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劉邦以47歲的年齡,響應陳勝、吳廣起義,三年滅了秦,七年稱了帝,看起來這皇帝當的太容易了,所以關於劉邦是不是農民,受到很多質疑!

作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馬雲、馬化騰,還廣受質疑,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距今2276年了,人們又怎麼能相信一介布衣,能夠開創一個帝國呢!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有人說劉邦是泗水亭長,甚至有人妄信野史,認為劉邦是魏國貴族後代,可是根據《史記》記載,劉邦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連名字都沒有,算哪門子貴族呢?

劉邦也的確當過泗水亭長,而且當了很多年,但是,劉邦在泗水亭長任上“常告歸之田”——經常請假回家種地,劉邦結婚前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劉邦“之地”,可不是地主監工,而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是實實在在的靠汗珠子換米粒子的辛勤勞動!

所以劉邦出身農民,是毫無疑問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理解劉邦能夠在秦末諸多起義勢力中,成為極具號召力的領袖,並且三年滅秦、七的稱帝,不僅是有兩把刷子,而且有很多把刷子!

01

劉邦早期經歷幾乎空白,成年後曾投奔信陵君,還沒走到大梁,就聽說信陵君已經死了,劉邦就投奔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

張耳是什麼人?張耳是燕趙名士,名氣大到秦滅魏國後,用一千金通緝他,劉邦和張耳的關係特別好:

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這一時期的經歷,劉邦一生都非常的懷念,稱帝后幾次去祭奠信陵君——他少年時的偶像,對張耳也極盡恩寵封了趙王,還把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他兒子張敖。

雖然這段經歷讓劉邦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但是距離皇帝還太遙遠!

02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國,劉邦成了秦人,並通過基層官吏選拔考試,當上了泗水亭長,亭,在戰國時期類似交通驛站,秦朝的時候,十里設一亭,負責傳遞文書,也兼顧治安的職責,秦朝的郡縣制,縣以下設鄉,鄉設三老(教化)、嗇夫(民事)、遊徼(治安),鄉下設裡,亭就在鄉和裡中間夾著,可見泗水亭長的官實在是小!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劉邦擔任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司馬遷用的“廷”,而不是亭,倒像孫悟空擔任弼馬溫一樣,沒有不敢調戲的,所以縣令給好友呂公接風的時候,劉邦身無分文,竟然賀錢萬,這氣勢唬的呂公一楞一楞的,就把呂雉嫁給了劉邦。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秦朝法治嚴苛,劉邦竟然在領導面前如此放肆,甚至放伍、放陸、放柒、放捌-------,還沒人追究,好奇怪!

據說這時期的劉邦,用草和樹枝等,紮了一種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天子冠”,劉邦對自己的發明很滿意,一直戴到公元195年!

03

劉邦結婚後,呂雉先後生了魯元公主和劉盈,劉邦繼續“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直到有一天,縣裡派他押解驪山徒去咸陽,劉邦曾“咸陽”,但是這一次卻是要命的旅途!

劉邦走到豐西澤的時候,很多驪山徒逃走了,劉邦想著這樣到了咸陽也是個死,不如都放了吧,自己也找地方藏起來,反而有很多人願意跟著他,就這樣,劉邦跑到芒碭山隱匿起來。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豐西澤縱徒,對秦朝來說事很小,對劉邦來說事很大,劉太公、呂雉等人都被逮捕入獄了,從此,劉邦與過往決裂,與秦朝決裂,被動的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

04

公元前209年,劉邦47歲了,一直在芒碭山裡躲藏的他,突然見到了曾經的小跟班樊噲,並捎來口信,原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關東各地紛紛殺了當地官吏響應,沛縣縣令害怕了,蕭何、曹參說秦亡在旦夕,不如拉上劉邦也反了吧!

沛令在劉邦帶人來的路上就後悔了,要殺蕭何、曹參,兩個人翻牆跑了,劉邦鼓動城內百姓殺了沛令,自己當了沛公。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從芒碭山出來的劉邦,一頭扎進了天下反秦的浪潮中,並最終成了一條龍!

05

劉邦在反秦初期勢力太小,就投靠了項梁,項梁聽眾范增的建議,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后,不久就戰死了,熊心藉機收回了兵權,因為章邯圍攻趙國,熊心派宋義北上救趙,派劉邦西進滅秦。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劉邦投靠項梁後,應該升官了,但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劉邦,能夠領銜西進滅秦,可見他在沛公之後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也是借了楚懷王和項氏家族爭權的東風,劉邦48歲的年紀,又以寬厚示人,一幅的人畜無害的長者形象,迷惑了所有人,當然,這不是小人伎倆,而是政治藝術!

此時的秦國看起來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但是實力還不容小覷,並屢屢受挫: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與俱攻秦軍,戰不利。

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並攻昌邑,昌邑未拔。

以酈食其為廣野君,酈商為將,將陳留兵,與偕攻開封,開封未拔。

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南,戰雒陽東,軍不利

略南陽郡,南陽守

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而西,張良諫止------於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南陽守降。

之後,劉邦繼續西進,用計巧取武關,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亡!

南陽郡守投降劉邦的時候,章邯也率領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等到項羽率40萬大軍殺到函谷關,關中已盡插漢王旗,於是,項羽大怒:“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06

之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鴻門宴,中國有史以來最貴的一頓飯,項羽放走了劉邦,輸掉了可能屬於他的一切!

司馬遷寫的鴻門宴非常的精彩,但是很多人覺得其實是個誤會,項羽本來就沒想殺劉邦,因為項羽看不起劉邦,覺得他構不成威脅!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那麼,項羽為什麼燒了咸陽宮殿並殺死秦王子嬰?因為劉邦支持的他就反對,當然也因為他痛恨秦國!

項羽為什麼把劉邦封在巴、蜀,並派章邯、司馬欣、董翳防範劉邦?因為他知道劉邦終非池中物!

項羽為什麼把韓王成帶到彭城殺掉?因為劉邦在張良的輔佐下,早他入關滅了秦!

項羽為什麼把懷王先遷後殺?因為懷王要他“如約”,而“如約”對劉邦最有利!

至於說項羽沒看出劉邦的野心,我們回過頭再看看張耳陳勝說的話:

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原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張耳在三年前就勸陳勝,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成帝業,可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在秦末起義時,是廣泛流傳的,劉邦進入咸陽前後的反差,范增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項羽一點觸動都沒有嗎?

也許是劉邦太能裝孫子了,也許是因為項羽覺得時機未到,也許是項羽的婦人之仁,抑或是各路諸侯掣肘,無論如何,劉邦能在鴻門宴上生還,實在是上天太眷顧他了!

07

項羽分封完18路諸侯以後,各諸侯各回各家,田榮田橫兄弟不服,拉攏陳餘、彭越反了,任憑項羽再牛逼,始終搞不定田氏兄弟,劉邦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幾個月時間,關中三王被打的落花流水,劉邦約法三章的後勁,開始在關中大地沸騰,老百姓簞食壺漿歡迎劉邦回家!

公元前205年初,劉邦東出爭霸,5月佔領彭城,6月被項羽打出彭城,劉邦一路逃逃逃,一直到滎陽才構築起有效防線,因為失敗了,韓王信、司馬欣等投降了項羽,魏豹也背叛了,這反而更劉邦更大的戰略空間。

劉邦派韓信去打魏豹,沒想到韓信打了魏豹打趙王歇,打了代王除餘打齊國,不但為劉邦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還對項羽形成了鉗形壓制,最後經過垓下一戰,輸了四年的劉邦,就贏了這一次,就贏了天下!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7年的時間,從一個隱匿在芒碭山的流犯,成為九五之尊的皇帝,這事怎麼想都是傳奇——取天下跟玩似的!

可是你想一下劉邦以泗水亭長的身份,放走驪山徒的時候;想一下劉邦當沛公時,雍齒把沛縣投降了景駒的時候;想一下劉邦在鴻門宴的命懸一線;想一下劉邦在去漢中路上的蒼涼;想一下劉邦彭城狼狽逃竄的時候;想一下劉邦把兒女踹下馬車的時候;想一下劉邦被丁公圍住的時候;想一下劉邦在滎陽城破之際,只帶著夏侯嬰逃跑的時候;想一下廣武對峙時,劉邦被項羽射中胸口,卻說射中腳趾的時候;想一下兩軍對峙,項羽在要烹劉太公,劉邦說分我一杯羹的時候;想一下鴻溝之約後,又在固陵被項羽打敗,讓韓信出兵,韓信卻要當假齊王的時候!

劉邦三年滅秦,七年稱帝,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嗎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劉邦以47歲的年齡反秦,7年裡披堅執銳親臨一線,受到無數艱辛和屈辱,幾次眼看人頭不保,劉邦以其超凡的冷靜和智慧,都化險為夷、遇難成祥,包括稱帝后,幾個異姓王的反叛,劉邦大多數都親自去平叛,最後也死於平叛英布時中的箭傷,當我們瞭解了這些,還能認為劉邦的天下,贏的太容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