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得由上顎向下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輕輕貼在牙齒上:洛—麗—塔。

1955年,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出版。書中的中年男子亨伯特和未成年少女洛麗塔的故事,一直受到外界爭議。此書在美國人盡皆知,把它當作一本“黃書”來讀的。從1955到1982年間,此書先後在法國、英國、阿根廷、南非等國家遭禁。

納博科夫曾經解釋說,他的創作是受一則有關猴子的新聞啟發的,並強調說這部作品沒有道德說教。但是,外界的批評和爭議使得作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洛麗塔》一共兩次改編成電影, 1962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英國版本,黑白版本,片名為“洛麗塔”。1997年由亞德里安·林恩執導的美國版,片名“洛麗塔”(Lolita)也被稱為“一樹梨花壓海棠”。

電影和原著都是以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視角展開。單方面的獨白必然是主觀的且不完整的。這種缺位讓我們很容易看到亨伯特的內心世界,卻很難窺探到洛麗塔的真實心理活動。尤其是電影版的改編和美化,讓人陷入一種錯誤的幻想:亨伯特的超乎倫理的慾望和殘忍變態,看起來有點“感人”。

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感人”僅適用於Lolita,但即使如此,它也永遠不會恰當。洛麗塔隨奎迪而去,悲慘的結局是無法挽回的。亨伯特強烈的對洛麗塔的控制慾,佔有慾與洛麗塔的叛逆,對自由的追求,是相互對立的。

這種對立並非此消彼長,亨伯特被壓制的慾望在洛麗塔面前變得無所顧忌,為了與他眼中的性感少女接觸,他毫不猶豫地同意和夏洛特結婚,在結婚這件事上也讓我們看到亨伯特本質上的卑鄙和齷齪。

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後來,夏洛特去世了,這可以說是亨伯特一手造成,但是造成這一切的亨伯特並沒有陷入焦慮和自責,或者只有一刻悔悟的存在。亨伯特一直都知道與洛麗塔在一起是罪惡的,但是他強烈的慾望顯然遠凌駕於罪責之上,洛麗塔也只是滿足他戀童癖的洛麗塔。

亨伯特極力想讓她陪在自己身邊,但監視和控制只能加速洛麗塔的離開,亨伯特沒有從洛麗塔那裡得到一絲幸福和內心的平靜。相反,亨伯特從見洛麗塔的第一面陷入了無盡的不安和焦慮。

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洛麗塔,是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光”是亨伯特生存的希望,“火”是走向烈獄的根源。亨伯特為自己的慾望而陷入絕望的境地,他的愛是真誠的,但是這種愛太瘋狂了,傷害了夏洛特,傷害了洛麗塔,並且傷害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