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頭條職場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農夫,早上醒來,和妻子說要去耕田,走到田地時,他發現耕耘機沒油了。

本來合計立即去加油,突然想起,家裡還有幾隻豬沒喂,於是就回家了;

當他經過倉庫時,發現一些馬鈴薯,他估計馬鈴薯正在發芽,就走到馬鈴薯田裡;

半路經過木柴堆,惦記著家裡需要柴火;

要去取柴的時候,看見只生病的小雞躺在地上……

就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幾趟,農夫從早上,一直到太陽落山,油沒加,豬沒喂,田沒耕,柴沒取……忙碌了半天,最後什麼事也沒做好。


細想一下,我們當今的不少職場人,是不是也像農夫一樣,越忙越亂,三心二意,上班忙著工作,下班忙著報班補習、考證、搞副業、健身、社交。

抓不住重點,最後撲了一場空,導致鬱鬱寡歡。

其實,歸根到底,是由於我們不懂得“目標管理。”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什麼是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於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的。

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

目標管理,就是通過一系列流程,來實現達到目標,檢驗目標運行的狀態,更好地提高效率和完成績效。


我們大部分人,談到目標時,都兩眼放光,摩拳擦掌。

你說你想實現連續3個月,銷售團隊中個人業績第一名;

你說你要達到公眾號運營,增加收益,半年漲粉1萬;

你說你打算2年內,掌握公司核心業務,升職,薪資翻倍;

但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目標只是“未完成的願景”,而不是“客觀現實”,能不能達成,還是未知之數。


可見,光有目標還不夠,不懂得目標管理,就不能實現目標,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目標管理的原則及幾大誤區

知道了目標管理的概念,我們還必須明確,目標管理的原則:

德魯克提出了,經典的SMART原則:

1.S(Specific):具體明確。

2.M(Measurable):能夠衡量。

3.A(Attainable):可以達到。

4.R(Relevant):平衡關聯。

5.T(Time-bound):設定期限。


接下來,我們根據SMART原則,詳細解讀下,目標管理的幾大誤區:

1.目標遙不可及:

有個5so思考法,意思是當你設定一個目標或做出一個決定後,需要向後考慮一下結果,看看接下來,都會發生什麼。

這個思考法有一個限定條件,就是時間拉得越長,你推斷結果成功的概率越低。

我們知道,任何目標的實現,都受主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每個年齡段,我們都有重要的事去做,想法和環境都在變,甚至黑天鵝(不可預測事件)事件隨時都會發生。

計劃趕不上變化。

因此,我們設定目標時,首先要考慮目標能“夠得著”,不要上來就設定,未來8年、10年的計劃。

目標越遙遠,制定目標和管控目標就越模糊,越難以達成。

這一點,對應著SMART原則中的S——具體明確和T——設定期限。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2.完美主義:

經濟學上有一對概念,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顧名思義,固定利率是“死”的,而浮動利率是“具有彈性的”。

“不變”的東西,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弱,因為不夠靈活。

同樣,做目標管理時,不能犯完美主義的毛病。

例如,你的目標是讓領導100%滿意,但一旦你讓領導100%滿意後,“期望值”就變高了,下一次,你必須超越自己,才能保證在領導心目中的印象。

還有,你想一下子就把報告寫好,稍有問題,就給自己打90分,完美主義會讓你很有挫敗感,沒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莫言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這一條,對應SMART原則中的A(Attainable)——可以達到。


3.不可量化

例如,你的職業是培訓師,你的目標是“成為最優秀的培訓師”,“成為魅力講師”這個目標很泛泛。

“優秀”和“魅力”無法量化,這兩個概念,必須建立在有“比較對象”的前提下。

再比如,做運營管理工作,目標是“一切運營正常”,“正常”是什麼樣,沒有說清,太籠統。

所以,我們的目標管理,必須用數據來量化,避免含糊不清的願景。

這一條,對應德魯克SMART原則中的M(Measurable)——能夠衡量。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4.沒有反饋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果沒有收到及時的反饋,我們很難檢測,自己的堅持,到底起了怎樣的效果,目標有沒有完成或達到。

例如,自媒體寫作,需要抓住讀者的痛點和疑點,或解決問題,或替讀者發聲。

如果每天只顧埋頭寫,而不把文章發到媒體上,讓千萬的讀者來“檢測”和“評價”,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如何改進,目標管理也就沒有意義了。

這一條,對應SMART中的M(Measurable)——能夠衡量。

5. 目標不相關或相關度弱

SMART中的R(Relevant):平衡關聯。

目標管理要平衡關聯,意思是你為了目標做的所有努力,要對實現目標本身,有直接的、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

例如,你做文案策劃,需要對廣告有一些瞭解,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聯作用。

但如果你做文案策劃,又去學習工程管理,就有些“跑題”。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怎樣做目標管理

為了保證目標管理的質量,提高完成度,我們務必完成以下5步。

1.按順序,把目標翻譯成“過程”

例如,我們寫一篇文章,可以按順序列出,必要做的工作。

首先,確定選題。

其次,確定觀點。

再次,檢驗梳理邏輯。

接下來,列大綱,搭骨架,成結構。

然後,尋找典型合適的素材、案例、數據、名句。填充“血肉”。

最後,成文。

按照順序進行,把完成目標的“過程”全部回顧一遍,這樣能保證,大目標下的細節,不丟失、不遺漏。


2.逆序,用目標倒推過程

用順序寫下目標中的各項小任務,完成了S(具體明確)和R(平衡關聯)還不夠,我們還需要通過“逆序倒推”來保證SMART中的T(設定期限)和M(能夠衡量)。

什麼意思呢?

例如,我是從事房地產運營管理的,公司拿到土地之後,需要按照項目交房時間,倒推各個工程的進度時間。

比如,某個樓盤,要在2022年年末交房,那麼我們需要按照這個時間節點,去往前推,在什麼時間,完成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飾工程等。

倒推的好處在於,你通過“反向流程”,能明確各項小目標“最晚完成”的“時間限期。”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3.限定完成目標的時間

完成了上面兩步,就滿足了SMART的4個原則,最後一個A(可以達到)。

我們要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個人精力和能力,去規定完成的時限,例如,4小時完成一篇專業、深度、可讀性強的自媒體文章。

而不是要求自己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2小時完成一篇“大師級”的作品。

4. 分級浮動管理

前面我們提到,不要定“固定不可變”的目標,避免掉入“完美主義”的陷阱。

我們需要加入一定的“浮動空間”,例如,給自己安排幾個級別,就像學生時代,我們的選修課成績分為:優、良、中、及格,一樣。

設定目標時,不要一次性就想達到“優秀”,可以檢測一下,在什麼狀態下、多長時間內,自己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例如,2小時寫的市場分析報告,領導評價是60分。3小時寫出來的,質量能達到80分。4小時的產出,能得90分。

慢慢地,你就會知道,想寫出一份優質的報告,要4個小時以上。瞭解到時長與產出質量的關係,會增強你會目標的掌控感。

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弗魯姆有個期望理論,提出如果一項工作完成所達的目的,對接受者沒有多大意義,接受者是沒有動力去完成該項工作的。


而逐步提升,留有適當的餘地和上升空間,對增強信心有很大幫助。

越努力,越焦慮?職場人,如何做好目標管理,5個步驟幫你實現

5.及時調整

目標的設定和完成,不是一蹴而就。

做第4步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根據自己情況,及時調整目標,而不是把自己拴在一個“夠不著”的目標上,白白地消耗精力。

當發現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只能讓自己達到及格邊緣的成績,那麼就需要我們,重新梳理下思路,把完成任務的時長拉長,或者選擇精力充沛的時間,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達到目標管理的目的,提高效率。

調整時,不是把目標“全盤否定”,而是對前面第1步、第2步拆解完的小目標、小流程進行更改。

這樣,既不耽誤過多時間,也不破壞原有的目標核心。

最後,用一句名言來結束:

愛因斯坦說過: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關注【路路有為】,985經濟學碩士,職場工作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