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的詛咒:億達中國回大連老家?

贏家的詛咒:億達中國回大連老家?


摘要:


自從中民投入主億達中國、孫蔭環卸任之後,億達中國就被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可惜的是,這隻翅膀是借來的而不是來自內生增長,很難支撐那麼大、那麼多夢想。


——產業園區上市公司巡禮6


在創始人孫蔭環時代,億達中國在選擇投資項目和佈局進入哪個城市時格外謹慎。業內甚至流傳著一些關於孫蔭環錯過一線城市土地和項目機會,與暴富擦肩而過的故事。


自從中民投入主億達中國、孫蔭環卸任之後,億達中國就被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可惜的是,這隻翅膀是借來的而不是來自內生增長,很難支撐那麼大、那麼多夢想。


2021年牛年,按理說應該是一個“牛氣沖天”的年份。但是回上海還是留守大連?億達中國的高管和員工心裡五味雜陳。


儘管如此,“億達之聲新年音樂會”依然如期舉行。這個新年音樂會已經陪伴了大連人民26個春秋。


贏家的詛咒:億達中國回大連老家?


億達中國起步於大連,騰飛於大連軟件園,很多員工都是遼寧人。春節期間豪華的上海總部人去樓空。春節假期結束了,億達中國還要繼續等待東家是否易主的消息。除了被轉賣,億達中國自己也需要變賣資產改善流動性危機。


雖然最近幾年全國營收基本在原地踏步,甚至略有下滑,但是來自億達服務的物業管理收入始終穩健,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上半年甚至給集團貢獻了15.7%的營收。億達中國最核心的資產依然是大連軟件園,是億達中國的“快樂老家”。


01

出名要趁早


中國民營企業以中小型居多,體量巨大而且環繞明星光環的畢竟鳳毛麟角。億達中國和中民投這兩家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的優秀代表,但是今天卻成了“難兄難弟”。


1984年大連人孫蔭環開始創業,億達成為國內第一傢俱有出國施工資質的鄉鎮企業。由孫蔭環操盤的大連軟件園隨後成為21世紀初中國最具明星效應的產業園。短短几年時間,大連軟件園就登堂入室成為中國火炬計劃國家級軟件基地。在2001年國家命名的10大國家級軟件基地中,大連軟件園是唯一一家民營企業。這固然有時代和機緣的造化,其中也必然包含孫蔭環的大智慧。


贏家的詛咒:億達中國回大連老家?


東北分兩塊,大連和大連以北。大連講膠遼官話,大連以北講東北話。


1905年爆發日俄戰爭,一直到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大連曾被日本實際控制40年時間,所以大連當地有很多日本移民,會講日語的人比較多。就連大連這個名字,起先是俄語發音,後來被日本用漢字註釋下來做了城市名稱。改革開放以後,日本企業來到大連投資的陸陸續續有不少。


同時,由於日本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億達成功抓住了日本軟件產業轉移、服務外包的機會。2000年大連軟件園前往日本舉辦軟件產業招商會、說明會、招聘會等,吸引了大量日本軟件企業入駐園區。


為了導入軟件行業巨頭,大連軟件園還別出心裁推出了“產業樓宇定製”和“BOT模式”。


當時GE(國際通用電氣)曾派人到大連軟件園實地考察,發現這裡沒有適合自己開展業務的建築物。大連軟件園憑藉民營企業的市場嗅覺迅速做出回應,“我們可以按照你們的要求新建一棟樓。”


GE遂與大連軟件園簽訂了一份長期合作協議,GE提供建築標準,大連軟件園出資建設。隨著“GE大廈”在大連軟件園竣工落成,這棟建築物讓國內同行大開眼界,大廈的設計理念包括員工互動空間、衛生間男女比例配置等都與國內標準不同。大連軟件園一炮而紅。


2002年初,為了成功引入IBM,大連軟件園再一次創新了服務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轉讓。大連軟件園為客戶提供場地、設備、工作人員及前期運營等整套基礎服務,客戶只需要派出管理人員即可。也叫“交鑰匙”工程。


經過一年時間,約80人的技術團隊圓滿完成了IBM給予的工作任務,受到IBM高度評價。大連軟件園不僅由此引入了一個軟件行業巨頭,還藉助IBM的龍頭效應聚集了一大批上下游企業。


樓宇定製、交鑰匙工程、開辦軟件學院、批量提供軟件人才,總之,為客戶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成為大連軟件園的核心競爭力。


運營大連軟件園的億達中國(股票代碼:3639.HK)於2014年6月27日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


然而,市場並非一成不變的。20多年過去,大連作為中國最早發展IT產業的城市之一,如今卻已經被明顯超越了,產業瓶頸悄然而至。


大連軟件行業以外包服務技術支持為主,相當於IT行業流水線上的操作工。與一線城市相比,大連軟件行業工資明顯偏低,拔尖技術人才流失嚴重。


大連軟件園在2019年國家火炬軟件基地(一共44家)排名中,已經由前10名滑落到了第16名。


“億達錯過了很多機會,有很多遺憾,所以當市場機會再度出現時,億達不能再錯過了,再錯過了就看不到太陽了。”


2018年3月26日,億達中國在香港舉行業績發佈會,當時的行政總裁、現在的董事長姜修文說了上述這些話。


2018年是億達中國實施全國戰略佈局的轉型年。億達中國宣佈進駐20餘個城市,先後開發運營了武漢軟件新城、北京中關村壹號等40餘個產業園項目。


曾經熱衷與億達中國合作的國內外軟件企業,是否有足夠多業務填滿這麼多產業園?


其實,瞭解產業園運營的人都知道,靠收取租金和服務費的運營模式投資大,產出慢,利潤低。中國產業園區運營者,一般遵循的都是用產業園的“商業計劃書”來說服政府拿到土地。畢竟土地才是“硬通貨”。


在億達中國的財務報表上,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大連和房地產。億達中國從大連軟件園起步,實際上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個“以產業園之名”的房地產公司。


02

昂貴的代價


不過,億達中國做房地產應該說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同時期起步的房地產公司已經一騎絕塵。億達中國開始全國佈局的時候,不僅趕上了密集的房地產宏觀調控,並且中國城鎮化已經過了拐點,房地產公司“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了。


贏家的詛咒:億達中國回大連老家?


億達中國內部的業務板塊分為房地產和產業園運營兩部分。前些年房地產板塊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一到年底發獎金,房地產板塊大塊吃肉,產業園板塊只能大口喝湯。


利益的差別待遇並非總能刺激市場進一步成長。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政策市,就連底層員工的薪資也和國家政策息息相關。利益差異也帶來內部紛爭。


收購億達中國可能是中民投犯的比較昂貴的錯誤之一。這是一場“致命的邂逅”。


成立於2014年的中民投是一塊在中國民營企業界亮眼的金字招牌。由民生銀行前董事長董文標牽頭,國內59家知名的民營企業前來捧場聯合組建而成,董事會里都是聲名顯赫的人物。註冊資本500億元,被譽為民企鉅艦。


一方面中民投想大展拳腳,一方面億達中國想走出大連。2016年11月,中民投旗下公司中民嘉業以30億港幣的價格收購億達中國,孫蔭環成功變現離任,億達總部隨即由大連遷往上海。


一般來說企業併購成功率很低,但每一位決策者都認為自己會是例外。以投資為主業的中民投遍地開花,由投資深度介入產業運營,經歷了資產規模快速膨脹。2014年底中民投資產總額是564億元,到了2016年底已達2724億元。


押注這麼多資產,很多還是過剩產能,無法產生穩定的現金流。2019年中民投陷入流動性危機,資產被法院凍結,包括它持有的部分企業股權。 按理說,民營企業每個毛孔裡都滲透著市場化的基因,應該足夠剋制和冷靜。但是在投資衝動面前,一樣如少不更事的莽撞少年。


禍不單行。中民投高管陳東輝因涉嫌職務侵佔罪被拘留。這最終在技術上觸發了億達中國一筆42.77億元貸款的提前還款協議。儘管債務最終進行置換暫時逃過一劫,但這只是億達中國漫長去債務槓桿的開始。


為了自救,中民投多次出售旗下資產,包括121億元退出董家渡地塊,減持陽光城股份,16.5億元出售中民築友等。中民嘉業在2020年9月公告稱,正在與潛在買家洽談,“潛在交易”或將導致億達中國的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截至發稿,這項“潛在交易”尚無明確進展。


被收購之後的億達中國個性模糊,地位尷尬,如今又被插上了售賣的標籤。看看億達中國近年來的銷售數字,2015年74億,2016年83億,2017年73億,2018年85億,2019年72億,2020年60億。


如果僅從銷售數字上看,億達中國無論是全國佈局,還是被併購、被售賣,似乎差別都不大。然而,億達中國2019年借款利息就達14.76億元,超過全年13.07億元利潤總額。


億達中國和中民投一樣,宣佈出售物業資產促進資金迴流。計劃出售二線城市若干主要物業,包括青雲天下、河口灣、大連藍山、長沙小鎮及鄭州科技城等。2019年10月,以8.7億元價格處置了子公司武漢春田股權。


03

贏家的詛咒


《贏家的詛咒》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寫的關於經濟學悖論的一本書,大意是指在拍賣中競標成功的贏家由於過高估計標的物,不但實現不了預期目標反而會吃虧。這就是所謂“贏家的詛咒”。


近20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享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高增長、高薪水、高福利,導致很多從業者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夢,以為經濟永遠高速成長,投資併購是不二利器。


如今億達中國正面臨再被轉手的微妙處境。能夠接盤的,有能力接盤的,願意接盤的,除了國資委、大型國企,恐怕也很難找到其他買家。


贏家的詛咒:億達中國回大連老家?


國進民退,固然有政策設計的主觀因素,同時也暴露出民營企業自身的短板。


2019年完成控制權變更的中國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88家。其中有41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由個人變更為中央國資委、地方國資委、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國資系。東方園林實際控制人何巧女將16.8%股份無條件、不可撤銷地委託給朝陽區國資委,讓出上市公司控制權,通過公私合營化解危機。


這4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2196億元。主要原因多是資金問題,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資金鍊普遍出現緊張。


英國的一位管理學大師理爾斯·魯賓曾經說過一句話:人們在追求完美的決策過程中,往往會把最合理的決策扔在一旁。如果中民投當年沒有接盤億達中國,二者的命運是不是不會如此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