有臣民強烈反對,甚至有些貴族鼓動平民鬧事。盤庚特地召集這些人訓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搬出了老祖宗艱難創業時的艱辛,表明了一切都是為了老百姓能安定生活的苦心,同時狠狠地批評了那些有私心的貴族,最後還威脅誰不聽話就有滅族的危險。

訓誡效果顯著,人民既來之則安之。殷這個地方,土地肥沃,水源豐富,適宜農業生產,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遷殷之後兩百年間,商朝再也沒有發生過遷都的事情,因此商又被稱為殷。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遷都這招絕就絕在,貴族(奴隸主)的勢力會被連根拔起,一切推倒重來,從而加強了王權統治,緩解了階級矛盾,同時還能避開一些叛亂諸侯、方國的侵擾,商朝就這樣磕磕絆絆地延續了五百年。

盤庚兩次用系統重裝這一招,修好了商朝這部老臺式機。

尾聲

最近的疫情讓我有點啟發。

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這種邏輯體現在歷史上就是地理環境決定文明形態。比如島國的邏輯肯定就和內陸國家不一樣。

這次疫情,英國最先提出群體免疫,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我終於找到了英國和日本這兩個島國在行事邏輯上的共同點。它們在生存的壓力下,思維的立足點永遠是科學和理性,是自己的生存幾率如何最大化,而人的因素,尤其是別人的因素會在這種邏輯中缺失。

盤庚就是個修電腦的

但是內陸型的國家不是這樣,至少中國不是這樣。

中國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中華民族是農耕民族,決定了政治環境需要大一統,這種政治環境不具備奴隸制茁壯成長的土壤。奴隸制的基礎是奴隸能夠自由買賣,從而成為生產力的主體,這在中國很明顯不可能。

在中國,戰俘轉化為奴隸,只能為少數人服務,無法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國家被迫發明出井田制,自耕農成為創造財富的主力。

千萬別小看這一點,這就意味著國家被迫轉移了一部分權利給自耕農,雖然他們仍然是受壓迫的對象,但還是保留了一點人性之光。這種人性之光是中華文明的柱石,因為這點人性之光,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文明中最高級的文明,是的,我們是最高級的,這點毫無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